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沉默的父母,難以激發孩子潛能!要懂得為孩子的成長創設語言環境

由 梁丘憐翠 釋出於 經典

雖然說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並不好,但很多時候不少父母都在苦惱,為何確實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更加機靈?甚至明明是在同一家醫院出生,上學後同一個教室同一個老師教導,平臺一模一樣,但差距卻不小。

其實,孩子的差距早在9個月到三歲時就存在了,只是這個時候孩子的差距表現得不明顯,以至於很多父母都直接忽略。經過專家們長時期的研究發現,孩子之所以有這種差距,往往來自於父母。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最早接觸的語言環境,是孩子最終學習能力的關鍵。


沉默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身體裡潛藏的能力永遠沉睡,因此就會感覺似乎事事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要知道,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首先,孩子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成長到一定的時期,孩子就會有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和語言,而如果父母是沉默的,孩子自然沒有可模仿的東西,學習力就會下降,而學習力的下降將會使得孩子在上學時期發揮出劣勢,讓知識對於孩子而言變得晦澀難懂。

其次,孩子在0到3歲時,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幾百甚至幾千的額外類神經連線,而要發揮潛力,只需要關鍵的類神經連線,所以大腦會透過''突觸削減''淘汰較弱的類神經連線。而父母的經常性語言會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持久的腦回路,變成關鍵的類神經連線,換句話而言就是父母的語言是文雅的,孩子的語言也是文雅的。


因此,要想孩子的學習力提高,發揮孩子的潛能,父母就要懂得為孩子的成長創設語言環境。而要創設早期語言環境,這兩個因素很關鍵。

創設早期語言環境的2個重要因素

1.父母對孩子說話的量。

這裡說話的量也就是父母對孩子說了多少句話,而重複的句子是不包含在內的。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中產家庭的孩子在早期語言環境中聽到的詞彙量,要比接受社會救濟的孩子聽到的多出3200萬。因此,父母對孩子說話的量本質上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2. 父母對孩子如何說話。

同一項研究的另一組資料表明,中產家庭孩子的父母多對孩子說正面的詞彙,多鼓勵孩子,而社會底層的孩子聽到的父母說的話多為負面、消極的,經常被否定。因此孩子在那個成長階段,受父母語言的影響,潛意識就告訴自己是''我能行''或是''我不行'',前者當然有自信得多,也就逐漸成長為''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懂得如何說話,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語言環境有利於發揮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無意中愈發優秀。

教你如何說話才有助於孩子成長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畢竟孩子是不能完全跟隨大人的節奏的,因此大多數時候都需要大人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去適應孩子的節奏,去共情孩子的感受。另外,家長也要有意識地使用兒化語言,研究表明,11到14個月大的孩子如果一直接受兒向語言,掌握的詞彙量將會比同齡孩子多兩倍,畢竟兒化語言讓孩子感到親切自然而更喜歡聽,就能無意間吸收到更多的詞彙量。


和孩子進行有效交流。

在孩子還不能完整表達之時,家長們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告訴孩子''我們現在要去做什麼什麼啦'',即使孩子不懂得如何反應,但卻是能夠吸收到這些語言的,等孩子稍微大些,家長們就可以經常描述日常生活,比如坐車時和孩子說說外面的景色,看到的內容等等,或者是談談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麼,今天發生了什麼等。孩子接觸的語料越豐富,語言的發育就越好。


和孩子輪流談話。

等孩子有了表達的能力,僅僅有家長單方面的說是不夠的,還需要孩子的表達。家長們可以多提問孩子,引導孩子完整地表達句子,最好是不受手機、電視等的干擾,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和孩子交流。另外,家長要注意不要使用命令式的語氣提問孩子,應該用建議提示的語氣。


寫在最後

總之,沉默的父母,難以激發孩子潛能,父母們語氣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何如此機靈,不如思考是否是自己沒有給孩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導致孩子接觸的詞彙量太少而無法激發潛能。早期語言環境良好的孩子,就像是擁有了贏在起跑線上的優勢。畢竟沒有所謂天資聰穎的孩子,只有善於溝通、善於表達的父母。

父母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表達,都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重視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讓孩子發揮所長,描繪屬於自己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