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箇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預言大師——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公元1311年出生,是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是明朝的開國元勳,常常被後世拿來與諸葛亮相提並論,說是諸葛再生轉世。
民間曾經流傳過一句話是“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甚至有人說劉伯溫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來的神仙,在元朝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代,輔佐明君開闢人間正道。那劉伯溫真的有這麼神嗎?咱們先來看看他的生平:
劉伯溫出生於浙江青田,從小就有神童的美譽。在別人家的小孩子還光著屁股滿院子跑的時候,劉伯溫就能將一些詩書倒背如流了。不僅僅如此,還能向大人解釋詩中的含義。這樣的孩子肯定是家人、老師都非常喜歡的。
元順帝元統元年,23歲的劉伯溫上京趕考,一舉考中進士。可是劉伯溫之後的仕途卻不怎麼順利,在家賦閒3年之後,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也就相當於縣長秘書的職位。不過作為天子門生,劉伯溫還是非常感激的,他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但奈何太年少氣盛,清正廉潔,很快就遭到了同僚的排擠。此後,他20多年的官宦生涯有兩次都被免職,並不是因為他犯了什麼大錯,就是因為劉伯溫太過於剛正不阿,不願意同流合汙。
1360年,當時閒居在家50歲的劉伯溫經人引薦,認識了朱元璋。都說寶馬需要有伯樂才能一展宏圖,而正是朱元璋的出現,劉伯溫的人生出現了轉折,他就是劉伯溫人生中的伯樂,也正是這匹寶馬圓了朱元璋的皇帝夢。當時朱元璋已經是元末農民起義軍中比較有實力的一支了,但是追隨他揭竿而起的大部分都是淮西家鄉的哥們兒,打仗衝鋒陷陣還行,在背後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就不怎麼在行了。
此時,有人向朱元璋推薦了“金華四傑”。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金華四傑”的出現是朱元璋此後一統天下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但事實上“金華四傑”中真正起到作用的只有劉伯溫一人,朱元璋首次宴請“金華四傑”之後和每個人進行了單獨談話,而就在此時,劉伯溫向朱元璋面呈著名的“時務18策”。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改年號為“洪武”。劉伯溫作為開國元勳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那麼對於不太熟悉歷史的小夥伴們來說,知道劉伯溫可能還是因為一本預言奇書《燒餅歌》,都說中國古代有三大預言奇書,唐代李淳風、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諸葛孔明所著的《馬前課》,剩下一本就是《燒餅歌》。但是相比《馬前課》和《推背圖》來說,《燒餅歌》這名字實在是太接地氣了,據說這本書名字的來由,還有一個傳奇的小故事。
話說在公元1368年那一天早晨,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店內吃燒餅,剛剛咬下一口,御史中丞劉伯溫覲見,朱元璋可能是覺得自己作為堂堂皇帝在店內吃燒餅不太美觀,也可能是想要考一考他這位護國軍師,於是把燒餅往盤中一放,拿碗一倒扣,就問到劉伯溫說:“先生身明數理,可知這碗中是何物呀?”劉伯溫捋了捋鬍鬚,掐指一算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間碗中乃燒餅是也”。朱元璋一聽,驚呼一聲:“準!”,於是接著問道:“那先生能不能幫我算算後世的事情”?
