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學生在自己學校建成的北水灣美術館做小館長、策展人、講解員

時常聽家長吐槽這樣一種怪現象:孩子鋼琴考過十級後,就再也不想摸琴了。這是為何?

在昨天舉行的嘉定區“美潤童心”美術館教育論壇上,不少藝術教育的專家一語道破:“這是因為家長總是逼迫孩子識樂譜、背音階,更看重孩子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卻鮮少思考藝術教育究竟要讓孩子得到什麼,更不用說透過藝術啟發學生進行生命思考。”

美育教育正為學校補上藝術思維培養的“短板”。

時下,美育成為基礎教育的熱點話題,但美育究竟如何進入課程、走進學生的心裡,不少學校仍在探索。在嘉定區實驗小學北水灣分校,一座小小的美術館成為“星星之火”,為中小學美育課程搭建了一間“樣板間”。

美術館內外課程打破學科知識的邊界

北水灣美術館是一所建在小學校園裡的美術館。開館以來,學校已先後舉辦了8場美術展。這是一座真正意義上“學生自己的美術館”,館長、策展人、講解員都由學生擔任,美術館教育的邊界一下子被拓寬了。

應該挑選什麼型別的作品展出、作品怎麼擺放更合適、如何講解更吸引觀眾……當劉海粟美術館“美術館奇妙日——改變的童年”嘉定巡展決定在北水灣美術館展出後,低年級的賈昊鈺興奮得好幾宿沒睡好。他摩拳擦掌,準備申請成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在他看來,僅僅會欣賞幾幅繪畫作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成為美術館的主人、邀請更多的小夥伴來觀展,才是他更期待實現的願望。

而趙天翊則應聘成為北水灣美術館的館長,別看他年齡小,說起美術館的管理工作卻頭頭是道:“我們要了解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瞭解美術館的功能與分工,館長首先要做好策展人和講解員,還要做好組織和管理工作。”

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北水灣分校的學生們將課堂搬到了美術館裡

不僅讓學生在自己學校的美術館裡“當家做主”,學校還帶領學生們走出校門,把課堂搬到美術館裡。

馮奕恆同學對一次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參觀學習記憶深刻:“一幅用勞動工具做成的藝術裝置作品十分震撼,好像在講述勞動正在改變世界,我也感受到藝術來自於生活。”

“學校裡的美術教育有很多有趣的開啟方式。”多年的館校聯動,讓中華藝術宮教育教育部主任朱剛感觸頗深,他說,學生是美術館教育的主要物件,在館校聯動中,美術館的教育得以更好地實施和拓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教育部主任張俐莉分析說,美術教育是一門打破學科界限的跨學科教育,如今的美術教育與十幾年前單純追求繪畫技巧不同,學生走進美術館,更要了解藝術家本人的故事、挖掘作品背後的意義、思考作品與自己的關係等等,這些都愈加接近藝術教育的本質。

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學生們參觀勞動裝置藝術作品

藝術教育為學生成長提供無限可能

張李樂同學是美術館課程的擁躉,她回憶說,神話故事裡有個神筆馬良,當代藝術家裡也有一位馬良,他用奇思妙想來創作巨人木偶。“老師帶我們到馬良工作室,讓我們面對面地聽馬良老師講每一個道具的選材、表演的設計等。我想,這就是老師說的‘行走的藝術’吧!只要有心,生活中的那些令我們感動的故事都可以成為創作的素材、那些不起眼的材料都能變成一件件藝術品。

北水灣分校校長陳芳說,培養學生像藝術家一樣觀察、思考、創造,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美的種子,“不斷提升審美趣味,收穫審美感動的學生,學習品質和責任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朱剛直言,學校教育側重於科學思維的培養,而美術館教育則強調的是藝術思維的薰陶。前者常常是先學會一個概念,再到生活中尋找對應的場景。而藝術思維則是發掘學生自然認知的能力。比如,未必人人都懂音律,但人人都樂於欣賞歌曲。“不能因為長期的科學思維訓練,忽視甚至削弱對學生藝術思維的培養。”朱剛說,“藝術教育為學生成長提供了無限可能,呵護學生們對自然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思考。”

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讓教師重歸兒童視角,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上海市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王小音至今記得,第一次指導北水灣分校學生的美術館之行時,只有一名同學表示曾去過美術館。而今,不少小學生能站在美術館裡侃侃而談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看法,還能將小腦袋裡的奇思妙想轉化為手裡的藝術作品。

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同樣,美術館內外課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王小音舉例說,此次“美術館奇妙日——改變的童年”策展過程中,學生要從劉海粟美術館中挑選一批作品回來展覽。當時,老師們看到劉海粟美術館裡的幾幅變形金剛畫作都猜想學生會挑選這些作品,因為“畢竟這很可能是孩子們的心頭好”。沒想到,這些“10後”的孩子們幾乎沒人知道變形金剛,他們對這些作品的興趣也並不那麼大。

“對此教師們開展了大討論,也許我們太習慣於用家長思維和老師思維來看待孩子。”王小音說,“教育更需要我們真正走近學生們,迴歸兒童視角,真正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作者:張鵬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顧軍

        圖片:均由嘉定區實驗小學北水灣分校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54 字。

轉載請註明: 學生做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看這所小學如何將美的種子根植在學生心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