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經常一個人呆在角落,表現得非常自卑,父母要知道,孩子自卑是因為孩子自身或外界環境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導致過多的否定自己而產生的情緒反應。
在心理學上,自卑心理主要是源於他人或自己消極的暗示,會表現在學習能力和自身品質上的一個客觀評價,還有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否定,這往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孩子經常“自卑”?多因為父母的這3種行為,看完後趁早改掉
陽陽從小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學習成績從來都不會讓父母擔心,每當和鄰居聊天時,陽陽的媽媽都是很多家長羨慕的物件,而且經常被問道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才能讓他變得這麼聽話,每次媽媽聽到這些讚揚都感覺很驕傲。
可是,幼兒園的老師卻無意間發現,陽陽每天都會把媽媽帶的水果分給其他的小朋友,老師便問陽陽為什麼要這樣做,陽陽說:“我怕小朋友們不喜歡我,所以才分給他們吃”,隨後老師便找到了陽陽媽媽,並將此事告訴她,孩子表面上非常聽話,但內心卻很自卑。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自卑心理?3點原因
1、來自父母的否定
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不少父母用“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經常會說孩子笨,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一點小事都做不好等等,用這種方式去貶低孩子。
殊不知這種方式已經傷害到孩子的內心,孩子在幼兒時期心智並不是很成熟,還沒有自我評價的意識,負面的語言也是一種暗示,暗示孩子“我不行,我很笨”。
2、父母之間的爭吵
夫妻之間難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生爭吵,但當雙方激烈爭吵時卻很少有人考慮到孩子,但是在孩子看來,就會覺得父母是因為自己吵架,擔心父母不再喜歡自己甚至是不要自己,家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安全的地方,當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根本無力挽留,內心就會充滿恐懼。
3、父母經常抱怨沒錢
當孩子想要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很多父母都會說:“沒錢”,孩子在曉得時候對錢是沒有概念的,因為他並不知道家裡到底有沒有錢,當父母表達玩沒錢的時候,在孩子心裡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我家沒錢,所以我不能什麼都要”。
但當到學校的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其他的小朋友都有,那他的心裡還會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沒錢,時間久了孩子就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面對孩子自卑,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1、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告訴孩子,別人是否喜歡你,跟你給不給他吃的沒有關係,你要用你的自信去吸引別人,只有懂得尊重、自信的人才會被別人喜歡。
2、表揚孩子
自卑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想讓孩子消除這個自卑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不要過於急躁,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平時多表揚孩子,先讓孩子有自信,並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寄語:
孩子剛出生時是不存子啊自卑心理的,旺旺這種自卑都是後天形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要多鼓勵、多賞識。
你們家的孩子有過自卑心理嗎?你都是怎麼解決的呢?歡迎大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