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小蕾
圖:網路
▼
|都可以理解,但未必正確
《小捨得》裡的田雨嵐,是個惹爭議的角色。
一些人認為她這樣可以理解。
凡事都是為了孩子。
因為她和母親自身條件不好,總想在孩子上狠抓一下。
這也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總想跟人比較,也因為自卑所以有點成績好拿來炫耀。
可是這樣對孩子當然是不太好的。
她的行為即使可以理解、卻也是不正確的。
對於鍾益老師的事,觀眾也有兩個陣營。
一邊覺得是老師人品不行,枉為人師表。
一邊覺得是田雨嵐太過分了,咄咄逼人不肯放過人家。
先是在家長群裡各種指責鍾老師。
看別的家長不響應,她直接給舉報了。
接著鍾老師就被學校開除了。
|自我利益受損才做了看似嫉惡如仇的行為
鍾老師校外辦班當然不對,不過也並非就他一個人如此。
若說田雨嵐是嫉惡如仇的一股清流,不怕得罪某種“權威”而行事,那可以讚揚。
但她無非也是私慾,覺得鍾老師校外辦班影響了自己兒子的考試分數。
認為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並且出發點還只是猜測。
兒子一次考試只得了八十多分,因為兩道大題太難。
鍾老師只是加劇了題的難度,類似摸底的行為。
而且也只是平常的測驗,不是什麼決定性的考試。
但田雨嵐覺得,鍾老師出的題,可能是在課外輔導上才講,課堂上藏私不講。
這種沒有依據的推論,讓她不依不饒硬是把鍾老師給懟出了學校。
沒想到的是,鍾老師進了新的培訓機構。
而且是她挖空心思要把兒子送進去的那種“金牌班”。
並且兒子要進的那個班還正好就是鍾老師任教。
|風水輪流轉
聽到這個訊息時,田雨嵐很懵。
這的確就像是“風水輪流轉”,自己種的因,就要面對此後結的果。
跟鍾老師撕破了臉,現在又得求人家,怎麼辦?
這事搞得田雨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此後各種想辦法,先是去搞定鍾老師的上級。
可惜上級需要好學生、但是更需要有質量的老師。
接著又去求鍾老師的女朋友,作用也不大。
自己只好親自去道歉、又給塞紅包。
結果紅包不光不收,還當眾把她給鄙視了一通。
讓母親去求繼父找關係,母親又跑去幫她鬧了鍾老師一場。
事情沒解決,反而亂成一團。
看起來是鍾老師私心不收她兒子,其實也不全是。
只是因為兩人有過節,鍾老師不會好好跟她說話。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有人覺得這個老師太過分。
但也有人覺得老師的反應很正常。
自己被那樣無情地對待過、為什麼不能反擊?
以德報怨的話,何以報德?
而且年輕人有脾氣有情緒也是極為正常的。
田雨嵐當初沒給他留一點情面,他又不是聖人,自然會以牙還牙對她不客氣。
這談不上誰壞誰好,只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表現。
能處處都從容淡定什麼不計較的人、那是比較少的。
鍾老師不能收田雨嵐的兒子,也是因為名額夠了。
且跟她兒子並列最後一名的那個學生、的確比她兒子強。
於公,他沒讓任何人走關係。
於私,他也沒針對孩子。
只是這個孩子正好沒辦法列入招生範圍。
他也正好覺得不必跟這個孩子的家長來往比較好。
倒也不是為鍾老師開脫,只是想說局面僵持,田雨嵐自己的責任比較大。
|互換立場,寬容瞭解,多種善因
當初家長群裡她一個人鬧得不可開交,就應該適可而止。
就是所謂的做人留一面,日後好相見。
得罪一個人,當然不如維護一個人。
或者說不必刻意討好誰,但也不必刻意結樑子。
同時也要換換立場、多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和境況。
多些寬容理解,多些瞭解發現。
一時衝動就給人定“罪名”,或是一時興起就讓別人不好過,那也是給自己種了“惡”的因。
人說三生三生有因果決定,其實當下的人生就有因果印證。
你此前種的因,可能很快就能看到果。
你種了善因,很快見善果。
你種了惡果,也逃不掉惡因。
還別不相信,這還真是許多人都能遇到的狀況。
對一個人好、不經意的一次舉手之勞,都有可能在此後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而對一個人壞,心思惡毒的一次迫害,可能也會在不久後得到某種報應。
總之,相信因果並沒有什麼壞處。
反而是能讓人多結一些善緣,多一些善意。
能這樣,大家相處也會更融洽和氣一些。
一個人能帶給所遇到的人溫暖,愛,寬容,理解,和氣或幫助,那就是在種善因。
即使不會得到什麼特別明確的好處,他這個人內心也會更安寧舒服。
他的生活也會更明亮,因為沒有辜負,沒有傷害,沒有戾氣。
反之,跟別人過不去,自己的生活或心理上也難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