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一直是中國歷史之中謙讓的文化代表之作,這個歷史故事來自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藺相如廉頗列傳》之中,從這個古文翻譯成為現代文之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兩千多年之前一個身經百戰,作為整個國家武力代表的廉頗身上有著許多勇敢的氣質,但他也會因為自己的功勞而驕傲不顧其他人的感受,這些都是那個時代武將的通用毛病,幸好的是後來的廉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中始終是以國家大局為重。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能看到藺相如背後的膽識過人,胸懷寬廣,處處都是以國家大義為重,對於個人的榮辱根本就不看重,也才有了後面廉頗因為羞愧給藺相如道歉的事情。他們二人的精神到現在都還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但這都還只是故事的前半部分,我們如果不去自主的閱讀歷史,義務教育之中的語文老師永遠也不會告訴我們故事背後的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廉頗的的經歷
秦朝之後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閱讀各種書籍初步瞭解到,但要了解先秦的歷史,那我們沒得選擇只能去閱讀司馬遷的《史記》。說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稀奇歷史冷知識,廉頗的姓其實和秦始皇是一樣的,廉頗姓嬴,廉氏。
他是戰國末期趙國著名的將領,那個稱呼人的名字其實還算是比較隨意,只要是你靠著那個顯赫,那基本上就是以什麼稱呼你,可能是因為當時秦趙世仇的原因,廉頗為了能夠在趙國更好的發展才沒有使用嬴姓,而是對外自稱廉頗,其實從史學的角度來說叫他嬴頗也是沒有問題的,那這個充滿傳奇經歷的廉頗人生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成為趙國的支柱呢?
廉頗雖然姓嬴,但他卻是地地道道的趙國人,他出生在趙國的中山郡,這裡在趙武靈王之前其實是中山國統治的地方,因為這裡與北方匈奴相近,所以這裡的人都十分崇尚武力,擅長騎馬射箭,所以趙國從趙武靈王征服這裡以後就一直把這裡作為主要的兵源地,到後面一度成為了趙國騎兵部隊的主要組成部分。
廉頗來自於這裡我們也就可以知道他的戰鬥力為啥那麼強了,而廉頗在戰國時代的定義雖然也是四大名將之一,但廉頗在史書之中是記載裡面卻是靠著勇敢而出名,在謀略上面並不是很出名,那廉頗到底是靠著什麼在趙國崛起,成為了趙國的武將代表呢?
廉頗靠什麼崛起
廉頗的崛起是在趙惠文王時代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廉頗作為趙國的將領為趙國帶兵打仗,在和齊國的戰爭之中大破齊軍,為趙國取得了陽晉城,就是這次戰爭的勝利使得廉頗名氣大增,被趙王拜為上卿。可是從後面的廉頗對外戰爭之中幾乎都是和周邊的小國家打仗,像北邊的燕國,南方的魏國,雖然也取得了一部分的勝利,但似乎並不是很光彩的事情,因為廉頗身上還沒有和西方強秦的戰鬥。
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之中記載:秦伐韓,軍於閼與。當時的韓國,趙國,魏國是從春秋時代的晉國之中分裂出來的國家,他們雖然分裂出來了,但他們卻知道三個國家應該團結合作了。
如果因為分裂鬥爭那就會使得其他國家有機可乘,所以趙,韓,魏三個國家一直維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只要這三個國家之中那個國家有難,另外兩個國家基本上都會提供幫助,不然等到其中一個國家滅亡之後那輪到的就是自己了。所以韓國受到秦國的攻擊就必須去救援這是肯定的事情,那個時候的趙惠文王只是說想要怎麼求救,該派遣誰去救援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按照傳統的習慣,趙惠文王還是去問了廉頗,其實他問廉頗的目的也不是很單純,除去習慣之外就真的是在考驗廉頗。但廉頗的回答卻是很讓人失望,趙惠文王問秦國攻打韓國能救援嗎?但廉頗的回答卻是趙國到韓國的路太狹窄了,要救援的話是很難的事情,趙惠文王又拿著這件事情去問趙奢,趙奢的回答卻是:道路雖然很遠而且十分的狹窄,但如果兩支軍隊進入到其中就像兩隻老鼠進入到裡面,活下來的只會是勇敢的人。
趙王聽完之後就任命了趙奢為將去救韓國,其結果就是大破秦軍。從這裡的趙國君臣對話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誰高誰低了,同樣的惡劣的地理環境,在廉頗面前是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在趙奢面前卻變成了擊破秦軍的關鍵,在強大的秦軍面前,畏縮不前的廉頗和智慧勇敢的趙奢對比明顯!
