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今年,紫禁城建成600年。

9月10日,“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

在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展。

今晚,我們向時間的更深處眺望,

屹立了六百年的紫禁城,是怎樣建成的?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來源:視覺化星球

編輯:劉倩

文章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今年是故宮建成600週年

謹以此文

獻給過去600年為這座皇家宮殿做出貢獻的人們!

光芒在夕陽中落下 也會在黎明時升起

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

中國共誕生過

550多位帝王

80多個封建王朝

為他們建造的都城達上百座

都城中的宮殿建築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皇家宮殿伴隨著王朝興衰

散落在東亞的河谷平原上

中國曆代皇都分佈圖,注:一個方塊代表建都一次| 製圖@陳志浩&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但這些數不盡的宮殿

大多都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

唯有明清北京故宮

是至今完整保留且體量最為龐大的

皇家宮殿建築群

故宮建築群衛星圖| 底圖源自@Esri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一方面

它是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皇宮

距離現代社會較近

另一方面

故宮在皇家建築藝術中達到了高峰

其在建築功能、結構、空間

防禦性、耐久性、佈局上

都是歷代宮殿建築中的集大成者

這使得它在近代頻繁的戰爭中

屢次曝光於硝煙瀰漫之下

卻有幸得到保留

故宮東北角航拍| 攝影師@馬文曉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故宮本身的命運

卻是坎坷曲折、歷經磨難

光這些坎坷經歷

就足以使故宮的故事濃墨重彩

故宮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這一切都要從800多年前說起

❶ 毀滅與創造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

將都城選在了金中都(今北京)

並開始對新首都進行全面規劃建設

經過二十多年的營建

造出了當時世界著名的大城市

元大都

元大都平面佈局圖| 製圖@陳志浩&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按照《周禮·考工記》的周王城原則

“王都平面應呈方形,邊長九里,城牆的每面各開三座城門,城內橫豎各有九條大街,街道的寬度應為車軌的九倍”

元大都成為中國有史以來

第一個最接近周禮之制的都城

周禮考工記中的周王城圖|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一百年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式微

大明王朝

成為中國新的掌門人

明王朝最初的首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

但北去的元朝殘餘勢力常來侵擾新晉的明朝

為了能夠更好地控制北方地區

永樂皇帝決定將明朝的首都

從南京遷往北京

明代遷都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一場至高無上的營造

即將開始

1368

明王朝將元大都的宮殿拆除

和歷史上大多數王朝一樣

這樣的舉動帶有破壞性

但為後來新宮的營建掃清了障礙

1403

永樂皇帝召集

阮安、蔡信、蒯[kuǎi]祥、徐杲[gǎo]

等多名技藝高超的建築匠師

商議北京都城建設事宜

決議在元大都基礎上建設一座新城池

並以南京宮殿為設計藍本

營建北京宮殿

明北京城與元大都城池對比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1406

永樂皇帝正式頒佈遷都北京詔書

並開始為都城營建準備材料

1417

大規模營建北京城

同年11月份開始營建北京宮殿

由於磚石木料已經準備了十幾年

宮殿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

僅用了3年就將宮城建造完成

142011

明北京城的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永樂皇帝於第二年(1421年)正月初一

在北京的新宮殿內接受朝賀

住進了北京的新家

眾星拱月

這次營建前後用時共計14年

建成了皇城、宮城、城門、城池

鐘樓、鼓樓、天壇、地壇、山川壇、社稷壇等

一系列皇家宮殿建築群

奠定了後來北京城的格局

北京明清北京皇家建築分佈圖,注:今天北京城內明清皇家建築多為清代重建,但基本格局和建築形制大多遵從明代原物,請橫屏觀看|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其中工程的重點便是宮城

又名紫禁城

紫禁城位於北京都城的中心位置

外有皇城、內城、外城層層拱衛

形成眾星拱月般的格局

紫禁城在北京城位置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紫禁城平面呈長方形

東西760m、南北960m

佔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

城內分外朝和內廷

合稱朝廷

紫禁城外朝內廷布局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

也是體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城門

門的兩側各建有一個垂直方向的墩臺

墩臺上建有廡廊、闋[què]樓(角樓)

與正門門樓合稱為“五鳳樓”

從空中俯瞰午門的平面呈現“凹”字形

這樣的圍攏佈局既有利於防守

又增加皇宮大門的威嚴氣勢

紫禁城午門防守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進入午門

映入眼簾的是太和門廣場

空間瞬間變得開闊

太和門廣場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廣場上有五座漢白玉石橋

橋下的小河名叫內金水河

河水自城西北角直線引入

然後蜿蜒向東前行到城東南角流出

經過護城河、御河、通惠河

與京杭大運河相通

這一設計

不但緩解了皇宮嚴整的緊張氣氛

還具備宮中防火排澇的功能

可見設計者的用心縝密

內金水河水系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穿過內金水河

是紫禁城內裝飾最華麗的門

太和門(明皇極門)

門前有一對巨大的銅獅

頗有守衛者的姿態

太和門銅獅| 圖片源自@VCG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從太和門進入

又一個寬敞的空間呈現在眼前

這裡是城內最大的廣場

太和殿廣場

廣場上沒有一草一木

格外的莊嚴肅穆

太和門和太和殿廣場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接著迎面而來的依次是

太和殿(明皇極殿)

中和殿(明中極殿)

保和殿(明建極殿)

合稱三大殿

三大殿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三大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石基上

石基平面呈“土”字形佈局

它象徵“王土居中”

