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有一次,一位編輯老師跟我提起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家教書籍。
就是適合父母讀的書,往往是歐美的譯作為主。
很多父母讀著讀著,就唯“快樂教育”至上了。
甚至形成了一種歪風。
而現在可怕的是很多家庭沒有給孩子樹立規矩,只有鼓勵,沒有懲罰。
孩子說不得,罵不得,批評不得。
這樣的孩子走入現實的社會,怎麼去適應呢?
還有一種是教育方式的快樂論。
覺得孩子不要學東西,就開開心心玩就好。
有兩個場景我一直很難忘記。
一個是當年我讀大學,暑假的時候輔導小表妹功課時。
週六目送她去學才藝的時候。
看著那個瘦瘦黑黑的小個子,揹著大大的書包就出去了。
我那時就經常想啊,大人太狠心了。
以後我做了爸爸,一定要對兒子松一點。
如今我做了爸爸,在學習上對兒子很嚴格。
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歷。
我知道,父母當初的狠心,會在你今後走的路上,起著關鍵的作用。
還有一個場景是去年到一個親戚家。
她住在一個比較偏僻的城鄉結合部。
那裡的房租便宜,還能種菜,生活成本低。
剛一到那,就有一群孩子湊了過來。
有幾個孩子手裡拿著作業本,一邊跑著一邊又停下來劃幾下。
還有幾個小姑娘甚至爬到了窗臺上,躥上躥下。
剛好是週六,這些孩子真的很開心地玩著。
這樣的畫面感覺很美好。
親戚指著自己的一雙兒女說,只要孩子們開心就好,沒去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畢業了就找一份活幹。
我們這些人還能有什麼好的盼頭,讀了大學出來,也是打工。
好好玩幾年吧,今後還要吃苦。
如今很多人討論階層的固結如何可怕。
其實最可怕的是觀念的固結。
而這卻是希望的火種。
像親戚這樣的人還太多。
這麼多年了,自己放棄了希望,而且把這種失望的情緒又投射到了子女的身上。一代又一代這樣過下去。
有人說,中國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的確如此。
但是永遠缺重視學習和知識的人。
2
這幾年,我做閱讀推廣,發現越是發達的省區,比如江蘇、廣東,北上廣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地方的父母越重視孩子的閱讀。
當地有繪本館的就會去繪本館借閱,沒有的話,就會經常去圖書館。
而這些地區的父母為孩子購書的比例也要大。
一個是經濟發達,有好的消費能力。
但最主要的還是見識和觀念不同。
從北京學區房一次次刷爆全國人民的眼球就能看出,中國精英階層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
要知道普通人是不敢奢望去北京搶學位的。
現實如此,可還是有很多的父母,沒有重視起來。
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命運。
記得我們以前讀高中。
進去的時候就按照分數劃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
然後好的老師都安排在重點班。
這樣普通班的學生更加覺得失望。他們會覺得是被放棄的一群人,最後高考成績一出來,有些普通班只能考上一兩個。
當然如今教育部門對這種現象三令五申的禁止。
大家都在呼籲著教育的公平。
可是這種絕對的公平能實現嗎?
唯一能體現公平的地方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為孩子提供的家庭氛圍,學習環境,教育資源。
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如今一考定成敗的教育中脫穎而出。
父母的態度和見識,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用心的父母,會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及人與事,見聞更廣、更多。
一日又一日的累積,優秀成為了一種習慣。
機遇來的時候,往往就能抓住機遇的尾巴。
3
要知,快樂從來不是絕對的。
可還是有太多的父母片面地相信“快樂就好”。
我給大家推薦一些大腦開發的書籍或者教具時。
就有媽媽就跟我說,這樣的東西會讓孩子很累。
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
因為她覺得孩子的童年應該快樂地玩,不要去過早地學這些東西。
我尊重她的想法,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說自己的對,別人的就錯。
我只是提供一些體驗範本進行分析。
我也一直提倡給孩子快樂和自由。
可這有底線,也有一個上限。
底線是學習不能放鬆,上限是不能佔用孩子玩的時間。
而且這個自由和快樂,我更加重視心靈上的自由和快樂。
讀懂孩子,支援孩子,不控制不打擊,這些心理層面的東西更值得我們深思。
而在學習上,必須讓孩子知道學習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
當然,在每個階段我們要給予適當的學習量,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感受。
孩子一天24小時,除去睡覺,有很多的時間都在玩著,學習著。
他們樂呵呵地把一扇門開啟又關上,開啟又關上。
在研究那個活頁是怎麼工作的。
他們看著繪本,聽著故事,小小的眼睛放著光,人早就融進了繪本當中。
這也是在學習。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各種好的體驗來刺激大腦的發育。
跟孩子玩點思維遊戲,每天做幾頁,樂呵呵地玩著。
挺好的,沒有一點不快樂啊。
4
作為普通人家的孩子,不經過一番脫胎換骨,在社會競爭中更難突圍。
怎麼辦?
唯有一個辦法是古今通用的:努力學習。
這四個字很多人掛在嘴邊,沒往心裡去。
很多人甚至想都沒想過,也許想一下,發現孩子沒變化,然後就沒算了。
其實這四個字不僅僅是給孩子的,是給父母的一種鞭策。
父母本身努力,做好榜樣,引導孩子有這股子努力的勁兒。
就不會讀高中時覺得學業辛苦就去泡網咖,混社會。
也不會讀了大學就是玩幾年遊戲,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當孩子在讀書的時候,獲得學業上的優勢。
工作後憑藉真才實學,保持這種優勢,才能獲得競爭的相對優勢。
這條路很難走,卻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
很多人回頭一看,都會喟嘆自己當年為何沒有堅持,為何做了這個選擇?
有運氣的因素,但更多是見識和觀念所礙。
在孩子小的時候,只知道讓孩子“快樂”,其結果往往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待成年後,他們遇事則退,不敢擔當,因為吃不起苦。
年少時的所謂的“快樂”在成年後變成了“痛苦”。
其實,往往是父母當年埋下的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我的座右銘,送給每一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