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看老司機們如何吐槽“現實骨感”的駕駛輔助系統

由 華愛利 釋出於 綜合

不久前,一條有關“百度上線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排行榜,使用者透過百度地圖即可在部分割槽域體驗自動駕駛的網約車。隨著計算晶片、感測器技術以及智慧演算法的不斷升級,如今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雖然由於目前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的限制,真正的自動駕駛還不能投入大規模應用,但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甚至自動變換車道等駕駛輔助功能已經在當今的新車中屢見不鮮。然而,新鮮的技術在使用者日常使用中的體驗往往不一定如廠家宣傳片中那般美好。

駕駛輔助系統的槽點裡,我最無法忍受的就是不好用的車道保持。在我試駕過的車型中,有不少車型的車道保持功能都只能實現在壓線後進行修正,或是鋸齒性的連續單次修正。

其實,鋸齒性修正的車道保持並沒什麼大礙,畢竟只是一下下的動方向,像新手開車,不夠舒適而已,但壓線後才修正的“撞牆”式車道保持則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安全問題。

開啟車道保持後,駕駛員往往會放鬆警惕,降低對於駕駛的專注性。此時如果出現車道偏離,車輛在壓線前並不會主動進行干預。此時,如果出現隔壁車道車輛並行的狀況,那麼拍偏移的車輛很容易讓隔壁車道的車輛誤會,導致其進行緊急避讓等操作,輕則引發路怒鬥氣,重則引發交通事故。

目前市面中表現較好的駕駛輔助系統可以實現時刻居中的車道保持功能,不僅在直道適用,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的彎道中實現車道保持。

說到駕駛輔助系統的槽點,最令我反感的是巡航狀態下的地板油加速。舉例來說,當我使用定速巡航設定時速120km/h後,由於路況原因臨時剎車減速,此後當我按下“RES”鍵重新迴歸原速度巡航時,車輛會進行猛烈的提速。

同時,部分搭載ACC自適應巡航的車輛也會發生低於設定時速的前車離開後,車輛猛烈加速至設定時速的情況。獨自駕車時,由於熟悉車輛動態,心中對這一加速運動會有預期,並不會有明顯的不適感。但當車裡載上了家人和朋友,這樣突然的加速就顯得有些過於突兀,車內的乘客容易受到驚嚇。

在目前的主流新車中,大部分裝配有ACC自適應巡航的車輛都已能夠實現較比較溫柔的自動加速。而在採用傳統定速巡航模組的車型中,溫柔的提速多半還是一種奢望。

碰撞預警與主動剎車系統都是車輛主動安全配置中的重要部分,然而,這一系統並非如預期般萬無一失。根據我們用假人模型對車輛進行的測試結果來看,該系統並不能在每一次即將碰撞時都完成剎車動作。

一方面,雷達系統並不能百分百的識別每個行人或非機動車。另一方面,當速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即便系統啟用,也不能完全將車輛剎停。此外,不同系統還有著不同的邏輯,有些系統僅在駕駛員輸入油門時才會響應,而在駕駛員不踩油門或有剎車輸入時則不會介入。

誠然,碰撞預警僅僅是一種輔助安全系統,其目的在於幫助駕駛員最大程度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但如果該系統能夠更好的適用於更多工況,似乎也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剛剛我的同事提到了主動剎車介入不夠及時的一面,那我就來吐槽吐槽主動剎車介入過於敏感的一面。

有一次在環路上超車,由於想為被併線車道的車輛留出更多的安全距離,我就刻意與前車貼得更近再進行變道操作。然而,正當我併線至兩車道中央時,車輛毫無徵兆的進行了主動剎車。此時,如果後車距離過近,則很容易發生追尾事故,並且我作為變道方還要承擔全部責任。

雖然我能夠理解車輛是為了避免我與前車碰撞才進行的剎車,但這種毫無徵兆的制動極易引發新的事故。與之相比,更加完善的主動剎車和碰撞預警系統能夠首先透過多種方式對駕駛員進行提示,在提示無果後再進行干預,既能滿足安全需求,又能讓駕駛員有所準備。

當我們評價駕駛輔助系統時,往往都會著重考量系統操控車輛平穩行駛的能力,但有一個關乎安全的重點卻時常被大家忽視,那就是系統退出控制時對於駕駛員的提示程度。

所有車輛的駕駛輔助系統在退出控制,需要駕駛員接管時,都會對駕駛員進行提示告知,然而這種告知是否真正能引起駕駛員的注意則是需要考量的重點。有些車型僅僅透過儀表盤中的文字提示進行告知,若駕駛員在此時走神,則很容易發生駕駛員和駕駛輔助均沒有接管車輛的狀況。

從理想化的模式來看,車輛可以在駕駛輔助解除前首先透過螢幕進行提示,若駕駛員沒有點選確認或進行明顯的接管操作,則車輛會透過播放提示音、螢幕整體閃爍以及座椅震動等多種方式進行提示,從而確保車輛安全。

總結而言,儘管目前的駕駛輔助系統已經有了很高的發展水平與普及率,但其中的許多系統在細節上還是存在著些許不足。自動駕駛無疑是未來的趨勢之一,駕駛輔助系統也對駕駛員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但與豐滿的理想相比,駕駛輔助的現實還是略顯骨感。在這裡,頭條君也期待著新車產品中的輔助動能不僅僅停留在配置表中,而是能夠真正走入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