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趙雲智勇雙全,一身是膽,被人稱作常勝將軍。在長坂坡大戰中,趙雲孤身一人,在曹軍中殺的七進七出,救出後主劉禪。作為三國時期,能文能武的將才,更是《三國演義》中近乎完美的角色,除了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外,為何一生得不到劉備重用?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早年受常山郡,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自此趙雲隨公孫瓚四處征討,然而公孫瓚只能算的上亂世中的豪傑,卻並不是趙雲想要輔佐的一代明君。直到劉備依附在公孫瓚處時,趙雲得以與劉備相識,二人相見恨晚,劉備十分欣賞趙雲。後趙雲因兄長去世歸鄉,又在鄴城與劉備重逢,二人同床眠臥。隨後趙雲隨劉備輾轉來到了荊州,在趙雲看來劉備才是自己應該效力的人。
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渾身是膽、有勇有謀的蓋世英雄,卻長期遭受失意和埋沒。職位只是翊軍將軍。甚至死後劉禪都沒打算給這位曾經的救命恩人一個諡號。趙雲一生鬱郁不得志的真正原因究竟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一一道來。
首先,趙雲一直不受重用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出身布衣,並非名門望族。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人們還是十分看重出身的。另一方面,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諸葛亮又十分欣賞趙雲,認為趙雲是有勇有謀的人才,因此無論去哪,都喜歡把趙雲帶在身邊。因此,趙雲前半生一直扮演的都是劉備或諸葛亮的貼身侍衛這一角色。
數十年後,隨著蜀漢的發展,漸漸的兵強馬壯。但是那個時期蜀國最不缺少的就是武將,除趙雲外,五虎上將還有四人,關羽、張飛二人不用多說,都是和劉備桃園結義情同手足的兄弟。馬超更是英勇無敵,曾經差點要了曹操的命,一直以來親自率兵征戰,深受諸葛亮的愛戴。老將黃忠,帶兵征戰多年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除了這幾位還有深受劉備器重的鎮遠將軍魏延。直到蜀漢後期,這幾位武將接連過世,諸葛亮無人可用,才想起智勇雙全的趙雲,然而此時趙雲已是滿頭白髮了。
除了以上幾點,趙雲不受重用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說趙雲是政治鬥爭的犧牲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想要打賞將士,分金賞銀。將士們無不歡心雀躍。唯獨趙雲上表劉備:“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趙雲不僅僅渾身是膽,還是一位正直、心繫百姓的良將。劉備聽從了趙雲的意見,趙雲卻因此時得罪了蜀漢的滿朝文武。對於趙雲提出的建議,諸葛亮、法正等人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其他人都選擇了沉默,只有剛正不阿的趙雲大膽上書劉備。這件事想必為趙雲日後不受重用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除了這件事情以外,在關羽被殺之時,正是蜀漢攻打曹操的好時機。然而劉備一心為關羽報仇,出兵討伐東吳,放棄了北伐曹魏,趙雲也是極力阻攔。然而諸葛亮都無法改變的局面,趙雲的幾句勸言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只會讓劉備對趙雲棄而遠之。
所以,論趙雲為何一生不受重用,在我看來與趙雲自身堅守信義和仁義有著很重要關係。趙雲的正直和仁義,往往與劉備的想法有所衝突,這不能說明二者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正是這種理念的不合,日積月累才會導致趙雲最終沒能得到劉備的重用。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後漢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