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第五次較量:戰況出乎預料,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由 端木泰華 釋出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發生在瓦口關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張飛、魏延和張郃。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張郃在巴中地區敗於張飛後,退守瓦口關,並向曹洪求援。曹洪大怒,不但不肯派出救兵,還強令張郃繼續出戰。無奈之下,張郃只得將一萬多名殘兵敗將分成兩隊,分別在瓦口關前埋伏,等待張飛中計。
張飛大軍追至瓦口關後,部將雷銅與張郃交戰。張郃故意詐敗,引軍後撤。雷銅不知是計,緊追不捨,結果中了埋伏,被張郃刺死。敗軍回報張飛,張飛親自來到陣前與張郃較量。沒過幾個回合,張郃再度詐敗,但張飛卻看穿張郃的企圖,並不追擊,令張郃無計可施。
此戰過後,張飛與魏延商議,決定將計就計,打張郃一個措手不及。次日,戰事重開時,張郃故伎重施,企圖引誘張飛中計。張飛故作不知,佯裝追擊。等張飛進入包圍圈後,張郃的伏兵殺出,卻遭到魏延的反包圍。張郃再度大敗,只得拼死殺出一條血路,逃回瓦口關據險而守。
張飛和魏延率部連日攻打瓦口關不下,張飛命全軍退軍二十里下寨,自己和魏延一起外出觀察敵情。看到山路邊有幾個百姓沿著偏僻小路攀藤附葛上山時,張飛計上心頭,命軍士將這幾名百姓請來,從他們的口中得知一條繞到瓦口關的小路。
張飛大喜,立即佈置魏延繼續在瓦口關正面發動佯攻,自己率部沿小路繞到瓦口關後,向張郃發動突襲。張郃猝不及防,傷亡慘重,只得帶著十幾名隨從逃往南鄭。
小說中提到的此次瓦口關之戰,在歷史上真實存在。但小說中提到的張飛部將雷銅被張郃斬殺之事卻並非歷史的真實。從《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來看,雷銅戰死的時間是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地點是在武都而非瓦口關,對手也不是張郃而是曹休。
至於張飛與張郃的較量,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此戰是宕渠、矇頭、蕩石之戰的延續,這也是“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之間的第五次正面較量(前四次分別為關羽在荊州與樂進的三次較量和張飛在宕渠與張郃的一次較量)。
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公使夏侯淵、張郃屯漢中,數數犯暴巴界。先主令張飛進兵宕渠,與郃等戰於瓦口,破郃等,(郃)收兵還南鄭。”《保寧府志》稱:“瓦口關在蒼溪東15裡,奇峰拱秀,遠望如練,桓侯(張飛)戰張郃屯兵於此。”
與第四次張飛歷經五十多天的激戰才擊敗張郃相比,這一次張飛贏得較為輕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之前的第四次較量中張郃傷亡慘重,無論兵力、士氣都居於下風。而張飛則是剛剛取得大勝,士氣正盛。故此,這一次的戰鬥又以張飛的獲勝而宣告結束。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魏延參戰卻未必是歷史的真實。這首先是因為魏延參戰一說並未見諸於史料,很有可能是小說作者為了避免情節與第四次較量重複而故意虛構出來的故事。
那麼,這場戰鬥的發生地瓦口關又在何處呢?其實它就在如今的四川省南充市下轄閬中市東北的雙山埡,離矇頭、蕩石並不遠。此地又被稱為瓦口隘,地勢險峻,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絕壁斷崖相連。據地方誌記載,在清代咸豐年間,此地尚有一道高約二米、寬約十米、長約一千米的石徹城牆。令人惋惜的是,該城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拆毀,如今僅僅能看到砌牆時遺留下的痕跡以及石灰印。
除了瓦口關之外,此地還有一處名勝叫做棋盤山。據說當時為了激怒張郃,張飛故意與部將雷銅一起在一座小山的山頂上下棋。張飛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張郃以為張飛貪杯,下令連夜發動偷襲。誰知張飛原來是故意裝醉,目的就是令張郃產生錯覺。結果,張郃中了張飛的埋伏,被殺得大敗,不得不落荒而逃。此後,當地百姓便將這座山定名為棋盤山,張飛下棋喝酒破張郃的這段佳話也一直流傳至今。
參考書籍:《三國志》、《保寧府志》、《三國演義》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