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李博:讓創新工作室動力更充足

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 通訊員 劉航 攝製

“多練、多鑽、多想,才能讓自己‘技術口袋’裡的‘絕活’越來越多。”春節期間,以全國人大代表、曹妃甸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碼頭分公司門機機長李博命名的“李博創新工作室”熱鬧非凡。在這裡,他一邊和就地過年的工友們探討操作技巧,一邊履行著一位人大代表的職責與使命。如何激發員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讓更多港口工人成為“金藍領”,是他今年深入思考和調研的重點。

李博告訴記者,自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眾多致力於崗位創新的技術能手和創新帶頭人在此聚集,工作室已成為提升員工素質、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這也是大勢所趨。”李博說,近年來,河北省以高技能人才(勞模)為帶頭人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在企業打造優秀人才隊伍、創造經濟效益方面頗有作為。

“我們創新工作室的成員絕大部分是‘兼職’,除了搞創新專案,都有各自的本職工作,這樣一來,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有些‘吃緊’。”李博感嘆,有一次,他想召集大家探討一項技術創新,好幾名成員都因各自崗位上的工作來不了,期待中的技術研討只好推遲。

“只有健全企業自主創新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不斷完善職工創新工作室的人員配備、研發立項、考核激勵等制度,員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才能被激發,這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李博說。

2月24日,李博代表(右)在創新工作室一邊和工友們探討操作技巧,一邊進行調研。通訊員 劉航攝

一年來,李博考察了許多創新工作室,跟帶頭人交流、與普通員工座談。調研中他發現,創新工作室人員配備不足、培訓力度不夠、創新成果轉化應用不廣泛等問題是如今各個創新工作室普遍存在的問題。

“技術創新不僅需要團隊協同作戰,更需要長期堅持、全身心投入。”這些思考不僅基於他的一系列調研,更來源於他長期的工作實踐。正是由於堅持不懈鑽研門機作業技巧,他才練就了“一鉤準”“無聲響作業”等絕技,避免了車損、貨損、船損的發生。

“熬夜、顧不上吃飯那都是小事,重要的是搞研究真的一心不可二用。”李博坦言,有一項關於門機稱重滑輪安裝的創新成果,中間完成經歷了查閱資料、反覆試驗等一系列環節,耗時整整半年多。

“完善激勵機制,不僅讓企業在職工創新中得到效益,員工也應當收穫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李博建議,企業應將創新創效作為對職工表彰獎勵、晉職晉升、培訓深造的重要依據,以此激發員工參與技術創新的熱情。

對於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李博充滿期待,他說:“立足崗位創新、創造,成為有一手‘絕活兒’的能工巧匠,是現代化港口建設對藍領工人的基本要求。我要紮實準備自己的議案和建議,呼籲全社會關注企業創新,激勵更多一線工人用技術創新成果為‘藍領’鍍上‘金色’。”

(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4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的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李博:讓創新工作室動力更充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