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航海時代以來,位於東南亞的暹羅國(今天泰國)成為東西方商貿的要衝之地,西方的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東方的中國人、日本人、琉球人紛紛匯聚於此,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外國人社群。雖然暹羅國外國人云集,但從骨子裡來說,此國人非常排外,對聚集於本國的外國人極其不信任,與外國人通婚就更不可能了。
然而凡事也有例外,暹羅國對華人卻總是另眼相看,作為中國的腦殘粉,暹羅國大力實行親華政策,其國王更是親自下旨,鼓勵當地婦女與華人男子結婚,並說:“你們要多多為華人產子。”
明朝時,暹羅與中國的關係持續升溫,此國成為大明最重要的藩屬國之一,僅次於朝鮮,並對大明朝貢不斷。在蒙元時代,暹羅國屢次受到蒙古大軍的威脅,每年被迫向元朝繳納大量貢品。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立即頒佈旨意,將暹羅列為永不征討之國。明朝不僅幫助暹羅解除了蒙古人的威脅,而且還承諾永不進攻暹羅,而這也讓暹羅人感恩戴德至極。
對於暹羅國,明朝也十分重視,經常給予他們以豐厚賞賜。暹羅人英勇善戰,明朝時常調遣暹羅人幫助自己作戰,維護西南地區的安全。當緬甸王國崛起後,暹羅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幾近於滅亡。好在暹羅名王——納瑞軒大王帶兵拯救了國家,將祖國從緬甸人的鐵蹄下解放出來。
緬甸的崛起,也給明朝造成了嚴重威脅。緬甸人不僅蠶食明朝邊境,引誘原本臣服明朝的土司反叛,甚至還親自上陣,攻入了明朝的雲南,造成了慘重的破壞。其後,明軍發動大規模反擊,並派人向暹羅求援。然而當時暹羅復國不久,自顧不暇,所以作罷。
有了共同的敵人,暹羅和明朝的關係更加緊密。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派兵援朝。暹羅聽聞天朝有難,於是自告奮勇,要求派出援軍幫助大明打擊日寇,雖然因故沒有成行,但是暹羅的恭順給萬曆皇帝留下了極其良好的印象。
暹羅不僅和中國政府關係親近,與當地華僑也十分親近。早在宋朝時,就有大量華人移居暹羅,給當地人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財富。華人善於農業,精於經商,受到暹羅王的器重。與兇暴、居心叵測的日本人、西洋人相比,華人既善良又勤勞,很得暹羅人好感。
暹羅嚴禁本國女子與外國人結婚,但獨獨鼓勵她們與華人成親,暹羅王更是親自下旨:“你們要多多為華人生孩子!”
暹羅人對於華人的親近,為他們贏得了豐厚的回報。一名叫鄭達的華人娶了一名泰國女子,生了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就是今天泰王國的國父——鄭信,也就是所謂的吞武裡大帝。當時,緬甸侵佔了暹羅全境,是鄭信帶領暹羅人擺脫侵略者的統治,恢復了祖國。
如今的泰國,上至國王,中至首相,下至富商,幾乎個個都有華人血統。特別是首先,自泰國第18任首相阿南·班雅拉春即位起,之後幾乎所有即位之首相都有華人血統。而我們所熟悉的前首相——他信和英拉,他們就是地地道道的華人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