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綜合訊息:創新教學模式 豐富教師隊伍——孔子學院積極探索創新之路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對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孔子學院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為了滿足更多學生更高的學習需求,孔子學院近年來積極探索創新之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師隊伍。

  (小標題)從線下課堂到線上課堂

  如今放眼各行各業,網際網路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在孔子學院,“網際網路 漢語”也讓更多學生獲益。

  “我不想落下任何一節漢語課,否則就跟不上後面的課程了。”黎巴嫩小夥烏凱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烏凱現年29歲,已在黎巴嫩聖約瑟夫大學孔子學院學習漢語三個學期。他作為國際移民組織的專案協調員,本就工作忙碌。自今年初新冠疫情在黎巴嫩暴發後,他又在黎巴嫩紅十字會當志願者。儘管非常忙,他依然堅持學習漢語“不曠課”。

  烏凱如今不用每週再耗時往返學校上課。疫情暴發後,孔子學院暫停線下教學,改為網上教學。按照孔子學院中方教師許洋的說法,網課讓烏凱能有更多時間學習,“他最近進步不少”。

  能在疫情等特殊情況下透過網路授課保證教學,離不開各孔子學院長時間以來在“網際網路 漢語”方面的努力。

  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國立社會師範大學孔子學院和伏爾加格勒國立社會師範大學於2018年提出開啟集科研、漢語網路教學、遠端考試、交傳-同傳教學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伏師大孔子學院科研創新中心”(網路教學中心)專案。

  哈薩克國立歐亞大學孔子學院也引進了“網際網路 漢語”教學模式,拍攝製作配有中哈俄三語字幕的系列網課,推廣遠端教學模式。

  除中文教學外,一些孔子學院還將其他活動移至線上舉行。在奧地利,受疫情影響,以往的線下“漢語橋”比賽今年無法正常進行。於是,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創新了比賽形式:選手錄製兩段參賽影片,以郵件形式傳送至孔子學院郵箱,學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此外,本次比賽還根據參賽影片在社交媒體上的點贊數特設了兩名“最具人氣獎”。

  (小標題)從中國教師到本土教師

  為了保證更多的外國學生能夠接受充分的教學,孔子學院還普遍豐富教師隊伍,許多熟知當地情況的外國教師加入了孔子學院的教師隊伍。

  比利時西弗蘭德大學孔子學院開辦書法班以來,吸引了眾多的書法愛好者。多年來,這所孔院培養了一批骨幹學員,費利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費利絲堅持研習中國書法多年,閱讀了大量有關中國書法的書籍,書法技藝也在不斷長進。由於孔院沒有專門的書法老師,費利絲就主動利用業餘時間組織書法愛好者一起到孔院練習書法。

  鑑於孔院有固定的書法練習群體,並且經常有零起點的學員加入,孔院建議西弗蘭德大學聘請費利絲作為孔院的兼職書法教師,這一建議得到了大學的支援。從2019年1月開始,費利絲被西弗蘭德大學聘為孔院的兼職書法老師。她自編書法教材,結合她本人的切身體會來講授中國書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也充分推進教師本土化。據該院中方院長崔傑介紹,目前有3名在崗本土中文教師,他們以生動、易懂的方式在塞內加爾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塞內加爾第一名本土中文教師巴虹是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的首批學員,他2013年申請到中國大連外國語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三年學成後,巴虹回到母校,成為塞內加爾第一名本土中文教師。

  (小標題)從課堂學習到實踐學習

  除了在課堂上充分創新教學手段和豐富教師隊伍,孔子學院還將創新之路延伸到了課堂外,將課堂上的中文教學和實踐中的中文教學結合到一起。

  從2015年起,伏爾加格勒國立社會師範大學孔子學院與伏爾加格勒州旅遊管理局及旅行社開始實施“漢語 導遊”專案,將漢語實用化。據該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寧懷穎介紹,目前,孔子學院培養的中文導遊供不應求。孔子學院希望透過深入瞭解社會需求,進一步挖掘更多可與漢語相結合的領域。

  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副主任孫銘陽介紹說,孔子學院在拉美努力發展“漢語 職業教育培訓”教學模式,在很多地方開展旅遊漢語、商務漢語、酒店漢語的教學。例如,巴拿馬大學孔子學院教授酒店用語;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學孔子學院有旅遊漢語教學;在智利,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和聖托馬斯大學孔子學院都為智利外交部等機構工作人員上過漢語課。

  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不僅教給學生們中文和專業技術知識,還給他們創造實踐機會,如學習農技的學生可以到中國援塞內加爾農業組實習,實踐在孔院學到的農業理論知識。

  擁有達喀爾大學農業和農業發展碩士學位的塞內加爾人穆斯塔法·法勒是達喀爾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畢業生。在中國援塞農業組實習後,他近期自己開辦了一家農場。法勒表示,從孔院到農業組的學習過程對他幫助很大,因為他不僅得到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質量培訓,還得到了珍貴的工作經驗,使他在農業業務、物流、客戶關係方面都有了“實戰經驗”。(參與記者:李良勇、張驍、任軍、趙菲菲、潘革平、邢建橋、尹南、張笑然)(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06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綜合訊息:創新教學模式 豐富教師隊伍——孔子學院積極探索創新之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