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這種看似無為而治的管教模式,實則是真正懂家庭教育的家長才能做到的,為什麼我要這樣說呢?下面我給你分析一下。
“不管”實為從孩子幼兒期便已經給孩子建立起秩序與規則意識。
重視教育的家庭,夫妻都知道“沒有規矩,難成方圓”的道理,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會形成自己的家庭規則,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在什麼時機下做,什麼事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絕不能拖延等。規則一經建立,就會始終堅持落實,絕不走樣,孩子慢慢就會適應這種有秩序有規則的生活狀態,時間久了後,這種規則意識會讓孩子變成下意識那樣做,根本不需要父母去督促,去嘮叨。
當好習慣成自然後,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大人和孩子彼此輕鬆。
如果你有機會接觸那些成績非常優秀孩子的家庭裡,你會發現家長和孩子都有自己良好的生活節奏,什麼時間段該做什麼事,大人不用去操心,孩子自己會管理好時間。請注意,上面講的是秩序,在這一條裡我強調的是時間自主管理能力。當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後,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做事目標和時間管理的界限感,既彼此對自己負責,為對方負責。達不到這種境界非常不容易,至少也花五到六年時間去培養和磨合。
越是自覺,越是輕鬆,這是一種對彼此負責的態度與行為表現。
成績優秀的孩子,在他們不斷走向優秀的過程中,父母會不斷灌輸一種觀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做得越快越好,你節省出來的時間就會越多,你就可以獲得更多自由支配時間。這裡即有一筆時間的數學賬,又有語言的邏輯性。因為人都有利已心理,孩子也不例外啊,當孩子真正理解並會算這筆賬時,在家長不斷激勵與讚美下,會認為自己特別聰明,特別出色,因此,就會在孩子心裡養成積極向上的做事態度。
優秀的孩子用優秀給父母吃了一顆定心丸,彼此欣賞與信任對方。
如果你有機會走入優秀孩子的家庭裡,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你聽不到家長的嘮叨、催促與責備,更看不到孩子面對父母時那種反感與消極。大家該開心說笑時,都會發自內心的放鬆,該專注做事時都會安安靜靜,彼此互不打擾。偶爾彼此看對方一眼,都會帶著會心的微笑,那種心照不宣傳遞的是彼此的欣賞與信任。試想,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父母哪會有焦慮感呢?對於孩子來說哪會有心理壓力呢!
結論:透過以上分析,很多家長可能會羨慕那些優秀孩子的家庭。其實,你可以做到,但你缺少的是觀念的轉變,這需要獨立的人格,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的學習。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那些優秀孩子的父母可能學歷不高,但至少在家庭教育能力方面已經大學畢業。而那些每天充滿焦慮的家長可能學歷很高,但家庭教育能力只能達到孩子或小學生的水平。想象一下有多少級別更差。所以,現在和將來,父母非常重視自學,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