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父親李淵唐高祖年間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對抗隋朝奪天下的戰鬥過程中,李世民無論是戰鬥能力、領導才華還是資質天分都非常顯眼,太子李建成備受威脅,暗中跟李元吉商議陷害、除掉李世民。李世民感覺到危機,也時刻流露出政治野心,李淵對李世民的意圖越位不滿,打發李世民去做中書令。
但是,王權鬥爭關係著生死一線,不管哪一方獲勝,都不可能讓對方活著。李世民深知自己就是放棄皇位,李建成登基後也不會放過他,不如果斷地先發制人。
經過詳細的佈局,李世民約李建成跟李元吉進宮議事,他二人進入宮門的時候伏兵四起,李世民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後來又直接用武力控制了李淵跟大臣。
李淵看到大局已定,只能下令李世民為太子。李世民稱帝后,不顧及“皇帝不能干涉歷史記錄”的史學傳統,大肆把自己渲染成為匡扶國家大局的人,把李建成等人寫得德行不堪。
李世民這一次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乃至後面的朝代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開頭,因為李世民破壞了儒家的嫡長子繼承製。這樣強者為先的奪權風波一旦在歷史中開了先河,後世就會前赴後繼,歷朝歷代都有奪位紛爭。
嫡長子繼承製源於儒家禮教的大同思想。
儒家制定了一整套社會中應該要遵守的禮儀規範,去匡正人的行為、社會的風氣,構建一個平穩和諧的社會局面,把每個人從思想到舉止都固定在禮教的框架中,形成一個“天下一統”的理想的社會關係。
嫡長子繼承製的出現,是為了保證皇室的穩定和諧,因為皇室動搖會影響國家安寧、甚至安危。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前,皇位只傳給嫡長子。原配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才叫嫡長子,妾室庶出的長子都不算,這是為了保證皇室正統,也叫做程式正義。
什麼叫做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就是注重過程的合理性,著重點不在於結果。假如皇后所生的長子人品不端、天生殘缺等等,也有繼承皇位的權利,能按照皇家禮儀登上寶座。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智力低下的皇帝的原因。
儒家的嫡長子繼承製是程序正義,首先是保證了繼位這個程式沒有爭議,因為繼位的人的確就是皇后所生,誰都不能去否認。只要這一點沒有爭議,就能保證繼位皇室繼位的安定、國家的照常運轉。因此,古人“立長不立賢”是有原因的。
“立長不立賢”,是一種結果正義,跟嫡長子繼承製的程序正義,恰好相反。
按照今天的觀點,應該挑選最賢能的人才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有一個好結果。但在古代“立賢”是謀逆犯禁,因為一個人到底賢能與否,是一個比較主觀的結論。我說這個人賢能並不算數,別人也可以說他不夠賢能。
由此可見,如果用注重結果正義的“立賢”方法去選出皇位的繼承人,所有皇子跟黨派都想博取皇位,國家就會陷入內亂中,重者還會殃及百姓、邊患四起。而用程序正義的嫡長子繼承製去延續國家命脈,則相對要利國利民。
玄武門之變,在中國歷史上是抹不開的一筆意義。
唐太宗繼位之後,他的太子想要提前奪位,效仿唐太宗當年政變,被唐太宗提前察覺,剝奪了太子的繼位權利。加上後面的武則天、韋皇后、太平公主、李隆基等,每一個都是用盡了手段透過越制去奪權奪位。可以說,唐太宗給後人做了一個不好的示範。
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安分守己地自困在儒教的約束之中,當一個人的經歷與眾不同,就會有自我意識,有了自我意識,就會拼命去追求自我價值,只要越軌去追求自我價值,就一定會跟當下的社會準則發生一定的衝突。
李世民年少有為,經過了戰事、見過大世面,這些鑄造他的野心、自我價值觀,有了篡位的基礎條件。
再比如朱元璋,本身是平民,但他生在亂世,捱餓受窮,打過仗,這些經歷讓他有要強大的決心,一路開創了明朝。不要說李世民出身在帝王之家,就是朱元璋等白手起家的皇帝,都是亂世造英雄,他們的經歷不同於常人,使他們不甘心一輩子屈於人下。
儒教可以規正不少人的身心準則,卻無法成為每一個的行事原則。當一個人的野心要透過逆天改命去實現,一定會與儒教站在對立面。
李世民為了皇位,打破了嫡長子繼承製的風範,敢為天下先,他的功過是非,至今還被史學家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