三大殿石基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巨大的石基地面以上部分高8.75米

埋入地下的部分則深達7米以上

用到的材料有8種之多

三大殿石基鑽探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堅實厚重的石基

形成一個巨大的高臺

將三大殿高高托出於地面

它們在這裡把紫禁城建築帶向了高潮

三大殿建築群,請橫屏觀看|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在三大殿的東西兩側

各有一組建築群

東為文華殿、西為武英殿

所謂“左文右武”

三大殿東西建築群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高大的城門、空曠的廣場

高高在上的臺基與宮殿

這一切的規劃與佈局

都是為了把帝王的權力與威嚴

烘托得更加“至高無上

以彰顯其治國的合法與正統

紫禁城外朝圖解|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再往北走就是乾清門

進入乾清門就到了後宮

與外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這裡的建築不再高大、威嚴

而更具生活煙火氣

居於正中的是後三宮

後三宮的形制與前三殿雷同

但體量要小於前三殿

乾清門及後三宮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圍繞在後三宮的

有東六宮、西六宮、御花園

乾清門及後三宮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在東西六宮兩側還分佈有

壽安宮、壽康宮、慈寧宮、養心殿

樂壽堂、寧壽宮、毓[yù]慶宮、奉先殿等

它們共同構成了皇宮內的生活區

是皇上和家人居家休息的地方

被稱為內廷

內廷建築佈局圖解|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外朝內廷的佈局

是以《周禮》前朝後寢設計的

以區別天子與平民的身份與地位

在外朝內廷的外圍和空隙中

還藏有大大小小的灰色瓦頂的小房子

它們是供宮中傭工和太監居住

以及存放生活物資的

附屬建築

紫禁城附屬建築|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在所有的重簷屋宇的外圍

有一道高10m底面寬8.5m的包磚城牆

用來作為皇宮的主要防禦線

城牆四面各開有一座城門

它們分別為:

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城牆的四角之上各建有一座角樓

角樓兼具防禦瞭望和裝飾功能

紫禁城城牆、城門及角樓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在城牆的外圍

有一條寬52m的護城河(筒子河)

像一條玉帶擁護在紫禁城的四周

從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

在城北堆成了一座50m高的山丘

就是今天的景山

登上景山

可以一覽世界唯一的景象

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之海

從景山俯瞰紫禁城,請橫屏觀看| 攝影師@柳葉氘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這場至高無上的營造

用到的人力物力已經

難以計數

其中對木材和石頭的開採

就耗費了無法統計的人力

而這些材料大多來自千里之外的

四川、湖廣、江浙、山東山西等地

繁重的採木採石作業使很多人命喪深山

留下“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諺語

紫禁城建築材料及運輸路線示意| 製圖@張靖/視覺化星球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加上三大殿在建成後屢遭不幸

多達三次火災、五次重建

對巨木巨石的反覆開採消耗

致使到了清朝巨型楠木已消耗殆盡

乾隆時期不得不輾轉東北

改用楠木為松木

❸ 落日餘暉

600年來

紫禁城歷經滄桑、雲捲雲舒

這個現存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

在1925、1947年先後被闢為

故宮博物院

1925年故宮博物院掛牌,注:1925年10月紫禁城內廷被闢為故宮博物院,1947年外朝與內廷一併歸入故宮博物院至今,圖為1930年代拍攝的故宮北門神武門,圖中<故宮博物院>牌匾為時任故宮博物院理事長李煜瀛親筆所書,攝影師@山崎鋆一郎[日]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如今故宮每年接待遊客達1000多萬人

它向人們展示著1800000多件藏品

從至高無上的皇家宮殿

到門庭若市的博物院

它標誌著

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正式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

紫禁城與朝陽CBD航拍| 攝影師@盛躍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而故宮本身

就像一個碩大的畫卷

鋪展在燕山腳下的沖積平原上

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紫禁城航拍,請橫屏觀看| 攝影師@馬文曉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這光芒透過歷史的高牆

牆的裡邊

是往日的光輝歲月

牆的外邊

是一片燦爛陽光

正在徐徐升起

紫禁城與中國尊| 攝影師@劉劍偉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End-

創作團隊

撰稿/設計| 張靖

地圖| 陳志浩

圖片| 謝禹涵

審校| 李張子薇

審稿專家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賈珺教授

特別鳴謝

航空攝影家 馬文曉對本文的支援

說 明:

1.本文模型製作主要參考了於倬雲先生主編的《故宮建築圖典》一書中的測量資料,因本文以故宮建築群佈局講解為主,因此模型中細節尺度不與實際精確對應。

參考文獻:

1:中國歷史大辭典編委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2:雷從雲、陳紹棣、林秀貞|《中國宮殿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3:於倬雲|《中國宮殿建築論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4:於倬雲|《故宮建築圖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5:王其鈞|《皇家建築》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年

6:潘谷西|《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

7:故宮博物院 編|《故宮博物院早期建院史》,故宮出版,2016年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徵稿

徵集原創首發類稿件。

內容:激人奮進的勵志故事,真摯動人的情感故事,發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數800-2000字為宜,文章採用word格式用附件傳送,並在郵件標題註明授權首發。請附上你的聯絡方式以便發放稿費。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若10天沒有得到回覆,請視為退稿,作者可自行處理。

徵“夜讀”主播

工作職責:為公眾號粉絲朗讀每日“夜讀”文章。會基礎音訊剪輯。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件註明“主播”字樣:

請將過去的語音作品與簡歷一同傳送。

更·多·推·薦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77 字。

轉載請註明: 夜讀 | 故宮是如何建成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