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這與資本快速、最大化的逐利屬性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旦校外培訓機構將逐利放到第一位,完全以市場規律辦教育,過度追求規模化效應,以上市為最終目的,那麼很難辦出優質的校外培訓機構。
日前,第十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在武漢召開,教育部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校外培訓機構不要盲目逐利、盲目擴張,讓家長承擔企業發展風險。為什麼要強調不能讓家長承擔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風險呢?
目前,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破產倒閉,近幾年校外培訓機構“爆雷”事件層出不窮,讓很多家長、學生的投入打了“水漂”。例如,今年10月,經營近20年且在全國擁有千家校區的某老牌校外培訓機構資金鍊斷裂。再如,2019年10月,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和嚴重虧損導致資金鍊斷裂,等等。
這些校外培訓機構由於擴張速度過快、教學質量不過關、管理不科學等因素,導致資金鍊斷裂、企業倒閉。由此帶來的損失本不應該由家長來承擔,但由於校外培訓採取預付費機制,在企業倒閉後致使老師薪資無法落實、學生無課可上、家長討費無門,給校外培訓行業造成了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當前,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家長除了竭盡全力為孩子選擇能力範圍內的最優學校以外,花費重金為孩子提供校外補習的機會也成為一種理想選擇,目的就是讓孩子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說,家長已經為孩子的成長費盡心思。但是,一旦校外培訓機構倒閉,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的損失,更是校內學習與校外補習狀態的失衡,使很多家長陷入更大的教育焦慮之中。
為此,自2018年2月以來,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政府部門釋出了多項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予以規範治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機構仍然違規經營,超期收費、虛假宣傳、卷錢跑路依然屢禁不止,擾亂了教育秩序,破壞了行業形象。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這與資本快速、最大化的逐利屬性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旦校外培訓機構將逐利放到第一位,完全以市場規律辦教育,過度追求規模化效應,以上市為最終目的,那麼很難辦出優質的校外培訓機構。因此,作為校外培訓機構的舉辦者,不要求大求快,更不能將風險轉移給家長,要求穩、求長遠發展,對消費者、對社會負責,心懷教育理想,循序漸進、順勢而為,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提升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踏踏實實做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貢獻。
對家長而言,要採取相關的舉措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時,做好相關的行業調查,儲存好相應的培訓合同、交費記錄等重要證據,最為關鍵的是預付費不要超過3個月。同時,作為家長還要理性認識校外培訓機構的作用,校外培訓機構的瘋狂發展與每個參加校外培訓機構的家庭都息息相關,“劇場效應”的形成是大家共同推動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從家庭自身尋找原因,轉變消費觀念,做到不盲從、不跟風,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培訓,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規範校外培訓機構。這說明校外培訓機構的規模、體量、發展態勢已經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為“十四五”期間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方向提供了遵循。在這種導向下,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確保校外培訓機構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守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規律辦學,特別是要加強對資金、師資隊伍及教學內容的監督檢查,透過發揮教育督導隊伍的重要力量,以督導促進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有序、長遠發展。
(作者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8日第2版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