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我不願死,但如果死也要死在中國,死在多年來對我如此體恤的中國人中”——莫理循

1893年,一個年輕的探險家,踏上了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他一手拿著殖民帝國的利劍,一手拿著新聞記者的鋼筆。無論是作為一個天使降臨人間,還是作為地獄裡的惡魔走向凡世,他反正是來了。

他初來乍到,對神秘的東方世界,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和探索慾望。作為一個外國駐華記者,他的鏡頭和報道少了許多偏見和傲慢,但是也帶著幾分殖民者的戲謔和玩弄。他記錄中國人民的眾生百態,還原了一個相對真實的中國,但是他也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英帝國而辯解。

年輕的莫理循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他是一個生活在澳大利亞,把英國視為祖國的記者,但是他生活在中國的時間最長。他就是莫理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莫理循是誰,但是都應該知道王府井大街。曾經有一段時間,這條街叫莫理循大街,即使改名字時遭到了中國居民的強烈反對。

莫理循,他究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還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先鋒?我想大家瞭解完他的事情後,自有判斷。

莫理循來到中國的時候,正值中國日暮西山的落魄時刻。晚清政府腐朽不堪,數不清的外國人都是想著如何瓜分中國,莫理循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是一位很高明的殖民主義者,別人都是直接赤裸上場,而只有他是披著羊皮的狼。他一方面相助中國不被其他的列強吞併,另一方面又在竭力維護和擴大英帝國的在華利益。

1896年他將《中俄密約》洩露給泰晤士報,此一舉讓莫理循名揚世界,奠定了他成為世界知名記者的基礎。這份密約其實就是一份沙俄侵略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是一個充斥著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條約。莫理循反對這個條約,大機率不是出於內心的仁慈和善良,而是為了自己的祖國能夠在中國有更大的利益空間。但是客觀上,確實幫助到了中國領土不被沙俄侵佔。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西方列強不願意看俄國一家獨大,所以就發起干涉,尤其是日本,反對最為強烈,所以,最後俄國的陰謀未能得逞,但是莫理循的小算盤卻達到了。他既一舉成名,又維護了英帝國的在華地位。

1897年,莫理循成為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這個職位看似沒有很大權力,但是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必須有人讓世界瞭解當時的中國。執天下輿論牛耳的泰晤士報當仁不讓,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又是首當其衝。

因為職位的特殊性和英帝國在中國的特權,莫理循成為晚清政治舞臺上一個不可忽略的角色。因為他能在中英、中外關係上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很多達官貴人對這樣一位洋記者是如奉上賓,禮讓三分。成為泰晤士報的知名記者後,他甚至還能直接面見李鴻章、袁世凱這樣的重要大臣。這也為他日後能夠影響政治時局埋下了伏筆。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中國甲午戰爭失敗後,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也成為了全世界瘋狂瓜分的物件。莫理循時常向世界傳遞出第一時間的中國資訊,當時英國透過一份報紙就能知道遠隔萬里的中國正在發生著什麼。他作為英國報的記者,卻對另一個國家如此瞭解。所以當時他還被稱為“中國的莫理循”、“北京的莫理循”。

不過,在戊戌政變時,莫理循積極策劃了對維新派的營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維新政策,但同時莫理循也以他具有的名望在《泰晤士報》發表文章 , 為袁世凱出賣變法維新運動洗刷。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在晚清,列強一幕幕的瓜分中國的瘋狂時刻,莫理循是為數不多的直接見證者,他見證了煙片荼毒的中國社會,他見證了大炮開放的貿易。

他用自己所謂真實客觀的報道,表現出了這些,但是他也有許多有失偏頗的論調,比如他攻擊義和團運動是“中國畏懼和憎恨外國人的證明”,是“暴動”,是“愚蠢的瘋狂行為”。這些話是一副典型的帝國主義殖民者的醜惡嘴臉。對於英國他也是多加美化,他矢口否認英國在鎮壓義和團運動中的滔天罪行,一口咬定是其他國家乾的。

莫理循在1901年,向全世界揭露了俄國在聖彼得堡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的12項草約的事實。頓時,輿論大起,清政府和俄國都面臨著巨大壓力,最終這個草約也是不了了之。因為這件事,莫理循對俄國的侵略之心深表厭惡。出於對俄國的厭惡,莫理循對當時與俄國敵對的日本存在好感。

所以在1903年,他助推日本向俄國發起戰爭,希望日本能夠打擊俄國的囂張氣焰。據當時史料記載,當莫理循聽到日俄戰爭爆發的時候,激動萬分,“興奮得幾乎連名字都寫不出來”。他希望的日俄戰爭,雖然是中國的一個恥辱,但是好在成功遏制了俄國的侵略野心,短暫地保住了中國的主權。

