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說過,讀書能夠彌補天然之不足,說明讀書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著重要作用,但只要是讀書習慣就一定是好的嗎?不一定。
表姐是一個非常熱愛閱讀的人,所以會經常買書,不僅給自己買,也給自己14歲的兒子買,希望他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閱讀量。
孩子也沒有辜負表姐的希望,短短几個星期的時間,就讀完了四大名著、《三體》《隕落的巨人》等科幻鉅作,而他的閱讀量也遠遠超過同齡人。
更可貴的是,兒子閱讀“上了癮”,每次讀完還會和表姐要,有時候著急閱讀,就直奔圖書館,一讀就是一整天。
表姐看到孩子能有如此舉動,非常開心,心想孩子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會成為全家人的驕傲。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的發展好像偏離了正軌,兒子讀書好像“有癮”,根本停不下來。
一開始是隻要有閒暇時間就讀書,一讀就是一天,後來發展到即使課業繁忙,他也要去閱讀,有時候會忘記完成今天的作業,甚至還有逃課的現象,就這樣,在上一學期的考試中,孩子成績一落千丈。
這樣的情況也讓表姐犯了難,心想讀書是好事,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其實很多家長對讀書是有誤解的。
愛讀書不等於會讀書,也不等於會學習,很多時候人們讀的書目都是用來消遣的,而不是為了獲取知識和技能,甚至有時沉迷於讀書是一種隱患,容易造成“成癮性人格”,對孩子的發展會存在很大的隱患。
“成癮性人格”可能會讓孩子走向失控的人生
1)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如同表姐家孩子一般,這種“讀書成癮”和“網癮”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這是一種心理障礙,對孩子後期的成長會有不利。
心理學家指出,這種行為稱之為“過程成癮”,也就是說孩子雖然熱愛閱讀,但沒有時間觀念,不清楚自己當前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因此這類孩子就很容易出現情緒冷漠、角色錯位、不聽取他人建議等心理認知障礙,甚至有時候還會將自己的思維模式強加在他人身上。
2)家長的誤判,導致事態嚴重
“成癮性人格”之所以會讓孩子變得失控,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對事實的錯誤理解,孩子的“愛學習”的假象讓父母引以為傲,所以不會加以控制。
而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時,自然而然地認為,孩子讀書越多越好,但卻不知道讀書成癮,會讓孩子陷入失控的人生。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閱讀習慣?避免跳入“閱讀成癮”的陷阱
1)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任何事情過度,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自律遊戲,讓孩子明白什麼是適可為止,如果孩子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那家長要及時予以鼓勵。
2)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
大仲馬說,人類的智慧可以體現在兩個詞上,即等待、希望。
人生的進步在於延遲滿足,厚積薄發,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成果會水到渠成,但如果貪圖眼前利益,那很可能會毀掉後面的人生。
面對閱讀成癮,家長可以選擇“厭惡療法”幫助孩子改正,即採用懲罰的手段或措施,讓孩子將成癮行為與痛苦建立聯絡,從而放棄這種行為。
3)引導孩子正確閱讀
家長可以藉助他人的力量,來培養孩子的行為,比如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一起講述童話中的人物,鼓勵孩子向書本中的人物學習。
與此同時,家長還可以藉助孩子身邊的同學來鼓勵孩子,讓孩子找到榜樣,借鑑別人的優勢,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