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就在一兩年前,許多中年女演員都在真人秀上哭訴,“結婚生孩子後就突然沒市場了”。

結果到了今年,紅的都是姐姐們。

《乘風破浪的小姐姐》還沒播出,就已經在微博上大火,無數人搓著蒼蠅手錶示想看。

而劉敏濤在五五盛典上的表演,幾天後就成為千萬直拍。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只見敏敏子翻著白眼,跟著《紅色高跟鞋》裡音樂邊唱邊舞,渾身都是戲,被稱為“三分譏笑,三分涼薄,四分漫不經心”。

一身合體的紅色長裙,襯托出姐姐優秀的直角肩,簡直就是女神本神。

跟她經常出演的,那些溫良恭儉讓的傳統女性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年輕觀眾彷彿在夜店裡,遇見了正在蹦迪的自家老媽,滿滿驚喜。

還有人幫她P好了女團海報,喊話隔壁臺讓她去參加選秀節目。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就這麼一段幾分鐘的表演,猝不及防地讓一個已經演了幾年配角的中年女演員,突然爆紅了。

緊接著,她之前的一段演講也被挖了出來。

那段演講有一個特別觸動人的主題,就是她曾想吃一支抹茶冰淇淋而不得。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劉敏濤說,她進入戲劇學院的時候,老師說招她,是就想按照“小鞏俐”去培養的。

她業務能力好,在學校就是尖子生,結婚前一直有戲拍。

從30歲到37歲,就很少拍戲了,因為丈夫在外經商,她全身心投入了婚姻育兒生活。

有一次全家去日本旅遊,她在街頭走著,想吃一支抹茶冰淇淋。

才發現自己身無分文,連這點錢都得問男人要,最後也沒吃成。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讓我想起《82年的金智英》,金智英忙完家務,推著嬰兒車出門,買了一杯咖啡,坐在公園邊的長椅上準備享受一天中唯一放鬆的時刻。

卻遠遠地聽到兩個年輕男子諷刺她是“米蟲”,說花著老公的錢喝咖啡逛公園的日子,也太好過了吧。

金智英,低下頭來,哭了。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比金智英還慘的是,丈夫常年不著家,有沒有這個人都一樣,有他還要顧忌他的方式去生活,劉敏濤想清楚後決定:結束這段婚姻。

在《金星秀》裡,被問到離婚後對方有沒有來看過孩子,劉敏濤說,只能說我們家這個東西比較奇葩。他這兩年都沒有看過孩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希望還是朋友……

這麼冷血的男的,她唯一的遺憾應該是,沒早點離吧。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復出後,她只能演些上了年紀的小角色,但她不怕從頭開始,像一個匠人一樣,再微不足道的出場都要細心打磨。

一個《父母愛情》裡的漁霸女兒葛老師,一個《偽裝者》中幹練霸氣的大姐明鏡,一個《琅琊榜》中溫柔大氣的靜妃,已經夠許多觀眾記住了這張臉。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她說,幾年後又跟朋友去了一次東京,特意回到原來的地方,買了一支抹茶冰淇淋,吃出了自由的味道。

幾乎所有既當過家庭主婦,又當過大女主的人,你可以去問她們哪個比較爽。

哪怕前提是老公沒出軌,婚姻不糟心的,也會回答說當大女主比較爽。

除了自閉症患者,誰都需要跟困難對峙的那一瞬,親手搞定一切的那一刻。

被許多人讚許的眼光看到的那一天,夠回味好幾年,比養在深閨人未識強百倍。

這就是人性,人性需要這些虛榮實榮,而不僅僅是“輕鬆”。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劉敏濤說,她過去的人生,就是一個典型的社會認可的女性模板。

當學生的時候是好學生,該工作的時候也交足貨,結婚生孩子後當個好主婦。

不得不說,這種所謂的“社會評價標準”的蠱惑性真強啊,連演員這麼好的行當都能誘惑到放棄。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演員這行當有多好?

