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早期的自動武器
查昌德-利貝羅勒自動步槍
查昌德-利貝羅勒自動步槍是1918年7月專為法軍坦克車組乘員研製的一種防止敵人靠近坦克的自衛武器。該槍發射8mm勒貝爾步槍彈,是基於法國查昌德M19l7半自動步槍研發的,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六閉鎖突筍迴轉式槍機。
原型槍由法國早期研究自動武器的利貝羅勒、薩特和查昌德合作研製,他們三人曾研製了一系列武器並以其名字的首字母組合“RSC”命名,M1917半自動步槍亦如此,它還被稱為RSC M1917。
基於M1917半自動步槍研製而成的查昌德-利貝羅勒自動步槍在1918年夏天至1919年7月間進行的試驗中,該武器的動作機構可靠性表現令人滿意,但它的威力對它原定的目標過於強大。
這種武器由雷諾FT17坦克的駕駛員操作,所以沒有安裝槍托。除了手槍式握把外,該槍全部由金屬部件構成,上機匣為管狀,下機匣呈方形;拋殼窗設在右側,手槍式握把位於機匣底部;管狀導氣裝置位於槍身右側,同一側還安裝有拉機柄;其未設快慢機,因此該槍只能連發射擊。最初的試驗型還設有一個大型槍口制退器。
該槍先後推出兩型。早期第一型使用由曼利夏-貝蒂埃的8發漏夾改裝而成的供彈具;後期第二型則改用查昌德M1915輕機槍的半圓形彈匣供彈。第一型的照門是參考美國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的,片狀準星安裝在槍口制退器上;第二型取消了照門,只安裝了一個小準星,主要是考慮到這種武器沒有瞄準的必要,也無法瞄準,射擊時全靠曳光彈進行彈道修正。
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該槍由利貝羅勒設計,由角鬥士自行車廠生產,發射一種專門研製的彈藥——8mm半底緣(SR)利貝羅勒彈,該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為突擊步槍設計的中間型彈藥,由0.351英寸溫徹斯特彈殼,裝上一枚8mm(0.31英寸)勒貝爾穿甲彈彈頭組成。
1918年7月6日,該槍在凡爾賽試驗場進行了第一次試射。1921年7月20日~8月18日期間則在夏隆營(Camp de Chalons)進行了全面試驗。但試驗結果並不理想:首先是該槍的動作機構並不可靠,故障頻生;其次是這種彈藥的彈道效能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在超出400m時精度變得很差。作為單兵武器,該槍的質量顯然是過重;但作為輕機槍使用時,射程又不理想。因此,這種武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有一個木製槍托。金屬部件由鋼加工而成,機匣為圓筒形。拉機柄和拋殼窗都設在機匣右側。和當時流行的步槍結構一樣,在槍管上方有木製護蓋,並透過前後2個槍管護箍把護手和護蓋固定起來。在前護箍下方安裝有鋼管兩腳架,不使用時可摺疊在護手下方。扳機設定靠後,扳機上方、槍托右側設有旋轉式快慢機柄,轉向前方為連發,轉向後方為單發,轉向上方則為保險狀態。槍管前端設有片狀準星,機匣前端安裝有缺口式照門,表尺射程200~2000m。供彈具為25發弧形彈匣。其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導氣裝置位於槍管下方。可配用法軍的M1886-15或M1915劍形刺刀。該槍的幾個設計特徵(如機匣)後來被試驗型的9mm STA1924衝鋒槍所採用。
儘管前蘇聯的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出現時間早於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但由於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發射的6.5mm槍彈並不被認為是中間型彈藥,因此西方軍事家普遍認為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才是世界上第一種突擊步槍。
1921年專案的幾種試驗型衝鋒槍
一戰結束後,法國軍方總結戰時經驗,於1921年提出新型9mm巴拉貝魯姆口徑衝鋒槍的研究專案。基於這個專案出現了幾種試驗型的衝鋒槍,分別是:
CEI No.1和No.2衝鋒槍,但沒有留下詳細資料及樣槍。
STA1922和STA1924衝鋒槍,共生產了300支樣槍。這些槍借鑑了德國MP18衝鋒槍的設計,又揉合了利貝羅勒M1918自動步槍的一些設計特徵。槍管口部設有一個可拆卸的兩腳架。這批樣槍被送到摩洛哥,在裡夫戰爭(Rif war,指1919~1926年摩洛哥里夫部族反西班牙、法國殖民統治的戰爭)期間運用得很成功,但最終沒有量產和正式裝備部隊。
MAS1、MAS1 bis、MAS2和MAS3,這一系列試驗型衝鋒槍都是在1924年研製的,並最終發展出真正成熟的MAS S.E.1935衝鋒槍。這些試驗型衝鋒槍的共同特徵就是槍機運動方向並不在槍管軸線上,而是斜向後下方運動。另外,槍管外面都有隔熱套筒,而且都設有兩個扳機,一個是單發扳機,一個是連發扳機——直到後來正式定型的MAS38才簡化到只有一個扳機。
