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紅:十六載“貼心”社群的“大管家”

  西寧10月13日電題:(十九大代表風采)十六載“貼心”社群的“大管家”

  記者 羅雲鵬

  每天一上班,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新海橋社群的辦事大廳裡,前來辦理諮詢各類事務的民眾絡繹不絕,人群中齊脖短髮、行步如風的田小紅便是“出鏡率”最高的“辦事員”。

  田小紅今年49歲,自2001年開始在新海橋社群工作已有16個年頭,現擔任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新海橋社群黨委書記一職。

  田小紅所在的新海橋社群面積0.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8882戶、2.3萬多人,此間流動暫住人口多、居民小區多、娛樂場所和商鋪多,管理難度大。

  “說十句漂亮話,不如干一件實在事。”田小紅介紹,“尤其是社群老人多,辦事辦證極不方便的問題一直是一塊‘心病’。”

田小紅:十六載“貼心”社群的“大管家”

  圖為田小紅在社群向前來辦理事項的居民瞭解情況。 羅雲鵬 攝

  為此,田小紅在社群綜合辦公服務中心設立“為民服務代辦崗”,組織社群在職黨員組成為民服務代(領)辦員隊伍,採取全程代辦和陪同領辦方式,為困難群體提供五大類70餘項服務事項,形成了“群眾動口、幹部跑腿”的服務群眾新模式。

  “以前我們辦個證件總要來來回回跑四五趟,還不一定辦成,自從社群開展代辦服務後,我們只需要把一些手續交給社群工作人員,過兩天來取就行了。”家住新海橋社群黃銘說。“工作人員還會給一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們送去。”

  將社群居民當做自己的家人,懷著真心、熱心、愛心、耐心工作,是田小紅16年社群工作中總結出的“社群8字心經”。

  “服務是全身心地撲進去,為民眾解決一些實事、難事和問題。”田小紅說,“有些時候民眾對我們態度不好,要訓我們、說我們,說明還是我們服務不到位,需要反思。”

  從2001年到社群工作後,田小紅的手機號一直沒有變過,社群居民隨時可以撥打她的電話反映問題、尋求幫助。

  “有啥事兒隨叫隨到,只要我一個電話她就來了。”今年80歲的謝永花將田小紅稱之為“孃家人”,“前些年老伴去世後,我就住到了社群為我提供的醫養結合中心,算是真正的老有所養了。”

  今年21歲汪棟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症,後期的康復治療使得他原本困難的家庭更是捉襟見肘,田小紅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汪棟爭取到了青海省級醫院為期3年的康復治療。

  “因為殘疾,以前和別人接觸也少,自己也沒有信心。”汪棟說,“在田阿姨的幫助下,現在除了走路就是慢一點外,自己也願意和別人去聊天。”

田小紅:十六載“貼心”社群的“大管家”

  圖為田小紅在社群工作照。 羅雲鵬 攝

  如今當選十九大代表後,田小紅更加忙碌,在處理日常工作的同時她還抓緊收集意見,為即將召開的十九大做準備。

  “從基層城市黨建工工作,和基層社群居委會的工作,我開展了一些走訪調研,同時把黨員群眾的心聲帶到會上去。黨員群眾給我打電話,在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都提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希望我會上有合適的機會我會提出來。”田小紅說。(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60 字。

轉載請註明: 田小紅:十六載“貼心”社群的“大管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