演一次《父母愛情》,也就拍幾個月,能在電視上播個好幾年,連女四號都刷到所有人臉熟。

一個三分鐘的演出片段,變成三千萬播放量的直拍,觀眾還自發替你拉下一個節目資源。

一天天的,全是複利。

劉敏濤本人的人生,就是真人版本的《我的前半生》,甚至還超越了亦舒的想象力。

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最動人的,還不是她完成了中年女性大復仇式的逆襲。

而是她在那個夏天的夜晚,獨自躺在床上,恍惚間感覺有另外一個自我,在俯視那個徹夜未眠的自己,才看清那種孤寂和不值得。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這個時刻的到來,在每一個成功者的人生中,時間不一樣。

但只有等它來了,當事人才會跳脫出,一個他人社會評價體系的條條框框。

才會發現,不是按照什麼公認的標準去生活,才是好的。

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標準,做有利於自己的事。

這才是獨立的第一步。

很簡單,這種公認的評價標準的改變,是滯後於社會中強者的個人發展的。

只有等越來越多的女性獲得了個人成功,大家才會覺得,不靠老公靠自己是更帥更有底氣的。

只有這一代人中有越來越多人,不結婚也度過了安穩舒服的中年老年,大家才會承認,不結婚也是可以的。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那麼強者應該更快地跳脫出框架,活出更現代,更符合人性的模式。

前兩天的“PAPI醬生孩子隨父姓惹爭議”,本質上是一個類似事件。

起因是PAPI醬發了一張帶孩子的照片,滿臉憔悴,連濾鏡都沒用,看著令人心疼。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眾多安慰的轉發留言中,有人寫了一條:PAPI醬生娃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

於是轟轟烈烈地討伐她,孩子怎麼隨父姓的舉動就開始了。

這中間,不乏用網路暴力發洩情緒的人。

有說她是“婚驢“,結婚是“扛大鼎”。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有說她為男權社會添磚加瓦的。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其實呢,爭取隨母性這件事,論線上,幾個女權博主已經倡導好久了,論線下,江浙滬一代也有好多二胎家庭這麼幹了。

法律規定隨誰姓都可以,拿一個權利去逼迫某一個個人,對她網路暴力,這肯定是不對的。

大部分人所謂的”恨鐵不成鋼“,其實就是嫉妒她有錢唄。

但爭取隨母姓這件事本身,是有它的根據的。

從家庭發展史上來說,給孩子姓父親的姓氏,是為了財產繼承。

原始社會,誰都搞不清楚哪個是自己的娃。

私有財產制出現後,才開始出現婚姻家庭制度。

就是為了確認,這個是自己的小孩,有資格繼承家裡的財產,跟別家的孩子區別開來。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那古代社會,只有男人才有資格積累財產,女人連考科舉的權利都沒有,個麼家家戶戶自然都是隨父姓。

漸漸地,就形成了重男輕女現象。

多少因為,只有兒子才能傳姓,才能被確認為子子孫孫都屬於這個家。

到了現代社會,已經有無數女方累積的財富大於男方,孩子當然要繼承母親的財產。

加上有的男的,找了獨生女,就開始炫耀”吃絕戶”,更是讓女方家庭生氣。

兩邊財產都要給孩子的情況下,整個社會卻還是預設隨父姓。

95%以上的人都是隨父姓。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有的家庭希望孩子隨母性,男的就會覺得很沒面子,甚至婚約都黃了。

無他,就是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會造成一種環境壓力,讓一個本身就可以的事情,變成了一種失去。

整個土壤沒有 “隨父隨母都可以”的共識,那這個權利就只存在於紙上,的確不利於女孩的發展(農村還是覺得女兒不能傳姓就不值錢)。

雖然我個人是覺得隨誰姓無所謂,最重要是孩子名字好聽,但現在有人要開始爭取這個權利,這很正常,也很值得鼓勵。

有人希望像PAPI醬這樣的優秀獨立女性,比孩子爸收入高十倍百倍的人,能夠做個表率。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這個想法沒錯,畢竟按照這套制度的起源,就是繼承誰的財產傳誰的姓。

錯的是一些傻逼,把所謂“女權”放在了“人權”前面,逼她用這個權利,說不用就是婚驢。

可惜就可惜在這裡,好端端的邏輯,還沒科普開來,就變成了一場笑話,又成了“打拳”。

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看到,這件事當中,雖有發洩情緒的施暴者。

但是想爭取一個被法律認可,實踐中卻不容易使用的權利,跟人們為劉敏濤打CALL的原因,是一樣的。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都是不想在活在一種預設的社會框架內,厭倦了“別人都這樣過日子你為什麼不行”,想掀開那塊厚厚的鐵板一塊,想告訴後來人:這樣也是OK的,是不必羞愧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76 字。

轉載請註明: 罵PAPI醬的人,和為劉敏濤打CALL的人,想的是同一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