除了9mm巴拉貝魯姆口徑外,這些試驗槍都曾測試過另一種新的彈藥——其實是美國0.30英寸佩德森彈的法國仿製型,稱為7.65mm長彈。
法國衝鋒槍專案的試驗時間很長,進展緩慢,主要是因為軍工部門對沖鋒槍缺乏熱情。直到1940年5月9日,面臨戰爭威脅的法國軍方才匆匆選定了MAS S.E.1935衝鋒槍並正式命名為MAS1938衝鋒槍。但一個月後,法國就投降了。
這個1922年就開展的計劃直到1940年才有結果,導致法國軍隊在二戰前和二戰初期(雖然立即就投降了)幾乎沒有合用的衝鋒槍,需要這類武器的部隊要麼直接使用那些實驗性武器,要麼訂購美國湯姆遜衝鋒槍。
輕機槍研製活躍ENT輕機槍
其實,法國軍隊早在1899年1月17日就正式提出要研製一種機槍,大致的要求是類似於一種兩人操作的自動步槍。1900年,由國家射擊學校(法語Ecole Nationale de Tir,縮寫為ENT)製造了一種6mm口徑(0.236英寸)的自動武器,命名為B1型。這種武器採用木製槍托與護手,槍托底部有一個鉸接式的託肩板,上下護手之間設有若干長形散熱孔,槍管下方有摺疊式兩腳架。表尺射程200~2000m,彈匣供彈。該槍也設有兩個扳機,一個單發,一個連發。其採用利貝羅勒設計的導氣式工作原理,即火藥燃氣透過槍管上的導氣孔,流經導氣管,直接作用到槍機框上。B1型有兩種導氣管式樣:一種只有一根導氣管;另一種有左右兩根對稱的導氣管。
在外形上,B1型類似於一款安裝有兩腳架的自動步槍,但由於有資料稱其為輕機槍,估計彈匣容彈量也不會太低,有可能不低於20發,在戰術上應該是作為輕機槍使用的。
C7輕機槍靠近巴黎南部的皮託研究室(Atelier de Puteaux)的查昌德和薩特在1911年研製出一種命名為“C7”的輕機槍,採用槍管長後坐式工作原理,發射8mm勒貝爾彈。C7輕機槍採用鋁製槍托,設有帶通風孔的槍管套筒,弧形彈匣供彈。
1911年11月和1912年4月先後製造了兩挺樣槍進行試驗,根據試驗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進,最後由MAS(聖·艾蒂安兵)工廠在1913年2月製造出最新的型號並進行測試,這次的表現非常可靠,發射2500發彈無故障。試驗結論是:這種武器可以被用於要塞部隊或飛機上。從這個結論來看,這種武器似乎沒有考慮過給步兵使用。
另外,皮託研究室在1895年還試製了一種8mm勒貝爾口徑的加特林機槍仿製品,但法國軍隊興趣不大。
哈奇開斯M1908輕機槍提起哈奇開斯機槍,一般人都會想到沒有槍托、使用三腳架、透過彈板供彈的哈奇開斯重機槍,其實,哈奇開斯公司曾在1907年研製出一款帶有槍托和兩腳架的輕機槍。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設有氣體調節器,發射8mm勒貝爾槍彈,表尺射程100~2000m。
法國軍隊在1908年購買了16挺樣槍進行試驗,測試中暴露的缺點很快就被哈奇開斯公司改進了。改進後的該槍被稱為哈奇開斯M1908輕機槍。1911年12月4日,哈奇開斯公司接到訂單,但這些輕機槍直到1913年和1914年才陸續交付,而且只生產了很少的數量。另外,比利時腳踏車部隊還訂購了7.65×53mm口徑的哈奇開斯M1908輕機槍。
美國向法國購買了29挺哈奇開斯M1908輕機槍,然後獲得特許,由柯爾特公司和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改為0.30-06英寸口徑,並生產了1070挺,且命名為貝尼特·梅西M1909輕機槍。英國也獲得哈奇開斯M1908輕機槍的生產許可,並在考文垂生產,該槍被裝備於騎兵、航空兵和坦克兵,當然也是改成了英國0.303英寸口徑。
查昌德M1915輕機槍雖然可靠性和生產質量都算不上成功,但查昌德M1915 8mm輕機槍仍是一戰期間相當有名的輕機槍。
當戰爭開始後,法軍要求為步兵裝備一種機動性很強的機槍,且要求能儘快生產出5萬挺裝備前線救急。於是查昌德、薩特、利貝羅勒、格拉底阿特等人組成的聯合小組在M1910步槍基礎上著手研製,於1915年匆匆研製定型了M1915查昌德輕機槍,該槍也經常被稱為C.S.R.G,這是4名設計師的姓氏首字母組合。
由於政府兵工廠已經滿負荷生產,所以將其生產委託給私營企業。一家叫克萊門的公司共生產了227190挺8mm口徑的M1915機槍,又為美國陸軍生產了20754挺0.30-06英寸口徑的機槍;另一家叫聖夏蒙的公司共生產了20195挺8mm口徑機槍。
由於該槍沒有經歷過嚴格充分的試驗就裝備了部隊,結果在前線使用中暴露出很多缺點,而故障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8mm勒貝爾彈的錐形輪廓及凸緣使得彈匣的弧度很大,供彈不太可靠。
由於連法國士兵不相信查昌德M1915輕機槍的可靠性,同時在法國前線勃朗寧BAR自動步槍(實際當作輕機槍使用)的表現相當突出,於是在1918年10月16日,法國陸軍部要求美國政府從1919年1月開始每月交付5000挺BAR。但僅僅4天后,貝當將軍就取消了訂貨,他的解釋是:“勃朗寧BAR並不比查昌德有更大的優勢。”幸好在當年11月,戰爭就結束了。
