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曆史上,有一個很巧的事:解放軍十大將無一進入過中央政治局。
有趣的是,韋國清作為一名上將卻進了政治局,並且連續三屆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韋國清在黨的十一大第一次全會上,為中間者)
有人不禁要問他靠的是啥?
這,自然與韋國清本人有關。
對於韋國清,毛澤東說:“我說過山溝裡出馬列主義,現在我要說,住在山溝裡的少數民族出人才。”除了點贊韋國清是人才外,他還說:“韋國清同志是個好同志,好黨員。”
作為解放戰爭時期韋國清的直接上級,陳毅說:“韋國清會打仗。”
他的老戰友莫文驊說:“他是不怕死不怕苦的紅軍戰鬥員。”
他的部下們說:“在將軍的崗位上多謀善斷、宏才大略,是個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將軍。”
韋國清是一位傳奇的軍政全才,文武雙全,前半生從軍——帶兵打仗,後半生從政——在地方負責黨政工作,先後擔任廣西和廣東兩省省委書記(廣西兼省長)。
他是廣西壯族人,且是一個紅二代。
韋國清的父親是廣西東蘭縣區農會副會長。他12歲跟隨父親在區農會做事。1926年7月,他的父親被民團殺害,首級懸掛在路旁的大樹上。第二年,他祖父又被反動派殺害,後母改嫁。韋國清葬了父親又葬祖父,然後含著眼淚,跟著鄰村人一起投奔了韋拔群領導的農民自衛軍。
16歲時,他在韋拔群率領下參加鄧小平、張雲逸領導的百色起義,成為紅七軍戰士。
他很會打仗。
紅軍長征突破烏江天險時,身為營長的韋國清負責架設浮橋,帶人在激流中搏鬥36個小時,終於把浮橋架到烏江對岸。為中央紅軍擺脫敵軍圍追堵截立下了奇功。毛主席過橋時,他親自迎接和護送。
在抗戰時期,他到了新四軍,本是旅政委,太會打仗,陳毅說:“你去當旅長!”結果,讓他轉行負責打仗——時年28歲。他當旅長第三日就帶兵參戰,俘敵1200。在解放戰爭中,他是少數長時間指揮過三個縱隊的高階將領——擔任蘇北兵團司令員時,統帥三個縱隊,四個月殲敵2.5萬。
(1941年9月,陳毅、張雲逸、韋國清等在淮北合影,右五為陳毅,右六為韋國清.)
韋國清的戰鬥經歷為:從戰士、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支隊政委、旅長、師長到縱隊司令、兵團政委。新中國成立時,他本來被派去歐洲當大使,被毛澤東攔了下來,派去越南,擔任越共領導人胡志明的軍事顧問。在越南,他與陳賡等人指揮了著名的奠邊府大捷,一戰殲敵1.6萬,此戰被稱為“社會主義越南的立國之戰”。
韋國清戰功赫赫,但是淡泊名利。
1955年授軍銜時,韋國清是開國上將,卻穿上了中將禮服。有人發現後很奇怪,張雲逸大將說他:“你怎麼不說呀?”韋國清回答:“哎,這有什麼好說的呀!可能是工作人員忙中出錯,把別的中將肩章禮服給我的,發給我什麼禮服,我就穿什麼禮服,沒關係!”
後來,有關領導發現了,才給韋國清換上了上將的禮服。韋國清幽默地說:“這不,我由中將晉升為上將啦!”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韋國清是廣西人,在廣西主政20年,長期是省長(革委會主任)和省委第一書記一肩挑。但是,他為廣西的發展殫精竭慮,費盡了心血。在任期間,廣西修建了枝柳鐵路——為京滬、京廣之外第三條貫穿南北的鐵路幹線;修建了西津水電站——結果,廣西的電用不完,政府不得不發號召,鼓勵老百姓燒開水喝都去用電;建立了廣西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了著名的《劉三姐》,還有柳州鋼鐵廠、桂林橡膠輪胎廠,等等——至今是廣西的經濟支柱。
身為廣西的黨政軍一把手,韋國清每一年都要下鄉,白天和群眾一起勞動,插秧、犁田,晚上在老百姓家打地鋪。他總是說:“廣西解放這麼多年,老百姓還住著茅草屋,人畜同居,飲水靠天下雨,吃飯靠救濟,我的工作沒做好,愧對了父老鄉親。”他擔任廣西一把手20年,後來又進了政治局,而他三個親弟弟一直在農村,和村裡人一樣種田賺工分。
作為黨的高階幹部,韋國清不抽菸,不喝酒,生活儉樸,也不貪色,不貪財,被譽為“堂堂正正,一身正氣。”他從軍隊轉到地方工作時,主動只領地方工資。省長比上將工資少得多。他說:“少拿點工資是應該的。”但是,他對那些連報紙都捨不得用自己的錢訂閱的人卻說:“共產黨把什麼都給我們了,留這些錢幹什麼,又不買田買地!”
韋國清文武雙全,當省長、書記,一直在建設第一線,在老百姓中聲譽很高,在黨的十大,他進入了中央政治局。後來時局變化,但是,在十一大、十二大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並且還擔任瞭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軍委常委,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後來,他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去世時,他沒有什麼遺產。
但是,黨和人民給他的評價是:
“胸懷坦蕩,無私無畏,光明磊落,品德高尚。”
這樣的韋國清,自然是黨中央重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