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回應“早餐不能喝粥”爭議,並透露曾打算辭職

張文宏回應“早餐不能喝粥”爭議,並透露曾打算辭職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昨晚現身熒屏,回應了有關“孩子早餐不能喝粥”的爭議,稱這是斷章取義、惡意傳播導致的誤解,並向公眾作了澄清。

  他的老師翁心華教授也作為嘉賓亮相這檔電視節目,透露張文宏曾打算辭職,離開這個“角落裡的科室”。在翁心華的教導下,張文宏選擇了留下和堅持,成長為上海乃至全國感染科的領軍人物。

  “不能喝粥”有斷章取義之嫌

  2020上海科技節期間,由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昨晚起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將與觀眾分享他們的科研成果和故事,並回答現場大學生的提問。

  首集節目的訪談嘉賓是張文宏、翁心華兩位知名的傳染病學教授。節目中,一名大學生請張文宏回應前陣子有關“孩子早餐不能喝粥”的爭議,問他是否說得太絕對了?

  張文宏回答說,他當時說這段話的物件是海外華僑。一些華僑焦急地問他,當地新冠肺炎疫情很嚴重,但政府要求學校開學,學生上學時還不準戴口罩,“我的孩子該怎麼辦”?在這個交流背景下,張文宏告訴他們,當務之急是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有了強大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人體內也會產生足夠多的抗體,抵擋住病毒對人體細胞的入侵。

  如何增強免疫力?他建議海外華僑的孩子們早餐別吃“粥+鹹菜”,多吃“雞蛋+牛奶”,以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我說早餐別喝粥是有上下文背景的,不能把這句話單獨抽出來進行傳播。”張文宏解釋道。在他看來,一些人為了獲得流量惡意傳播他的話,“希望公眾看原始材料,不要輕信網路上一些斷章取義的言論。”

張文宏回應“早餐不能喝粥”爭議,並透露曾打算辭職

  曾想辭職,恩師要他耐得住寂寞

  “2003年SARS疫情暴發時,我是上海市專家諮詢組組長。沒想到17年後,我的學生成了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節目中,年過八旬的翁心華感慨地說。這位傳染病學界的“福爾摩斯”介紹,當年把張文宏招收為他的研究生,是覺得這個小夥子交談時反應敏捷,英語又好。不過,感染科(原名傳染病科)是個“角落裡的科室”,在醫院裡比較邊緣,以前這個科室的條件也不好,醫生收入不高。因此,張文宏成為醫生後有些抱怨,有過辭職的想法。

  “當時我去找翁老師,說自己想辭職。”張文宏回憶道,翁心華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在這裡發展很有前途,如果現在去做別的專業,可惜了。”當然翁老師也不強求,讓他自己決定未來的路。經過慎重考慮,張文宏還是選擇了留下和堅持。“當時,翁老師跟我談心,講話不緊不慢,但是很有分量,讓我認識到要耐得住寂寞。”

張文宏回應“早餐不能喝粥”爭議,並透露曾打算辭職

  “網紅”醫生傳承“講真話”傳統

  張文宏為何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網紅”?翁心華覺得,主要原因是他敢講真話。

  “講真話,是我們科室的一個優良傳統。”翁心華告訴觀眾,他的老師戴自英教授曾對流行一時的四環素做過調研,隨後向中央有關部門提交報告,指出這種抗生素不僅治療效果十分有限,很多細菌對它有耐藥性,而且生產四環素耗費了大量糧食。結果,這份報告促使我國大幅減少了四環素的生產和臨床使用,讓“四環素牙”成為了歷史。

  SARS疫情在我國暴發時,翁心華領導的上海市專家諮詢組提出了判斷疑似病人的三條標準,但他們收到有關部門下發的檔案時,發現沒有提及第一條標準即“流行病學證據”。這不對呀!疑似病人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前去過哪裡,還是很重要的標準。專家組討論後,向政府部門反映了他們的意見。“第二天,我接到電話,問我們能不能對這個觀點負責?能的話,提交書面報告並簽字。”翁心華回憶道,“我們既然敢講真話,就敢承擔責任。於是我帶頭,專家們都簽了自己名字,好像還摁了手印。”

  如今,張文宏傳承了講真話的醫者傳統,說出的很多金句廣為流傳。在2020上海科技節的“科學紅毯秀”活動上,主持人問他如何預測疫情發展趨勢,他直言:“短期內結束戰鬥是非常困難的,未來1—2年內有大量工作要做。哪怕我們有了很好的科技武器,公眾也要繼續做好個人防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23 字。

轉載請註明: 張文宏回應“早餐不能喝粥”爭議,並透露曾打算辭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