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配享太廟”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配享太廟”呢

去北京旅遊的人很多都去過位於北京市天安門的廣場東北側的太廟,這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先祖的地方,在儒家思想中祭拜先祖是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被稱之為“宗廟制度”,皇帝的宗廟則被稱之為“太廟”。
古代的“配享太廟”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配享太廟”呢
最早的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配享太廟”則是皇帝對臣子的一種至高無上的獎勵,獲得配享資格的人在死後能將牌位放在太廟中受後世供奉,簡單來說配享太廟是死後哀榮,和以和歷代帝王同樣接受後世君王的祭祀。
古代的“配享太廟”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配享太廟”呢
配享資格極難獲得,明朝二百餘年曆史只有三十七人配享太廟,其中大部分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如徐達、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人,清朝近三百年也僅有26人獲此殊榮,在滿清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下,漢人中僅有三朝老臣張廷玉獲配享資格,而張廷玉的“配享”資格也是 一路荊棘。
古代的“配享太廟”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配享太廟”呢
上文說了,太廟是帝王家的私人宗廟,一般的皇親是沒有資格進入太廟的,必須是近親且有功於江山社稷的皇親,異姓功臣必須是大功於社稷的臣子而且要經皇帝允許才可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獲得配享資格的人都是以郡王禮下葬的。
當然配享資格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並沒有什麼明文規定的福利待遇,也不像鐵帽子王一樣可以世襲,說不定哪天皇帝一句話就被從太廟中剔除,清朝時期和珅的弟弟和琳就因為和珅倒臺而被撤出太廟失去了配享資格。
古代的“配享太廟”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配享太廟”呢
雖然是榮譽象徵,但是祖上獲得“配享太廟”對於子孫後代還是有很大幫助的,首先能夠獲得配享資格的,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社稷重臣,都是位極人臣之人,本來就位高權重又獲得了國家對功績的“官方認可”,只要沒有大的問題,比如改朝換代,那麼這些人的子孫後代應該能夠榮華富貴一生,各種考核、提拔、升遷也都會獲得“加分”的待遇。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685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的“配享太廟”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人才能“配享太廟”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