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原本用於鎮守各地的藩鎮已逐步失去控制。尤其是在毀滅性的黃巢之亂後,整個皇室的直轄領地大面積萎縮,成為了類似東周天子的角色。但天下大勢究竟何去何從,並沒有確定的趨勢可供參照。
攻克長安的黃巢叛軍 給了唐朝以致命一擊
一直到公元897年的清口大戰,
代表江淮勢力的楊行密擊敗南下的宣武鎮大軍,後來持續一個世紀的五代格局才正式形成。雖然楊行密的集團在早期並不善戰,但正確的謀略與一批沙陀騎兵的加入,扭轉了他與北方藩鎮間的強弱對比。
晚唐的皇室 基本上成為了東周天子第二
在清口大戰爆發之前,維繫唐朝剩餘生命力的資源,早已不再由昔日的關中寶地提供。
經歷了安史之亂到黃巢起義的風風雨雨,整個王朝的核心被削弱的不成人形。這種紊亂又在地方上引發了各種勢力的相互兼併,反過來加速了唐朝中央權威的喪失。
河東的沙陀勢力 具有不錯的武力優勢
其中,河東晉地的李克用集團、中原宣武的朱溫集團和江淮南部的楊行密集團,
成為了可以主導未來走向的重要因素。前者握有強大的邊軍與沙陀武士,後者則是王朝中央賦稅的控制者。夾在中間的朱溫勢力,又是唐朝苦心經營的“快速反應部隊”。
出自黃巢陣營的朱溫 控制著唐朝影響各地的關鍵地區
按理來說,李克用與楊行密的勢力應該強過處境微妙的朱溫。但在天下剛剛開啟洗牌的年代,各地區因為動盪的局勢而無法立刻顯現出區域優勢。
也是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視窗期,朱溫在自己老家宣武建立了咄咄逼人的新權威。由於當地是運河通往中原和洛陽的必經之地,所以並不缺乏財力輸入和交通線輔助。唐朝也一直在宣武鎮維持了一支供養充分的精銳部隊,專門用於鎮壓各地的突發事件。如果翻一翻晚唐的歷次大規模用兵,都會從中發現宣武鎮部隊的身影。
唐末的宣武鎮 號稱擁有天下最好的步兵
因而,當朱溫這樣的地方派躥起而使長安不再握有宣武鎮的執掌權,李唐王朝的滅亡就徹底步入了倒計時。
但控制宣武鎮本身的朱溫,也感到自己正在同時間進行賽跑。為了壓服四方的節度使力量,他必須在維持原有兵馬的基礎上,再補充更多部隊。這樣,他就比過去更加需要從諸如江淮等地獲得錢糧物資。但為了奪取財富,又需要進一步養更多軍隊。這種惡性迴圈,直接導致了朱溫集團對江淮的圖謀和與楊行密集團的衝突。
楊行密則在江淮的亂局中脫穎而出
為了給進攻江淮做好準備,朱溫在幾年裡四處出擊。
在北方結好著名的魏博陣集團,抵禦和抗衡晉地的沙陀軍隊。在東方又收服了青州等地,並攻略和擊潰了聯合李克用的兗州軍閥朱瑾。在確保萬無一失的前提下,終於派麾下大將龐師古率領數萬大軍南下。
宣武鎮的大軍基本上沿著運河南下
出於解決後勤困難和保持進軍速度的需要,宣武軍特意放棄了北方勢力經常要攻打的壽春,轉而依靠運河前進。僅僅以一支偏師圍困,分散江淮守軍的注意力。
不願意在自家首府城下作戰的楊行密,也在得到訊息後直接北上,帶著幾乎全部的兵馬抵達了位於大運河與淮河交匯處的清口。一旦他在這裡戰敗,則重要的揚州將無險可守。
沒有揚州的控制權 宣武鎮的資源就會被人卡主
苦於江淮在黃巢暴亂結束後的諸多不穩地因素,楊行密的江淮軍兵力也不充足。只能依靠河道作為屏障,暫時堵住宣武軍的前進路線。
幸好有剛剛入夥的北方軍閥朱瑾,為江淮勢力增添了幾千人的兵力。其中還有李克用派給他對付朱溫的一些沙陀騎兵。但楊行密和朱瑾也非常清楚,僅僅依靠數量有限的騎兵還不足以戰勝以強軍自居的宣武勢力。畢竟,從整個晚唐到後漢時期,中原的強軍都能依託工事對抗騎兵強敵。等到對方失去衝擊力優勢,再發起異常猛烈的反衝鋒。這與後來據守工事都不能打贏的北宋步兵相比,有著如鴻溝般巨大的差距。
沙陀騎兵經常成為晚唐戰役的勝負關鍵
