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課堂評價如何更有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價是國際中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用在於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激勵學生學習。

在課堂上,常會聽到老師對學生做出“很好、你很棒、你最近進步很大”這樣的評價。有時也會聽到“你最近的發音好了很多,你的努力有效果了,加油吧”。這兩種評價,哪一種好呢?當然是第二種。第一種評價語言單一,意義模糊,學生不知道自己哪方面進步大,是無效的評價;而第二種評價不但表明老師注意到了學生在語音方面的進步,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步是努力的成果,很好地起到了發現問題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目的。

那麼,如何保證評價的有效性,在筆者看來,可以採用越來越受教育界重視的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基於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課堂上的形成性評價可分為對學生口語和書面語產出的即時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兩種主要形式。

有效的即時評價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中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有效的評價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肯定或者誇獎,而應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應該與中文學習者的年齡、個性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當時的情形有機地結合。比如,在中文教學課堂上,老師讓俄羅斯學生讀“ying”,學生讀為“yin-g”。老師A表情平淡地搖著頭說“不對,應該是‘ying’”。老師B面帶笑容地說:“很好,你注意到了最後的‘g’,並且讀出來了,值得表揚,不過在漢語中‘n’和‘g’在一起的時候讀[?],就像手和胳膊一樣,是不能分開的。”老師A的評價只是讓學生知道了“ying”的正確讀音,使學生“知其然”,而老師B的評價不但讓學生明白了正確的讀音,還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再舉一例。老師請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吃什麼。一個學生說:“我喜歡牛肉麵,因為牛肉麵又便宜又好吃。”老師評價說:“你不但說出了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還說出了為什麼喜歡,並且還用了剛學的語法‘又……又……’,給你點贊!”這樣的評價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當時的情形密切結合,是有效的即時評價。

課堂上診斷性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發現學習者在中文學習方面的不足,建議學習者改正,併為下一步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診斷性評價可以採用課堂提問、聊天、較為正式的測驗等多種方式進行,比如,學完了聲母之後,為了檢驗學生對送氣音(p、t、k、q、ch、c)和不送氣音(b、d、g、j、zh、z)的掌握程度,可以透過課堂上讓學生朗讀送氣音的方式進行;也可以採用與學生聊天,引導他們說出聲母為送氣音的詞或句子來檢驗;還可以採用聽音節填聲母的方式來展開診斷性評價。

需要強調的是,在課堂上採用形成性評價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要語言豐富準確。老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但是如果一節課上所有的評價都是“不錯、很棒”一類的表揚,就會使課堂變得無趣而且無效。老師應該勤于思考,多給學生有效評語。

其次,要突出過程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儘可能多說一些對過程的鼓勵,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例如:老師可以多鼓勵學生“你的發音比昨天好多了”“你現在說得比以前更流利了”……這樣的評價才能夠起到激勵學生繼續地、投入地去學習的作用。

最後,要關注個體差異。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掌握評價的方式、方法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個體差異”,要給不同類別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並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他們在中文學習中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對成人和兒童的評價也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對兒童,除了語言上的評價,還可以配以表情、手勢、實物等獎勵,以吸引其注意力。

綜上所述,國際中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和內容常常要因人、因時、因地、因情、因景而有所變化,以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系西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師)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文課堂評價如何更有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