劉伯溫說道:“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問哉。”,實際上劉伯溫的這就“萬子萬孫”就是一則寓言,咱們都知道明朝是到明思宗崇禎皇帝為止的,接下來就是滿清的天下了,而明思宗朱由檢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孫子,所以萬子萬孫,表面上是一句恭維的話,實際上按表的明朝的氣數。
劉伯溫表示,自己不願意再多洩露天機,但是朱元璋一再追問,於是在君臣一唱一和之間,這本千古奇書就這樣出現了。《燒餅歌》長達1000多字,後世被集結成冊,在民間廣為流傳。接下來挑其中幾個比較有名的預言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基曰:“我朝大時已一統,南方終滅北方興,雖然太子是嫡系,文星高拱防乃孫。”
意思是說大明王朝已經一統天下,而且國事已經漸漸走上正軌,而太子也就是皇位的繼承人,是嫡系。但是對於之後的手足相殘是不能不防的。
帝曰:“朕今都城得以堅固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見都城雖屬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只恐燕子飛入京。”
隨後,劉伯溫作歌三首,其中一首是這樣的:“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這段歷史,實際上是在劉伯溫去世之後才應驗的,朱標,也就是朱元璋的兒子曾經被立為太子,但是奈何朱標時代命太短,沒來得及繼位就一命嗚呼了,此後,朱元璋去世,由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繼位,史稱建文帝。而當時全國上下有20多個由朱元璋親封的藩王,他原本是想讓他們保朱家天下,可是奈何這些藩王擁兵自重,早已經對朝廷造成了威脅。
年輕氣盛的朱允炆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要鞏固自己的王朝。當時很多藩王有的被罷黜,有的被流放,有的甚至被斬首,有的是朝廷動盪不安。此時藩王中間最有實力的燕王朱棣發動了兵變,他以“靖難”為名起義,一路殺到了南京,奪取了皇位,改年號為“永樂”,這就對應了劉伯溫的那句“只恐燕子飛入金”、“一院山河永樂平”。
朱棣在位期間得力於一位高僧的輔佐,名為姚廣孝,史稱“黑衣宰相”,姚廣孝雖然是一位和尚,但是他很有政治謀略,其後還參與了永樂大典的編著。那麼“禿頂人來文墨苑”一句,在此就應驗了。
《燒餅歌》中還有一段是基曰:“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老鍊金精龍壯旺,相傳崑玉繼龍堂。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而這段話,是劉伯溫對明朝中後期局勢的一個預測,“長大金龍太平時”指的是明神宗即位初年,因為年幼時期不能夠親政,朝政由當時的內閣首相,也就是宰相張居正把持,功高蓋主。
但是張居正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他把持朝政期間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頓土地、發展農利水業,此時明朝出現了一段迴光返照式的振興,但是最終沒能夠改變衰亡的命運,明神宗成年之後親政,而且主政的方式就是幾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糟蹋明朝的國基。
明初,朱元璋曾經定下宦官不得識字,不得干政的政策,而到朱棣起兵的時候,曾經得到過建文帝朱允炆身邊宦官的幫助,所以對宦官重新開始重用,從那以後,朱元璋此前親自定下了限制宦官權力的一些規定,可以說是形同虛設了。宦官的權力日益壯大,在朝廷之內殘害忠良之士,明朝氣數消亡殆盡。
值得一提的是明世宗即朱厚熜是明武宗的堂弟,不是嫡系,是屬於外戚繼位,也就是應了《燒餅歌》的那句“相傳崑玉繼龍堂”。最後“八千女鬼亂朝綱”是古代寓言經典的拆字手法,八千女鬼合起來就是個“魏”字,指的就是大宦官魏忠賢禍亂朝綱。
事實上,後世廣為流傳的關於劉伯溫的預,不單單隻有《燒餅歌》,還有《金陵塔碑文》以及《陝西太白山劉伯溫碑記》。《金陵塔碑文》相傳是民國七年,也就是公元1918年,國軍進入南京的時候發現了,也有人說是民國16年金陵塔被拆的時候發現的。那具體的出處現在已經無從考究了。
關於這段碑文發現還有一個小傳說,說當時國軍進入南京之後,在金陵塔附近紮寨露營,晚上的時候一些士兵就聽到塔內傳來了一些奇怪的哭泣聲,於是將這事給上報了,後來傳到了蔣介石耳朵裡,蔣介石還親自前來考察,後來就命人把金陵塔給拆了,這一拆就發現了《金陵塔碑文》。
“金陵塔,金陵塔,劉基建,介石拆,拆了金陵塔,軍民自己殺,草頭像對草頭人,到尾只是半縮龜,洪水橫流城澤國,路上行人背向西。”
整段碑文的內容非常長,這只是一個開頭,但是開頭就包含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劉伯溫,說金陵塔是由劉伯溫所建的,是蔣介石拆掉了。有些人猜想說這金陵塔碑文實際上是蔣介石編造出來的,因為他想模模擬龍天子的把戲,但是我認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這段碑文就算是編造的,也應該不是蔣介石編的,因為他壓根就沒說蔣介石什麼好話。
而整段碑文之中最有名的預言之一,就是二戰時期日本侵華戰爭,“日出東,日沒西。家家戶戶受慘悽。”日本從東方而來,發動了侵華戰爭,無數的家庭受到殘害。而最終因為西方國家美國投下原子彈,日本投降。還有一段是“德逍遙,意逍遙,百載繁華一夢消失”,德指的就是德國,意指的就是義大利,那這段就很好理解了,暗指的就是二戰時期二戰給整個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除了《金陵塔碑文》以外,《陝西太白山劉伯溫碑記》最近也被炒的是很火,原因就是其中準確的預測了目前的新冠病毒。
