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攀登之旅,若沒有足夠的意志堅持,很難實現金榜題名、功成名就。科舉制度在中國延續千年,它是很多出身貧困的寒門學子實現魚躍龍門、一展抱負的最佳平臺,延續至今,科舉制度“成為了”如今的高考。
眾所周知,高考作為國內相對公平的平臺,透過考試成績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大學進行深造。比如,今天所說的這位女主人公就曾引發了社會的一度熱議:因她個人經歷過於“一反常態”。
導致很多網友質疑:高學歷在社會真的可以行走天下嗎?這個社會需要的是高學歷人才還是高能力人才?那麼,這位女學霸是誰?又有著怎樣的經歷?
一、伍繼紅:成績優異、考入人大
首先,來了解一下女主人公的出身,她叫伍繼紅,於1974年出生於江西贛州的一戶貧困人家。雖然家徒四壁、生活拮据,但伍繼紅自幼聰慧好學、勤奮努力,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從小學到高中,伍繼紅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是老師、同學、鄰居、心目中當之無愧的“三好學生”。 “別人家的好孩子”是伍繼紅身上的標籤,這種標籤是伍繼紅前半生的驕傲,也是她家人引以為傲的資本,父母最大的成就便是培養出別人羨慕的孩子。
1994年,這一年是伍繼紅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20歲的她在廣東和平縣參加高考,不出意料地考取了692的高分,隨後,被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錄取。
26年前,能夠擁有這樣高的學歷,可以說伍繼紅已經踏入了成功大門的一半。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內聲名遠揚,是莘莘學子的嚮往之地。
成績出來後,伍繼紅成為了村子中的“紅人”,鄰居鄉親前來祝賀,對這個品學兼優的姑娘充滿了認可和期待。很多人認為:伍繼紅將要飛出和平縣,飛上枝頭做鳳凰。身為天之嬌女的伍繼紅在眾人的認可中,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按照這樣的推理,伍繼紅在考上人大後,能否在社會上披荊斬棘、創造輝煌?
二、新政策的實施
實際上,高考是她邁向人生的第一步,大學則是她邁向人生的第二步,每一步都極為關鍵。透過多年的努力,伍繼紅在高考的千軍萬馬脫穎而出,成為了人生贏家。但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分數未能衡量一切,畢業後的生涯,似乎未能讓伍繼紅如願以償。
時運不濟,伍繼紅讀大學前,國家實行的是“包分配”政策,不出意外,在她畢業後,國家會給她分配一個體面亮麗、收入穩定的鐵飯碗,伍繼紅繼身為人大的優秀學生,必然也會被分配到國家單位。但是,生活中總是處處有意外,人算不如天算。
1996年1月9號,國家的相關部門頒佈了改變伍繼紅一生的一個條例:《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這個條例間接改變了伍繼紅的一生。
那麼,伍繼紅還能進入體制內工作嗎?她又該何去何從?
此時,22歲的伍繼紅正在讀大二,這個訊息對她來說猶如晴天霹靂。
無論是個人的就業規劃,還是家人的寄託,伍繼紅都想一心考入北京的機關單位。體制工作不僅收入高,還可以進入仕途光宗耀祖。幾千年來,進入官場乃是家族的一件榮耀之事。
得知此事後,伍繼紅雖略感失望,但並沒有氣餒。和其他學子一樣,伍繼紅做了各種準備,她積極準備考試。
起初,伍繼紅自信滿滿,她相信透過努力,一定會闖出不一樣的天地。
但是,人的一生哪能事事如意?
1998年,畢業後的伍繼紅參加了機關單位的招考,競爭異常激烈,伍繼紅憑藉長多年的知識積累,順利通過了筆試。當然了,北京乃是人才匯聚之地,像伍繼紅這樣優秀的人才數不勝數。
由於伍繼紅把過多的精力集中在筆試上,從而忽略了面試的很多細節,所以,在面試時慘被淘汰。
那麼,失去了進入體制工作的機會,伍繼紅該如何是好?
三、找工作,屢次碰壁
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敗,讓剛剛畢業的伍繼紅措手不及,或許伍繼紅從未想過自己會名落孫山。因一心準備體制內的考試,忽略了其他擇業的選擇,因此,伍繼紅面臨著失業風險。
但是,僅存的理智告訴伍繼紅:“先找工作,先安穩下來。”
而畢業後,伍繼紅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並不像校園那般單純美好。伍繼宏雖然擁有高學歷,但很多用人單位需要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高學歷人才”,所以,毫無經驗、一片空白的伍繼紅屢次碰壁。
此時,伍繼紅心急如焚,不得已一再放低要求,輾轉於河北天津等地,北京其實有大把的就業機會,不是伍繼紅看不上,就是企業看不上伍繼紅。在這種相互矛盾的較量中,吳繼紅選擇了去河北、天津等地,希望能在壓力較小的環境中找到平衡點。
可惜,上天並沒有給她一個好的機會,伍繼紅落魄不已,工作熱情一次次被澆滅,逐漸心灰意冷的伍繼紅決定回到廣東碰碰運氣。
上世紀90年代,廣東的經濟迅速發展,各大企業不斷擴招。但是,伍繼紅在之前的工作中並沒有積累經驗,加上面試碰壁帶來的危機感,讓她在後來企業的面試中多次落榜。
為了維持生計,伍繼紅選擇了去做導購、售貨員,甚至去到電子廠做作業員,但凡有一點辦法,伍繼紅大抵都不會落到如此地步。也很難想象:伍繼紅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絕望,才會從驕傲的女學霸淪為不被人知的作業員。
那麼,後來的伍繼紅怎樣了呢?