於是,非常具有東方特色的圍殺戰略被制定出來。
鑑於對面的宣武軍指揮官龐師古,非常輕視江淮勢力,直接在靠近淮河河道的低窪處紮營。所以,楊行密派人到上游處構築了臨時堤壩,準備在進攻時釋放認為的大洪水。同時,出生北方的朱瑾將帶領幾乎全部的騎兵部隊,迂迴到宣武軍的後方待命。他們在遇到零星的偵察兵時,往往用相近的口音騙過對手,堂而皇之的以援軍姿態深入敵後。在正面,楊行密也不忘佈置了千餘人的部隊進行吸引。龐師古自恃兵力佔有,只覺得這是楊行密在做困獸之鬥。
冬季的淮河 成為了楊行密勢力的最大屏障
在江淮軍完成部署之前,已經有人向龐師古報告了淮河水位的明顯下降。
但因為戰鬥發生在入冬的10月,龐師古想當然覺得這是北方常見的冬季枯水現象。為了穩定軍心,他甚至下令將報告的斥候斬首。但也是這種盲然的自信,讓他很快付出了慘重代價。
江淮軍的築壩讓淮河的水位出現下降
到了公元897年的11月,楊行密完成了全部的部署。
按照古代戰爭的常態,兩軍在冬季時並不會主動尋求作戰,而是會等到春季再做打算。但楊行密卻不願循規蹈矩,讓對手的兵力與戰鬥經驗優勢得到正常發揮。在他的授意下,上游的伏兵挖開大阪,任由淮河之水大量湧向下游。
大洪水的降臨 重創了宣武鎮軍隊
毫無心理準備的宣武鎮士兵,被大洪水衝的措手不起。不僅是營帳大量進水,連很多佈置在周遭的防禦工事也被沖垮。連帶浸水的還有全軍的糧草和諸如弓弩一類的“嬌貴”武器。
整支大軍至此已基本喪失作戰能力。而完成迂迴的朱瑾,也開始以沙陀騎兵為先鋒進攻。利用宣武軍的全盤混亂,他們成功從北面踏入營地,並順勢席捲了整個兵營。由於不再受工事阻撓,騎兵的攻擊力在亂軍中被進一步放大。激戰中,他們還發現了正嘗試維持秩序的龐師古。隨即便用勢不可擋的衝鋒,將這位朱溫麾下的大將陣斬。
被水浸泡過的弓弩 基本上無法立即使用
如此一來,失去指揮官的北方部隊就更加凌亂。
楊行密的主力步兵也抓住機會渡河,同騎兵一起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宣武軍卻根本沒有能力組織有效抵抗。零星集結的散兵遊勇,不是潰退就是被殺。留下許多無助者愣在當場,看著洪水不斷淹上來。朱溫妄圖一舉南下江淮的野望,就這樣成為了泡影。後來在清點剩餘士兵時,只找到了幾千逃出圍殺圈的倖存者。
唐朝時期的精銳武士形象
已經大獲全勝的江淮軍,又繼續沿著淮河向西出擊,希望追上從壽春撤退的另一支宣武鎮部隊。
這次,南下的沙陀人再次展現了自己的卓越實力。他們不經調整,便衝入了正在渡河的敵軍後衛。由此引發的連鎖效應,又讓朱溫的第二支部隊都喪失了戰鬥。
楊行密又用沙陀騎兵擊潰了第二支宣武鎮部隊
由於五代十國在歷史上的地位感不強,所以清口大戰的意義也總是容易被人忽略。但正是此戰,奠定了整個五代十國的地緣政治基礎。
若非楊行密在淮河邊擊潰朱溫的大軍,那麼宣武鎮將控制揚州和江南的糧食。擁有巨大資源的他們,很可能不會在之後輸給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那麼,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歷史傳承也將不復存在。一度落魄的趙匡胤,能否在宣武鎮謀得一官半職都是問題。
清口之戰奠定了五代到北宋的歷史發展
對於南方各地來說,清口大戰則讓他們暫時免於向後來誕生東京汴梁的宣武鎮納糧。
儘管江淮集團的壯大,本身也會威脅到諸如吳越、馬楚等地方勢力的安全。但提供的戰略保護卻意義更大。
所以,清口之戰在實質上是一場類似赤壁與淝水的格局奠定戰役。並對之後東亞幾百年的歷史發展,都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