廉頗應該對長平之戰的失敗負責
透過史書之中的描寫我們會發現司馬遷對於廉頗這個人十分用心,使用的筆墨也是比藺相如要多很多,所以就不存在司馬遷在史書之中有偏袒的行為,而廉頗列傳之中記載的戰事也是不止一次,像廉頗還有一次和強秦的戰爭就是歷史之中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
司馬遷對此的記載是:秦與趙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乃使廉頗將攻秦。這裡面的語氣其實就已經很明顯的暗示了廉頗在趙國的地位應該是位於趙奢和藺相如之下的。是在整個趙國名將,名相都凋零的情況之下才不得不使用廉頗抵抗秦國。那廉頗抵抗秦國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曾經靠著勇敢聞名諸侯的廉頗在面對強秦的時候卻如同歇菜了一般,只是選擇“堅壁不出”。當時秦趙雙方直接和間接參與計程車兵民夫早已經超過了百萬人數,但廉頗作為趙國的守將卻沒有抓住最好的機會給立足未穩的秦軍迎面痛擊,而是躲在城池之中消耗糧草,也正是因為廉頗在前期與秦軍對戰時的消極防禦使得秦軍調整了部署,使用了又殺神之稱的白起為將。
後面的趙王都看不下去了,才使用了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但也無力迴天,只能接受失敗,但歷史把長平之戰的失敗全部歸咎於趙括是不公平的,至少畏敵不前的廉頗要負很大的責任!
廉頗戰爭實質分析
從這幾次的與秦國作戰之中我們都可以看見一個只敢對小國耀武揚威,面對強秦卻是一敗再敗的廉頗,但就是這樣的廉頗在歷史之中的名聲還是比趙奢,藺相如,李牧這些真正的趙國頂樑柱要大。其歷史原因就是因為廉頗負荊請罪使得他在儒家讀書人的心中是一個胸懷坦蕩,知錯能改的君子。可我們從歷史之中負荊請罪之後的廉頗表現就能看出廉頗是多麼的不堪。
當時的趙惠王死後趙悼襄王即位,趙國哪個時候國內基本上沒有名將可以使用,趙奢和藺相如早已經死去多年,李牧雖然厲害,在面對強秦的時候毫不畏懼,但趙國的北方需要他,只有他才能擊敗北方的匈奴。
所以趙國國內一時沒有大將可以使用,這個時候的趙王就重新啟用了廉頗,可廉頗這個人又開始擺譜,趕跑了趙王派來的將領,還在秦國攻趙的時候耍脾氣跑到了魏國去,但魏國已經看清楚了廉頗的真實面目不肯接受廉頗,他只好再次南逃到楚國之中,到楚國被邊緣化之後才想起了趙國幾代君王對他的好,說了一句我思用趙人。
可惜那個時候已經為時已晚,趙王已經對廉頗失望,再也不願意用他了,而廉頗也只能客死異鄉,但在今天的歷史之中,我們的書籍和教材卻保留了廉頗負荊請罪的光輝形象,可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在藝術戲曲之中的廉頗我們可以一笑而過,但對於歷史之中的廉頗,我們必須嚴謹對待,容不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