貝蒂埃M1922輕機槍負責步兵裝備計劃的杜瓦爾將軍在1920年5月宣佈要裝備一種類似於勃朗寧BAR的輕機槍,但不希望使用美國的口徑。根據此要求,1921年5月11日正式立項了一個輕機槍研製計劃,並對各種現有的武器進行測試,包括路易斯輕機槍、麥德森輕機槍、哈奇開斯輕機槍等等,其中也包括勃朗寧BAR。雖然法國人青睞於勃朗寧BAR,但柯爾特公司和勃朗寧本人要求法國支付200萬美元的授權費用,導致法國人的BAR“國產化”專案被取消。而MAS公司研製出的MAS1922其實就是BAR的仿製品,也沒有獲得採用。
在此試驗中,由法國人安德烈·貝蒂埃設計、國營蒂爾武器製造廠(MAC)生產的貝蒂埃M1922輕機槍表現不錯,但卻沒有被法國軍隊採用。後來,由呂貝爾上校借鑑了貝蒂埃M1922輕機槍特徵而改進出的查特勒爾特M1924輕機槍反而獲得法國軍隊的採用,所以在外觀上,查特勒爾特M1924和貝蒂埃M1922有很多相似之處。
法國人在1925年把貝蒂埃M1922輕機槍賣給英國的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並最終改進出維克斯-貝蒂埃輕機槍。
重機槍研製有建樹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
法國軍隊在19世紀結束時,曾試驗過多種型號的重機槍,比如在1887年~1899年間試驗過馬克沁重機槍,在1898年試驗了被戲稱為“土豆挖掘機”的柯爾特M1895重機槍,在1889年又試驗了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
法國軍方對哈奇開斯M1897重機槍的表現最為滿意,但還是提出一些改進要求。1900年,有部分單位(駐法國東部和北非的部隊)開始試用改進過的哈奇開斯M1900重機槍。1900年~1914年之間,法國陸軍共接收了200挺哈奇開斯M1900重機槍,但仍然是“試驗用槍”。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法國軍隊還在採購其他國家的機槍進行試驗,本國的其他研究單位也在研製各種機槍參與競選。而哈奇開斯公司也根據試驗的情況繼續改進這種重機槍,先後推出了M1908和M1914重機槍。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法國陸軍急需大量機槍,哈奇開斯公司才接到大規模的訂單。雖然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的設計源於哈奇開斯M1900重機槍,但經過多次改進後,其結構已經有很大變化,比如導氣活塞、供彈機構都有很大改進,且取消了槍托和保險機構。
該槍最初在巴黎附近的聖德尼生產,後來由於戰線推到巴黎附近,又把生產線遷到里昂。1914年~1918年間,哈奇開斯公司共為法國陸軍生產了45850挺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又為同盟國其他軍隊生產了23700挺。
一戰結束後,由於缺乏替代武器,哈奇開斯M1914重機槍一直服役到二戰,甚至後來在印度支那(越南)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中仍在使用。
研製槍族化機槍達納機槍
達納(Darne)公司於1881年成立,最初主要生產槓桿槍機式獵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納公司為法國航空部隊生產了3266挺劉易斯機槍。1916年,達納父子開始嘗試自己設計生產機槍。在1917年至1918年8月,達納公司先後送了一些樣槍給法國陸軍試驗,隨後公司接到一份生產其中的8mm口徑機槍的大訂單。雖然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戰使合同取消,但軍方建議達納公司繼續改進這種機槍。
於是達納公司成立了一個“軍品分部”,並提出了一種槍族化的機槍概念,他們計劃研製中的這一機槍槍族包括:彈匣供彈的輕機槍;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使用三腳架的步兵重機槍;坦克車載式重機槍;帶螺旋槳同步裝置、可轉換左側或右側供彈、射速高達1000~1350發/分的航空機槍。
此外,他們還計劃生產這種機槍的大口徑型號,但最後只有航空型成功地被一些國家採用,包括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立陶宛、塞爾維亞、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其他型號的推廣並不成功,因此達納機槍的名聲並不響亮。
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機匣呈方形,拉機柄可選擇安裝在左側或右側,槍管很容易更換,導氣裝置在槍管下方。為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速度,大量使用市面上可購買到的成形材料,如管材、棒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