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起,大型系列專題片《大先生》將在上海教育電視臺首播。《大先生》記錄了人民教育家於漪的為學、為事、為人之道,透過影視文藝創作的形式再現於漪教育實踐的成就和影響。
圖說:《大先生》海報
有著60年教學生涯的於漪,如今已在耄耋之年,卻依然活躍在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堅持“在講臺上用生命唱歌”;她深愛著學生,痴迷著語文教學。“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她用這樣的話語不斷地鞭策著自己,也勉勵著更多的青年教師。
《大先生》由上海教育電視臺打造,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和拍攝,節目組錄製了大量寶貴的口述素材。於漪先後接受了節目組7次登門專訪,從幼年時期的家庭遭遇,到青少年時期在戰亂中艱苦求學的經歷,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站上心儀的講臺,改革開放後又投入到學校建設和課程改革之中,以及直到今天都孜孜不輟的教育研究工作……於漪事無鉅細,向鏡頭敞開了她的記憶寶庫。與此同時,節目組還透過走訪京、滬、蘇、浙,師生、親友二十餘人,採製30小時珍貴口述史料,整理50餘年珍貴影像資料,真實再現“人民教育家”於漪的世紀人生,全方位還原這位“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
圖說:《大先生》真實再現了“人民教育家”於漪的世紀人生
該片採用4K高畫質拍攝,以於漪的生活經歷、教學實踐、學術思想為訪問脈絡,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共分為“教文育人”“心懷家國”“紅燭微光”“賡續師範”四集,在對其生命歷程的梳理中,展現其學術理論、思想境界的閃光點,勾勒出她的教育觀、人生觀逐層推進的完整軌跡。第一集“教文育人”聚焦了於漪的語文課堂,從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教育思想,於漪始終從“人”的核心角度出發,不斷思考怎樣“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第二集“心懷家國”則講述了於漪童年的苦難和在鎮江中學與復旦大學的求學經歷,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於漪教育人生的鮮明特質。在第三集“紅燭微光”中,不僅生動講述了於漪愛生如子的故事,更看到了“教師”二字對於漪一家來說,早已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薪火相傳的事業和傳承不息的家風。第四集“賡續師範”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展現了於漪在培養青年教師上投入的大量精力,從擔任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校長,提出“兩代師表一起抓”,到成立上海教師學研究會,儘管年事已高,但仍然在為“名師基地”工作殫精竭慮。她說:“雖然很累,但自己有限的經驗能在別人身上開花結果,這就是一種幸福。”
圖說:於漪與學生在一起
以《大先生》的拍攝和製作為契機,上海教育電視臺還整理了於漪老師相關影片媒資逾千分鍾,並擇其優者在《大先生》中加以呈現,其中有一部分為首次出現在熒屏上的珍貴鏡頭。該片將於10月15日、17日、18日、19日21時10分在上海教育電視臺首播。(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