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獨特優勢 人人皆可成才

打造獨特優勢 人人皆可成才

教育名家面對面

職業教育最近再收政策紅利,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一年多以後,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於近日公佈,勢必將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再上新臺階。在此背景下,本期《教育名家面對面》專訪了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陳力捷。他認為,職業教育必須真正辦出特色,“我們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局面,職業教育定會結出更美麗的碩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351模式” 讓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

記者: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從業超過25年的您有什麼體會?

陳力捷:我剛來學校時,外面很多崗位工資都超過了1000塊,但我們工資就比較低,而目前職業院校的教師待遇大幅度提高,引來了一大批博士、教授。在過去,很多工作靠人工完成,只要你有體力,經過幾天培訓就可以搞定了。但現在由於技術革命,新的工作崗位湧現,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不斷提高,這時候職業教育能夠發揮它的應有作用。我們要營造人人可以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局面,職業教育就會結出更美麗的碩果。

記者:近幾年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這種辦學底氣從何而來?

陳力捷:學校有接近60年的辦學歷史,一路發展壯大,去年進入“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逐漸形成了支撐實體經濟的一些專業,就是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以電子資訊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兩翼,為區域產業輸送了大量人才。我們一直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學生大部分來自粵東西北的農村,我們能讓他們體面地就業,成為社會棟樑,這些努力就沒有白費。比如疫情期間,每位老師都動員起來,走進園區、企業,幫學生聯絡就業單位,最後給每個學生提供超過三個工作崗位,實現高質量就業。職業教育一定是跟隨時代發展不斷變化的,數字經濟、技術革命對教育的衝擊非常大,我們正在推動工業4.0的智慧學習工廠實訓大樓的建設,還準備成立人工智慧學院,推進專業的改造與升級。

記者:學校牽頭成立的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有何重要作用?

陳力捷:我們始終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要真正服務於產業的升級轉型,就必須真正瞭解企業需要什麼人才,瞭解他們的難點和痛點。前不久,廣東機電職教集團成了國家示範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我們實行“1351模式”,為校企合作設定了最低門檻,要求每一個專業至少有一個龍頭企業簽約合作,有三個骨幹企業進行深度融入,有五個實習基地去支撐學生培養,每一位老師都到一個企業去掛職,不斷擴大校企合作的覆蓋面,使企業和學校成為命運共同體。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享師資教學資源,合力提高工匠的培養質量。我們還有一部分學生來自企業,針對他們進行知識素養上的再提高,加強學習能力,從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這是職業教育的新態勢。

記者: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今後還要怎樣努力?

陳力捷:我們每個學期都會考評老師的實踐技能,把老師送到企業裡面去鍛鍊。老師在不斷提高,但技能訓練需要時間,距離社會企業的需求還是有距離的,所以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永遠都在路上。只是當一個教書匠會簡單很多,但當好職業院校的老師不容易,特別是現在資訊科技要求越來越高,比如說我們在建人工智慧學院,而很多老師原來是搞計算機的,但你只能往前面走,自己得有真才實學。

國家正在佈局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記者:學生在高考中發揮不太理想,學校有何訣竅讓他們得到成長?

陳力捷:育人為本,以德為先。有的學生經受過升學考試的挫折,自卑感比較強,所以我們要用愛心去激發他們的信心,用耐心去培養學生的匠心,讓他們敢於拼搏,積累實踐技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還用佼佼者的故事去激勵大家,職業教育同樣有成功的機會,人人都有出彩的人生,前提是必須要持續努力。

記者:職業院校的生源型別多樣,如何保證教育公平?

陳力捷:學生裡有不用參加高考的現代學徒,有透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進來的,有中職學生、社會人員,還有高考生,人人特點都不同。所以我們一個專業可能有多達9種培養方案,力求讓學生多樣成才。將來我們要從一次性的學歷教育過渡到面向終身的職業教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並重,讓學生得到提升。

記者:大家非常關心學生的發展潛力,這方面總體形勢如何?

陳力捷:根據我們的跟蹤調查,畢業生能快速適應崗位,待遇也不錯,不比一些本科生差。他們可能搞深奧的數學物理不一定行,但動手操作能力強。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積累。同時,國家在佈局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徹底打通升學通道,有一批優質職業院校脫穎而出,這意味著學生能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可以讀本科、研究生,拿到相應的文憑了。在未來,讀職業院校絕對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了。作為職業院校,我們的貢獻在於吸納更多知識水平不高的學生,讓他們能夠不斷改善生活條件和知識結構。

廣東職業教育的地位

日益凸顯

記者:目前普通本科教育和職業教育相互之間存在門檻,學生後續升學的選擇不多,您怎麼看?

陳力捷:首先,職業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各有千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改革是所有優質高職院校的共同目標。未來師資隊伍會發生重大變化,不同型別的教育不能趨同,老師不能都去搞學術,我們要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其次,彼此要相互融通,學生假如讀職業教育覺得不高興了,也可以跳到普通本科那邊去。目前,廣東的職業教育質量處在全國前列,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的產業基礎相當雄厚,會在未來的職業教育探索中繼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記者:您認為未來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陳力捷:職業教育在短短的20多年裡,發展的確非常迅速。最開始為了上好課,我不得不到處找人家報廢的零部件讓學生觀看,自己製作教具給學生實訓,為了讓學生掌握技能,幾乎是挨家挨戶“哀求”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北京的“鳥巢”,人民大會堂的燈,有些就是我們的學生建設安裝的。我們更具有憂患意識,學生也肯幹,在獨特的學科領域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們要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跟隨時代變化,和行業企業緊密互動。培養模式要跟本科有所區別,在專業建設上要有自己的鮮明標籤,切實服務行業,才能夠跟別人競爭。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27 字。

轉載請註明: 打造獨特優勢 人人皆可成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