莫理循1902年畫像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但是,1906年,莫理循在一趟奉天之行後,徹底改變了對日本的看法。

因為在奉天,他看到的是和俄國一樣的壟斷性掠奪。日本人對東北的暴行,比俄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之後,他開始譴責日本的壟斷,向天下展示日本的狼子野心。但是莫理循並不是因為掠奪而譴責,而是因為壟斷才譴責,這就體現了西方資本世界利益至上的思維邏輯。

一個是飽受爭議的大總統,一個鷹顧狼視是的洋記者,莫理循與袁世凱的友誼讓人唏噓。

袁世凱身邊不乏運籌帷幄的謀士,外國顧問也是臥虎藏龍。但是表現最突出,最得袁世凱器重的還當屬莫理循。

辛亥革命爆發後,他遊走各方,奔波於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竭盡全力促使袁世凱承認共和體制,並且讓革命黨人支援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總統。可以說,最後的南北和議,少不了莫理循的從中斡旋。

倫敦報紙中的莫理循和袁世凱 實際上這圖是P的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他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的共和制度作出了貢獻,也對南北和平起到了作用。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他是袁世凱絞殺革命的幫兇,是英美扶植袁世凱官僚勢力的中間人。

1912年,莫理循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泰晤士報,轉身投到袁世凱的門下,成為了中華民國的政治顧問。這個任命引起了舉世的關注,更成為各國報紙的頭條訊息和評論的題目。英國外交大臣表示 : “ 對此滿意 ”。香港總督認為,莫理循“成為受信任的顧問是個輝煌的成就“所有的帝國主義者都認為,莫理循在這個位置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引導中國走向他們安排好的目的地。”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二十一條的廢除,有莫理循的一席之功。因為本來這個密約,悄悄執行,日本能夠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但是因為莫理循的告密,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的貪得無厭。但是莫理循是真的出於對中國的熱愛才這樣做的嗎?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為這也許只是一個強盜拆穿另一個強盜的鬼把戲,黑吃黑而已。

莫理循曾經為了幫助袁世凱當上總統,積極宣揚“袁世凱是穩定中國政局的不二之選”但是後來袁世凱執意要稱帝,這讓莫理循和他背後的帝國主義都十分頭疼,認為自己選錯了隊友,所以都走向了袁世凱的對立面。最終這場稱帝風波,以袁世凱的退位而草草收場,而同時,被隊友和人民拋棄的袁世凱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袁世凱去世後,莫理循仍然履行著屬於他的職責。

1915年11月1日,他提出中國應該站在協約國一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12個理由。他對協約國的最終勝利深信不疑,因為英國是協約國陣容,他必須說服中國幫助英國取得戰爭勝利。所以他說“中國將在媾和條件的會議上取得一個席位,如果她像現在這樣保持中立,她的活動將永不能在會議上受到聽取”。

他還向當時的總統——黎元洪,遞交了參戰備忘錄,並且積極遊走在日、俄、英、法之間。終於,1917年,中國對德、奧宣戰。戰局也如莫理循所料,協約國大勝,中國將作為戰勝國出席巴黎和會。莫理循見到了當時的總統徐世昌,為他出謀劃策。徐世昌請他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出席會議。

此時的莫理循已經病入膏肓,但是他還是堅持參加了和會,不知是為了日不落的輝煌還是為了東方巨龍的騰飛。在和會上,他強烈譴責了威爾遜對中國的欺騙,但是絲毫沒有提及到英國。我想,答案已經昭然若揭。好在,他有一點正確預測到了,那就是:中國人不會簽字。

在《通往北京的道路》紀錄片中 莫理循的形象比較正面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1919年5月7日,在中國待了22年的莫理循病重不得不回到英國。一年後,58歲的莫理循與世長辭。在生命的彌留之際,他說:“我現在的一個希望是回到中國,我不願死,但如果死也要死在中國,死在多年來對我如此體恤的中國人中”這是他自己對中國生活的評價,至少十分動情。

泰晤士報在一篇特別報道中提到“甚至在身體如此衰弱的幾個月裡,他對中國的熱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在增加……他一邊在死亡線上掙扎,一邊還在憧憬著中國的未來”這是英國官方給他的一個評價”,在他們眼中莫理循愛著中國就像列強對中國的關切一樣。

但是我們需要審問歷史,這是真正的莫理循嗎?

也許這只是英帝國留給殖民主義舊世界的一個謊言。

因為還有一種答案“他是英帝國主義的看門狗,並且被公認確實起到了這種作用 ”。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78 字。

轉載請註明: 是殖民的先鋒,還是中國的朋友:如何評價民國政治洋顧問莫理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