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是這麼評價鄭國渠的:一個韓國人在秦國修了一條鄭國渠。
雖說是調侃,不這句話裡釋放出來的資訊倒是蠻有意思的,首先告訴我們這條渠的名字叫鄭國渠,其次告訴我們這條渠的所有權是秦國的,再者告訴我們這條渠的總設計師是韓國人。
鄭國本來是韓國非常著名的水利專家,這哥們在韓國就主管全國的水利工作。因為當初白起放水淹了楚國的鄢城,直接導致旁邊的韓國瑟瑟發抖。
他們終於明白,水利其實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為此鄭國在韓國其實還算是比較得志的,主要負責治理滎澤水患、整修鴻溝之渠等等水利方面的事務。
按道理來說,這哥們是個水利方面的專家,就別讓人家摻和到政治事務上去好了。可是韓桓王這貨卻偏偏要鄭國去承擔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那就是疲秦。
當時的韓國失去了上黨,已經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戰國七雄之一了。為了保證韓國王位的延續,韓桓王必須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阻止秦國對自己發起進攻。
因此韓桓王想到疲秦這一招,這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說透過讓秦國修渠的辦法,達到掏空秦國,讓秦國無暇東顧的目的。
為了讓計劃顯得倍兒真實,韓桓王特地讓鄭國設計了一條需要修建10多年的大渠。並且這條渠修好以後,能夠惠澤整個關中地區。
在韓桓王看來,能夠取得秦國信任的人,只有鄭國一人。為什麼?因為鄭國是個純粹的技術人員,派技術人員入秦,那屬於技術支援,不屬於秦間計劃。
疲秦的好處是多方面的,既能夠拖累秦國,使得秦國無暇東顧,也能夠讓韓國得到喘息的機會,多活幾年。同時還極有可能在這段時間裡,改變天下大局。畢竟秦國在退步的同時,其他諸侯國很有可能是在進步的。
秦國相邦呂不韋見了鄭國以後,立刻對這條渠的構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啥?因為在鄭國的計劃裡,這條渠可以惠澤整個關中地區數千裡的良田。
等到大渠修成以後,那秦國的國力自然是與日俱增。呂不韋滿心歡喜地接納了鄭國的建議,鄭國雖然憂心忡忡,不過一旦投入工作以後,他便會忘記自己的煩惱。
鄭國是個工作起來十分忘我的人,這哥們居然忘了自己來的目的是啥了,還真的正兒八經地開始給秦國修渠,而且是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不過修渠的時間的確很長,最終完工的時間,是10年以後了。在快要完工之前,韓國又派人過來找鄭國,表示這個渠還得再延續點時間,要不秦國還是可以東出滅了韓國。
鄭國立刻不答應了,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10年的浩大工程,他哪裡捨得繼續拖延時間,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大渠修成的那一天。
這個時候秦始皇發現了這個秘密,不過秦始皇不僅沒有收拾鄭國,反而讓鄭國繼續負責修渠。因為秦始皇也發現,鄭國這個人是個工作狂,他可不管這條渠是給誰修的,也不管修成以後,對韓國有多大的危害。
要說弄巧成拙,鄭國渠估計是比較著名的一個例子了。鄭國本來是疲秦來的,沒想到時間一長,他就忘了自己的目的是啥了。
再說了鄭國是真的想修成這條大渠,因為這條渠的確可以惠及若干關中百姓。10年以後,在鄭國的主持下,這條渠果然修成了。
因為這條渠能夠灌溉關中四萬多頃的土地,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使得關中一下子成為了天下糧倉,天府之國。所以秦始皇甚至將這條渠的名字命名為鄭國渠。
這可把韓國那幫癟犢子給氣壞了,鄭國渠雖然拖住了秦國10年時間,卻為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後秦始皇第一個滅的就是韓國,這也是比較尷尬的事情。說到底,人家韓國也是幫你們秦國修了一條生命渠,這麼對待人家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從天下人和秦國人的角度來說,鄭國渠的確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從韓國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場失敗的疲秦計劃。
如果沒有鄭國渠的話,那麼秦國的國力就不會增長那麼快,而且秦始皇當時還沒有長大。呂不韋未必就能帶領秦國大軍東出滅亡六國。
說不定秦國在半道上就被六國聯軍給擊敗了,從而退回關中。也就不需要什麼疲秦計劃了,一切又回到了過去。
可韓桓王自認為自己聰明,把個頂尖的水利專家送給了秦國,結果導致韓國第一個被滅,不曉得他兒子韓王安會不會恨死自己的老父親。
可以說鄭國渠流通一天,那麼韓桓王的恥辱就被大家銘記一天。2016年,鄭國渠被評選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這下子麻煩大了,伴隨著鄭國渠的名聲傳播海外,連外國友人們,也都打算知道鄭國渠的由來了。這麼一搞韓桓王就更加沒面子了,如果他要活著,非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不可。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