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出現“追趕性生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國)2021年是我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十週年。今天,教育部財務司、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北京釋出了該項計劃的評估報告,報告認為,計劃實施十年來,欠發達地區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學生身高、體重、運動能力、學習能力等都有了明顯提高。
為了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2011年,我國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資金1967.34億元。該計劃在28個省份1732個縣實施,覆蓋13.16萬所學校,受益學生近3800萬人,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24%。
評估報告指出,2020年,欠發達地區農村的15歲男、女生身高,分別比2012年高出約10釐米和8釐米,與城市孩子仍有差距,但已實現“追趕性生長”。受益學生的體質健康合格率從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貧血率由2012年的19.2%下降到9.6%。
這份報告是在今天舉行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協辦的營養改善計劃十週年國際研討會上釋出的。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在研討會上表示,營養改善計劃以中央政府為主、地方政府為輔,政策力度是空前的,這是中國政府堅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際舉措。
教育部副部長、總督學鄭富芝表示,營養改善計劃至少有三方面需要繼續努力:針對營養配餐,要進一步提升精準化水平,確保學生不僅能吃飽,更能吃好;針對食品安全,要進一步提升精細化水平,確保每份餐食都健康安全;針對各國經驗,要積極向世界分享中國經驗,同時學習借鑑他國優秀做法,推動中國營養改善計劃不斷邁上新臺階。
評估報告建議,隨著城鎮化率提高等客觀因素變化,需要重新確定營養改善計劃受益物件範圍,儘可能實現縣域內就讀的農村戶籍學生全覆蓋、中西部農村全覆蓋,讓中西部農村學生普遍受益。建議在農村地區繼續加強和鞏固食堂供午餐模式,減少市場化執行,“確保每一分錢都吃到孩子嘴裡”。其他建議還包括將營養改善計劃納入法律保障、透過資訊化管理讓營養餐更透明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