四、結婚生子、遭遇背叛
慢慢的,頻頻不如意的工作,讓伍繼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好在她遇到了人生的“真愛”。殊不知,這份婚姻直接擊潰了她的精神支撐, 原本就業不順的伍繼紅,在婚姻上也是一波三折。
2000年,26歲的伍繼紅在廣東順德打工時,遇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學,恰逢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伍繼紅並沒有過多考慮。在經過短暫相處後,和這位初中同學結婚生子。
在結婚後,伍繼紅早已厭倦了社會上勞心勞累的工作生涯,做了一個最為膽大的決定:直接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
這一辭職,便逐漸與世隔絕,無業狀態早已讓吳繼紅與社會脫軌,正是這種“全職太太”的狀態給丈夫出軌的理由,伍繼紅在家相夫教子,孝順公婆。換來的卻是丈夫的背叛:她和丈夫育有一個女兒,兩人結婚五年後,她的丈夫在外面找了另一個女人,並帶著他們的女兒遠走高飛,這場婚變對伍繼紅乃是致命打擊。
禍不單行,在她的前夫離開時,她再次懷有身孕,逼不得已的情況下伍帶著身孕改嫁她人。顯然,此時的伍繼紅已然沒有了當初大學生的模樣,精神變的恍惚,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儼然一種“混吃等死、得過且過”的狀態。
後來,好心人將她介紹給了鄰鎮的鄧家,鄧家人並沒有嫌棄伍繼紅的過往,將這個精神有些錯亂的女子娶到家中。在嫁給了鄧家男子後,伍繼紅生下5個孩子。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加上過多的孩子,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丈夫身上。
那麼,伍繼紅如今的現狀怎麼樣了呢?
五、校友紛紛出資捐款
原本,應該是馳騁職場的女精英,如今淪為兩段婚姻的犧牲品、六個孩子的母親。沒有任何社會技能,和平常婦人無異。若不是有人無意間得知:中國人民大學的九八屆學生伍繼紅淪落於此,誰都不敢相信:人大的學生會如此落魄。
那麼,伍繼紅的事蹟又是如何被發現?
伍繼紅嫁入鄧家後,關於她的說法層出不窮,有一些人投來善意的同情:覺得伍繼紅命運不濟,從人大的高材生淪為了底層貧民;有人投來惡意的嘲諷:覺得即使高學歷又有何用?不也照樣在農村耕田種地、生娃,伍繼紅對於周圍的流言蜚語並不在意,半生坎坷的經歷讓伍繼紅早已變得麻木不仁。
直到2017年,一個叫吳美華的中學老師在下鄉扶貧時,無意間聽到了伍繼紅的事件。原本以為這只是個傳言,然而在經過了求證後,吳美華去到伍繼紅的家中實地調查,看到伍繼紅蓬頭垢面、精神不振的狀態,吳美華感慨萬千。在徵得伍繼紅的同意後,將此事登上了網路,很快引發了社會的一片轟動。
在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後,一些愛心人士想要為這個苦命的女子捐贈愛心,在當地政府和人民大學校友的共同幫助下,伍繼紅的一家住進了翻修的新房。
再後來,伍繼紅表示:想要一份工作,奈何多年的社會“毒打”、四處的“江湖漂泊”讓伍繼紅曾引以為傲的知識早已忘卻殆盡,她對工作心有餘而力不足,多年的社會脫節已讓她無法從事和學歷相關的工作,眾人也愛莫能助。
小結:
在當時,伍繼紅事件引發了社會的一片熱議: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稍有懈怠,就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漩渦中被無情淘汰。高校畢業生找工作屢屢碰壁乃是常事,工作原本是一個對等的求職過程,被用人單位拒絕並非代表不優秀,求職之路道阻且長,需要耐心等待、不斷摸索。
“積一時之跬步,臻千里之遙程。”如果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只會不喪失機會、手忙腳亂、失去方向。有人認為,伍繼紅的失敗在於內心的承受力,自幼就是“三好學生”的人設,半生順風順水,所以,在畢業後考試失敗讓她精神逐步崩潰、消極面對,伍繼紅承受能力太差,在社會上也走不長遠。也有人認為,如果她的家人能夠正確引導、給予幫助,或許也不至於淪落於此,周邊的嘲諷、家人的期待,讓伍繼紅在患得患失中自暴自棄,無所適從,這不僅僅是伍繼紅個人的無奈,也是家庭的悲哀。
當然了,吳繼紅並非個例,一些名校畢業生因工作不順閒職在家混吃等死的事件層出不窮,這也在提醒一些高校學生:學歷只是一個平臺,它是用人單位瞭解求職者儲備知識的一個證明,不代表全部,所以即使考上了名校,也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堅持不懈的奮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前提是:知識要靈活運用。
參考史料:《增廣賢文》《荀子·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