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要再誤會孩子有毛病了!這4個特點,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

由 公羊淑軍 釋出於 經典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孩子,身上都是優缺點並存。小孩子的身上,難免出現一些奇怪的、不太恰當的舉止。

但其實,一些父母眼中的“壞毛病”,其實是孩子思維活躍、智商高的表現,只要認真引導,認可成長,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閃閃發光。

各位粑粑麻麻們,來數數你家孩子有沒有這些特徵吧?

像話癆一樣

話癆的孩子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我家小雛菊就是這樣:

看了一部動畫片,非要跟家裡每個人講一遍故事;

我和朋友視訊通話,她還湊到攝像頭面前,不停插話;

玩積木,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絮絮叨叨半天;

她的腦袋裡,似乎裝滿了整個地球的事情,說起來就滔滔不絕。

這類小孩,他們愛講重複的語句,總是詢問一些重複的問題,家長們不厭其煩。

對於急躁的家長,可能會因此生氣,批評孩子,進而抹殺孩子語言上的天賦。

要知道,喜歡說話的孩子,他們大多是性格開朗,有著較強語言組織能力,能保持較高的說話興致,思維也相對敏捷。

這些孩子正處於感知世界,提升認知能力的發育時期,對身邊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理。當他們看到一些新奇事物,心理自然冒出問題,忍不住向周圍的人提問,這是他的思考過程。

因此家長不要隨意對孩子話多的行為進行批評阻止,應該這樣做:

應該多一點耐心,注意傾聽,努力回應孩子。

不隨意打斷他,幫助他建立溝通自信,

另外,最好能夠幫助孩子規範用詞。

喜歡惡作劇

假如你的孩子在你的沙發上撒下很多糖,或者故意將洗衣液灑滿衛生間……

面對這些惡作劇,不要責備,這說明您的孩子很可能智商較高。

調查顯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們聰明、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表現欲。畢竟惡作劇行為並非從天而降,要設計出一個有新奇感的方案來,需要動腦筋,這對智力發育無疑起到催化作用。

德國漢堡心理學家托馬斯.卡爾博士的解釋是,一個小孩想出惡作劇,肯定動了不少腦筋,其用腦強度說不定超過做家庭作業。

惡作劇還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因為這些行為就是孩子超越了父母所界定的範圍去做的,而這些便是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在玩的過程中、抑或在成人眼裡的“搗亂”的過程中,孩子們卻是在不斷地認識、思考和探索世界。

當然,孩子過分的惡作劇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有時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家長要適當引導孩子:

積極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惡作劇的後果,要向孩子講明其危險,從而教育孩子從小樹立關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認真分析惡作劇的動機,注意區別對待。孩子惡作劇的動機有所不同,該批評的要批評,該引導的要引導,該教育的要教育。

發現孩子惡作劇時要及時處理,趁熱打鐵;同時要講究場合,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樂於接受。

喜歡指手畫腳

每到週末,小雛菊就發動整棟樓的小朋友跟她爸爸玩打怪獸的遊戲。

她愛做組織者,做什麼事都能組成一個一致的小集體,甚至指揮父母這個那個,非常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喜歡發號施令,也是因為他有主意,有膽量,敢於說服他人,有很強的表現欲、領導欲和組織能力。

如果培養得當的話,說不定將來就會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領導者。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

“人在開頭的一剎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我們可以透過遊戲,過家家的形式,滿足孩子對家庭角色的活動需要。

譬如,孩子認為自己可以像媽媽一樣打掃屋子,我們就把打掃的權利移交給她,讓她來負責。透過遊戲,讓孩子獲得滿足感。

適當引導,孩子的次序感、自我認同感的都會飛速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分好動

坐沒坐相,站沒站相,連5分鐘都停不住,到處亂跑亂跳一刻不得閒,說的就是這類特別好動的孩子。

有時候覺得這類孩子特別招人煩,但他們有時候的表現又讓人哭笑不得。

當孩子讀書後,一些老師還經常向家長投訴孩子,說他們小動作太多,影響課堂等等。

於是一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有多動症的跡象。

對待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是有多動傾向還是有多動症。前者就是家長平時所說的“調皮好動的孩子”。

從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一些孩子天生好動,與自己的氣質型別有關的,他們多半有著好奇心,同時精力比較旺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很強,而且思維也比較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強。

但是換個角度來來看,這些孩子有著較強的求知慾,而且有很強的接受能力,甚至還有著一定的實踐能力,如果父母能換個角度看問題,將會發現,孩子喜歡動,其實是一種高智商的表現。

結語

聰明的家長,往往能夠在孩子的一些“小缺點”中,找出孩子的優勢,鼓勵他們去改正、去提升,把他們高智商的“壞毛病”轉化成優秀的能力,變成真正的“天才”。

這幾種特徵你家寶貝有沒有?在留言區和我們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