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理無謂證明,清除適齡兒童入學路上的障礙 | 新京報快評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經典

2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中小學學生入學報到第一天,孩子們參加“搶椅子”互動遊戲。圖/新華社

全面清理取消學前教育經歷、計劃生育證明、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等無謂證明材料。嚴禁採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資訊,不得利用各類APP、小程式隨意反覆採集學生相關資訊……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健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資訊非必要不採集”原則,進一步規範報名資訊採集。

過去,在一些地方、一些學校,適齡兒童入學時遭遇不少證明難題,學前教育經歷證明、計劃生育證明等不一而足。以學前教育經歷證明為例,如果孩子上過幼兒園,會被認為接受過學前教育,要去幼兒園開具學前教育經歷證明,而如果沒有上過幼兒園,則可能在入學時遇到麻煩。計劃生育證明同樣如此,很長一段時間內,一些地方將計劃生育情況與孩子入學直接掛鉤,家長的“超生”情況直接影響孩子的入學。

任何理由都不能剝奪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事業。只要是適齡兒童,都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不管有沒有接受學前教育,也不管家庭生育狀況如何,這一法定權益都應得到切實的保障。

以往,一些地方將孩子入學與學前教育經歷、計劃生育狀況等掛鉤,本身就缺乏法律依據,相關證明本就不應該存在。而要求家長提供這些無謂的證明,讓家長為這些證明頻繁跑路,只會增加家長的麻煩和負擔。

所以,全面清理各類無謂證明材料,是全面掃清適齡兒童平等入學路上障礙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簡政放權,讓民眾少跑路、少折騰的題中之義。

此外,《通知》還規定,深入推進“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規的隨遷子女入學證明材料及其時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戶籍地無人監護證明。

隨遷子女入學問題,一直是困擾外來務工人員的難題,也是損害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一大問題。去年,教育部就答覆關於隨遷子女入學教育的建議時回應稱,將在督促各地簡化入學流程,杜絕不必要的證明材料方面再加大力度。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

《通知》的相關規定,無疑是對《政府工作報告》相關要求的最新落實。相關規定的落實程度不僅關係隨遷子女的平等入學權,也事關民眾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更是促進城鎮化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的迫切要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而平等入學權是教育公平的起點之所在。從清理一張張無謂證明、掃清紙面障礙開始,逐步減輕家長不必要的麻煩和負擔,才能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應入盡入”,保障每個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新京報特約評論員 | 李一陵(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