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之時,曹操大軍南下,劉備與孫權為了抵抗強大的曹軍,結下了孫劉聯盟。擊敗曹操之後,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隨後又入西川佔領了益州,實現了諸葛亮隆中對橫跨荊益的戰略構想。
漢中之戰,劉備又擊敗曹軍,奪取了漢中,蜀漢的勢力到達巔峰,劉備也迎來了人生的輝煌。
然而,劉備還沒有得意多久,昔日的盟友孫權就坐不住了,派呂蒙襲取了荊州,並將關羽斬首,孫劉聯盟宣告破裂。
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以及為關羽復仇,傾蜀漢之兵御駕親征,卻被年紀輕輕的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病逝,蜀漢國力也大大削弱。
東吳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但並沒有進一步進攻蜀國,因為北方的曹魏勢力強盛,如果吳蜀兩敗俱傷,只會讓曹魏坐收漁利。
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當時天下三分,為了自身利益,他決定重新與吳國修好。
公元229年,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吳蜀兩國再次結盟,共同對抗曹魏。同時,諸葛亮與孫權還約定,共同滅了曹魏以後,以函谷關為界,兩國平分天下。
之後,吳蜀兩國交好,彷彿又回到了多年前孫劉聯盟的景象。然而,大家誰都明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所謂結盟,不過是暫時的妥協而已。
吳蜀之所以結盟,是因為曹魏太過強大,一旦滅了曹魏,兩國必將再度燃起戰火。諸葛亮從未忘記吳國襲取荊州,火燒連營的恥辱。
吳蜀兩國曾經都對魏國進行過北伐,並且在事先商議,相互配合,但是事實上大家都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毫無默契可言。
諸葛亮與孫權不但不相互配合,還要相互提防。諸葛亮一生多次北伐,每次出發,他都會派遣親信將領到吳蜀邊界設防,以免重演當年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舊事。
建興四年,諸葛亮北伐,他將原本駐守永安的李嚴調到江州,而讓陳到鎮守永安,還將最精銳的白毦兵交給了他。永安正是吳蜀邊境重鎮,而陳到是劉備的親信大將。諸葛亮派陳到這樣的大將到永安駐防,就是防止孫權在背後捅刀子。
諸葛亮還給兄長諸葛瑾寫信,明確地表示自己在永安和江州設有重兵,就是想借諸葛瑾之口警告孫權,不要想趁自己北伐又故伎重施。
哪怕在諸葛亮死後,幾十年間姜維也多次北伐,但他謹遵諸葛亮的囑託,從未傾盡國力北伐,總會留下一萬精兵防備東吳,哪怕是蜀漢滅亡也不準回援。
事實上,諸葛亮死後,東吳的確在邊境上小動作不斷,但蜀漢早有防備,所以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劉禪在成都投降,蜀漢滅亡。吳國以援救蜀國為名義,派兵西進,打算趁火打劫,襲取永安。
吳軍萬萬沒有想到,蜀漢都滅亡了,永安的守將卻仍然沒有回援成都,吳軍被永安守將羅憲殺得灰頭土臉,只好悻悻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