傅作義的女兒,曾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建國後有何結局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通電全國宣佈接受《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這也意味著北平這座有著三千年建城史,明、清兩朝的帝都,眾多文物古蹟的古城;以及城中數以百萬計的民眾,終於可以免於戰火的摧殘。1月31日,解放軍入城,北平和平解放。
作為蔣介石任命的“剿總司令”,雖然當時天津已經“陷落”,但傅作義其實仍舊手握幾十萬大軍,為何會做出如此決定呢?其實,除卻了傅作義將軍本身對內戰的牴觸情緒、憂國憂民之外,他的女兒傅冬菊在這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傅冬菊的成長曆程
傅冬菊,是傅作義與原配夫人張金強的長女,1924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當時的傅作義備受閻錫山重視,而且軍務繁忙,也因此並無太多閒暇時光照顧女兒。
尤其是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人的侵略野心逐漸暴露之後,期間傅作義受命率領59軍固守長城防線,壓力巨大。雖然成功的挫敗了日本人入侵綏遠的企圖,但是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展開,受制於裝備、人員的差距,前線告急,國民黨在華北地區也遭到了日軍的嚴重打擊。
1941年,傅作義只得將15歲的女兒傅冬菊以及家人都轉移到了大後方重慶。與父親不同,年輕的傅冬菊在重慶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所在。
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期間,雖然同學多是國民黨將領的子女,但對於祖國的拳拳之心實則是共通的。而在學校舉辦的一些名人來校演講活動之中,傅冬菊也透過被邀請來的進步人士如周總理等進一步接觸到了進步思想。受這些進步思想的影響,她不僅與一些同學加入了“號角社”進步組織,還進一步投身於活動之中,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優勢,幫助黨獲取訊息,掩護同學周全。
1942年,傅冬菊又考入了西南聯大學習英語專業。隨著對進步思想的進一步學習,她儼然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戰士,繼續投身進步活動之中。在西南聯大畢業之後,依靠個人的努力她又順利的成為了《大公報》的記者。在擔綱記者編輯之時,她以筆為矛,用文字去抨擊日本人的侵略行徑、宣傳進步思想。1947年,她終於成功的加入了共產黨。而對於她的父親傅作義,她也以她持正、民主的思想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戰役打響,雙方陳兵百萬計。面對戰爭所帶來的生靈塗炭,傅冬菊不斷的勸說著父親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勸說著父親人們需要的是和平、安定,而絕非是這種無休止的戰爭。
最終,在女兒的勸說之下,傅作義做出了與中共談判的決定。而在周密的談判之下,也就有了篇首傅作義接受《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北京和平解放的結果,也正是憑藉對北京和平解放之功勞,傅作義將軍履職人民政府,還擔任了政協委員等職務。那麼對北平和平解放有著大功的傅冬菊,又有何結局呢?
解放北平後的生活
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傅冬菊,本完全可以憑藉功勞以及父親的地位、影響力投身政壇,但是她卻選擇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
她繼續投入到戰爭的最前線,在擔綱《進步日報》編輯、繼續宣傳進步思想的同時;還在同年加入了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充當起了前線戰地記者,而且對於《雲南日報》的創辦她也是出力良多。
後來,她又進入到人民日報社工作,在工作中,她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完全沒有一絲絲的懈怠,為新中國的建設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1982年時,面對新華社香港分社缺少編輯工作人員的情況,她主動前往,積極宣傳統戰思想意識,從文化上去影響香港。直1995年,她才在崗位上離休。
然而,即便是離休這位優秀的黨員也始終保持著心繫百姓的作風。募捐慈善、籌措希望小學,也成為了她晚年生活的全部,平素深居簡出、省吃儉用,卻選擇將退休金等都投入到希望學校的建設、資助貧困學子之上,不禁令人欽佩。2007年,83歲的傅冬菊因病去世。
小結:
就傅冬菊的一生而言,在她的身上我們能夠體味到最為深刻的便是愛,對祖國深沉的大愛。對於父親傅作義這位國民黨將領,她循序漸誘,利用自己的信仰、主見讓他選擇摒棄偏見,在個人利益得失與國家利益保全之上,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國家利益;而對於自己的信念,傅冬菊終其一生都保持著激情,她幾十年如一日的以自己的作為去影響著人們。她傳奇而又看似普通的一生,值得我們永遠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