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世凱不接受“二十一條”直接和日本開戰會怎樣
中國的近代史離不開袁世凱,袁世凱本質上是擅長權術的舊派人物,同時也是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重要貢獻,而他最大的敗筆在於稱帝。同時袁世凱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條約簡述
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
對自身權位的維護
無有力之外援
我們現在來假設如果當時袁世凱,直接同日本人在山東開戰,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1912年,袁世凱整編全國軍隊,全國共三十多個師及五十多個旅,加上雜牌部隊,人數為120萬人,而袁世凱嫡系的北洋軍約佔總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以說這時的袁世凱的北洋嫡系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
在這樣的形式下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有其二,只是天時不在袁世凱一方。為什麼這麼說呢!民國初期,中國在對外關係上處於多個列強共同控制的局面之下,不僅國力虛弱,邊疆危機等外交難題迭起,作為中國新統治者的袁世凱,既揹負著晚清舊外交的沉重包袱,又承擔著開創民國新外交的歷史責任。這時動武打仗對國家建設不利。
這裡我們借鑑一下抗美援朝。美國對比日本,剛剛解放的中國對比剛剛成立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比不上剛解放的中國政府,但當時的日本也比不上以後的美國。實力對比差不多,領導人的魄力決定了不同的結果。
可以這樣認為,袁世凱的勝算還是很大的,相對於簽字獲取日本的支援從而稱帝,最終眾叛親離。其實對日宣戰或許對當時的袁世凱來說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時勢造就的英雄在有機會改變時勢時進行了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