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化園蛻變的“臨海故事”:“脫胎換骨”勾勒改革發展

  台州8月22日電(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孫佳琦)浙江是醫藥大省,醫藥產業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但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汙染嚴重,企業“低、小、散”等問題一直存在。

  在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的臨海,卻在“逆勢”之中保持了穩健增長:臨海人用17年時間,在一片荒灘海塗之上,築起了一個在業內舉足輕重的醫化產業園。如今,醫藥化工已成臨海支柱產業之一,年產值近200億元,佔臨海市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資料背後與轉型二字息息相關。在經濟新常態下,臨海痛下決心,打破落後產能的“罈罈罐罐”,以汙染物減量化、資源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從灰色到綠色,從高汙染的工業區到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臨海醫藥園區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艱難歷程上,找到了發展的方向,也找回了發展的自信,成為綠色發展的典型樣本。

醫化園蛻變的“臨海故事”:“脫胎換骨”勾勒改革發展

  溶劑回收專案 宣傳部提供 攝

  朝陽產業遭遇成長煩惱

  臨海,私營經濟發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發祥地之一,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

  “今年夏天,村民家裡的窗總算敢打開了。”臨海杜城鎮土城村支書金先國深吸了一口氣。

  土城村緊鄰臨海醫化園區,最近距離不足500米,多年來,村民們對這個“鄰居”有著複雜的感情。

  據金先國介紹,該醫藥園區未建之前,灘塗邊的土城村是遠近聞名的經濟薄弱村。“相親的姑娘,一聽到是土城村的小夥子,轉身就走了。”

  從臨海醫化園區第一家企業奠基,到入駐企業全部建成開工,短短几年時間,數萬務工者進入園區,土城村變得熱鬧空前。村民不少建起三層洋樓,年收入比從前提高了不少。

  錢包鼓起來,煩惱也來了。醫化園區裡,擠著40多家醫藥化工企業,60多家合成革、電鍍企業,個個都是排水、排氣的重汙染大戶。

  “園區剛起步時,重發展輕環保,入園門檻較低。”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陳敦淵說,這導致部分企業亂排“三廢”,園區持續被汙染問題困擾。

  空氣臭、水發黑,土城村民與醫藥企業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一方面,醫藥產業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也是浙江八大萬億產業中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企業汙染環境、影響周邊村民的事實也客觀存在。

  醫藥產業發展,應當處理好與周邊環境、村民的關係。迴圈化改造,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之一。為此,臨海以打造“綠色藥都”為目標,加大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透過迴圈化改造,倒逼園區產業轉型升級。

醫化園蛻變的“臨海故事”:“脫胎換骨”勾勒改革發展

  氫氣回收專案 宣傳部提供 攝

  “綠色發展”倒逼轉型升級

  為了改善環境,臨海醫化園區進行迴圈化改造升級,在精簡現有企業數量的基礎上,對生產廢物進行環保化、資源化的迴圈利用,減少汙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從而實現產業叢集化、產品高階化的綠色發展。

  為此,臨海對醫化園區低小散排汙企業進行清退,13家環保不達標、改造意願不強的企業被勒令退出園區。剩下的企業則在高標準的生產要求倒逼之下,走上綠色生產之路。

  記者走進位於臨海醫化園區核心區內的浙江瑞博製藥有限公司內,綠樹環繞,宛如來到公園。一排排香樟樹,巧妙地將辦公區和生產區分離,空氣中已聞不到濃烈的異味。

  在生產區,20個按迴圈化改造要求的高塔與密佈的生產管網相連,對排放的廢棄物進行再收集。“溶劑揮發到空氣裡就成了汙染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但如果回收,就是藥劑生產的珍貴原料。”瑞博製藥副總許加君說,新上的裝置溶劑回收率達到90%,為企業節省下了數百萬元的生產成本。

  企業改造實現生產小迴圈的同時,醫藥園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還能進行大迴圈。比如園區內的臨海聯盛化學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一套氫氣回收系統,將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氫氣回收後,透過管道賣給氣體經營公司,兩年時間就能收回改造成本。

  目前,臨海醫化園區已使用中央補助資金28.9億元,完成改造專案29個,基本實現企業小迴圈、園區大迴圈的改造工作,成為了浙江省乃至全國醫藥綠色清潔生產的典範。去年,園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8%,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75%,大大降低了“三廢”的無序排放。

  “產城融合”開啟美好未來

  臨海醫化園區迴圈化改造的基本實現,賦予了台州灣新的想象力。今年3月,依託臨海醫化園區和臨港產業城,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宣告成立,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發展新高地。

  從村民們避之不及的汙染源頭,到吸引人才落戶定居的新城磁極,綠色仍將是臨海醫化園區的發展底色。

  “按照開發區產城融合的理念,醫化園區的建設不是把人趕跑,而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進來。”臨海醫化園區招商局局長項君敏表示,下一步醫化園區在繼續抓好迴圈化發展同時,注重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整體生態景觀營造,真正體現出宜居宜業。

  目前,一個佔地達千餘畝的生態公園正在規劃建設之中,而緊鄰公園的就是開足馬力生產的醫藥企業。

  “這既是城市配套,也是醫藥園區本身發展的需求。”臨海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一個潔淨良好的環境,是藥品安全生產的前提。

  許加君告訴記者,他經常在德國、日本等醫藥產業發達國家考察。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地一些大型藥廠環境優美,緊鄰著居民區,居民與企業之間毫無衝突,“這是對製藥企業最大的褒獎,也是藥品品質的保證。”

  如今的土城村生機勃勃,該村村民們與製藥企業的關係也愈發緊密。去年,醫藥園區裡永太、萬盛等30多家企業為土城村籌資近1000萬元,幫助村莊開展剿滅劣Ⅴ類水和美麗鄉村建設。(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22 字。

轉載請註明: 醫化園蛻變的“臨海故事”:“脫胎換骨”勾勒改革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