其實大家可能會發現了這些廣為流傳的一些預言奇書,不管是《推背圖》,《燒餅歌》,《金陵塔碑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跟咱這手機軟體一樣,時不時都更新一下。不可否認,這些預言書可能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的,但是經過這些後世的那些篡改,當初的樣子早就已經沒有保留下來了,金陵塔碑文最初被發現的時候,據說只有短短12句,現在洋洋灑灑1000多個字,不過這並不能夠否認預言術的存在。
在中華文明的漫漫長河中,預言術的文化可以說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為人們對未來和未知總是充滿了好奇和恐懼,而中國古代的寓言書主要依據的就是陰陽五行和八卦,其鼻祖就是《易經》。《易經》被稱為是東方最偉大的玄學書和哲學書,很多其他的預言書的分支都是從《易經》演變而來的,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一般認為是來自於“河圖”和“洛書”。
“河圖”和“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的圖案,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被稱為是宇宙魔方。傳說在上古時期,黃河旁邊出現了一匹龍馬,龍馬的背上有一個圖案,那這個圖案就被稱作是“河圖”。洛水之上出現了一支靈龜,它背上的字就是“洛書”。
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畫出了先天八卦,而《易經》的成書一直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就是說《易經》的完成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3個時代。那上古時代就是伏羲所在的時代,中古時代就是周文王時代,下古時代就是孔子所在的時代。而《易經》正是由這三位大聖人編撰而成,《易經》一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分,其中《連山》和《歸藏》早已失傳,現在剩下的只有《周易》。這部凝結著中華上下5000年智慧結晶的千古奇書,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整個世界,將人和自然,甚至整個宇宙看作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整體。
正所謂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而這因果關係就是預測未來最主要的依據。商朝末年,周朝首席智囊姜子牙姜太公就在渭水之濱寫下了歷史上第一個預言《乾坤萬年歌》,從周朝開始一直預測到了未來的大同世界。當然了,有很多人說現在被世人廣為流傳的《乾坤萬年歌》從語法和用詞來看,根本就不是周朝所著的,是經過後人改寫的,那這裡就不做贅述了。
不過有很多人提到《易經》或者是《周易》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太深奧了,不懂。事實上《易經》或者是《周易》早就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1679年,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完成了二進位制算術的論文草稿,1701年,萊布尼茨給當時身在北京的一位法國傳教士白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來萊布尼茨向白晉闡述了二進位制演算法的原理,並希望白晉能夠將這個論文的觀點交給當時的康熙皇帝,但是白晉看了信之後就覺得這二進位制怎麼越看越像陰陽之術,後來回信的時候白晉給萊布尼茨附上了一幅“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
1703年5月5日,萊布尼茨在法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關於二進位制的文章,題目就叫做《論只使用符號1和0的二進位制算術·兼論其用途以及它賦予伏羲所使用的古老圖形的意義》,二進位制的神奇之處就不用多說了,正在慢慢改變人類社會的人工智慧,也沒有跳脫出來二進位制的範疇,凡是依舊依賴於計算機以及城市化的所有演算法,都不可能跳出二進位制。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是天地的造物,《周易》中的三才指的就是“天、地、人”三個要素。天,天干,代表天機道;地,地支,代表地脈道;人代表示人間道。世間萬物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天命不能變的話,那麼我們還可以從地利和人和著手,去改變地理環境,再加上後天我們人的努力,這樣以來3分之中就佔了兩分,因果機緣可能就變了。
同時,萬事萬物又分為陰陽兩性,2的3次方成了8,也就是八卦。再將“單掛”兩兩相重,衍生出六十四卦圖,包羅天地間萬事萬物。《推背圖》的第一項就是“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迴圈,週而復始”。而《乾坤萬年歌》最後一段是這樣說的“我今只算萬年終,再復迴圈理無窮。知音君子詳此數,今古存亡一貫通”。天地萬物迴圈復始,一切早有定數。那算與不算又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