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草莓族寶寶要不得 培養抗挫折能力高質陪伴很重要

由 俎巧玲 釋出於 綜合

  【新聞閣2015年07月30日訊】“草莓寶寶”,作為一個新名詞,源於一檔親子真人秀中某明星的愛哭男寶寶。草莓族,曾被用來形容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的80後。有趣的是,世事輪迴,不久前才撕掉“草莓族”標籤的80後爸媽,如今卻不得不著手解決新的“草莓族”難題———如何避免讓自家的孩子淪為草莓族寶寶?

草莓族寶寶要不得 培養抗挫折能力高質陪伴很重要

  每一個“草莓寶寶”背後,往往都有一對“直升機父母”

  在北京師範大學博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張國超看來,所謂的“草莓寶寶”,通常表現為膽小、抗挫折能力低、依賴性強。“草莓寶寶”之所以在80後家庭中變得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少80後家庭都是4+2+1的家庭模式,大人給孩子的關注度過高,凡事喜歡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自主性的成長。

  “他們在孩子的生活上過度操心,在孩子的學習上過度干預,在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過度保護……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怕孩子遭受哪怕一點點挫折,剝奪了孩子犯錯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面對失敗和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的機會。由於缺乏應有的挫折教育和起碼的抗打擊能力,這類孩子的內心往往又是 不 自 信的。”張國超說,當下的80後家庭中,此類直升 機 父 母十分多見,草 莓 寶 寶自 然 也 隨之 發 展 壯大了。但是草莓寶寶跟草莓一樣,往往是外表看起來 可 愛 又 迷人,輕輕一碰就爛了。對於草莓寶寶而言,如果在今後的漫長人生道路上,一直秉承“遇事退縮、放棄”的草莓族做派,勢必會淪為“少自信、低成就,缺乏進取心及良好社交關係”的失敗一族。

  支招:如何避免讓孩子淪為草莓族?

  “現在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注度高、期望值高,但普遍陪伴少、耐心低。缺少陪伴的愧疚,會讓父母們不惜一切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沒有耐心的惡果則是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妥當,剝奪了孩子嘗試和體驗失敗的機會,遇到挫折往往不知如何是好。”在張國超看來,想要避免讓孩子淪為草莓族寶寶,三歲之前最為關鍵。

  首先,想要孩子出色,自己必須成為學習型的父母,必須要了解孩子0-3歲、3-6歲和6-12歲,肢體、行為、心理和社會性的發展特點,鼓勵和幫助孩子,儘量依靠他自己去完成更多的事情。從蹣跚學步,到第一次自己吃飯,再到管理好自己的玩具,直到最後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勇敢地走進幼兒園,孩子自我嘗試得越多,他的內心就越強大,行為就越勇敢,能力就越出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剛開始的表現可能會不熟練、不完美,作為父母此時一定要有耐心,並給孩子及時的鼓勵。

  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草莓寶寶,大多懼怕失敗,凡事喜歡退縮。張國超說,想要避免孩子淪為草莓族寶寶,必須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種培養,未必要人為給孩子製造很多成長障礙,只需要在孩子犯錯之後,及時給他一定的懲罰,這種懲罰本身便是一種挫折體驗。除了要有挫折體驗,還要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和應對失敗。只有孩子從內心深處接受失敗,才會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想辦法去克服失敗。否則,孩子遇到有可能失敗的事情,便會習慣性地繞道而行。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除了要給他機會體驗失敗,還必須要培養孩子的進取心和上進心。因此,在批評孩子錯誤的同時,表揚孩子的努力同樣關鍵。在表揚孩子時,儘量不要去誇讚他的天資,而應該著重鼓勵孩子的具體努力。與此同時,也應該儘量弱化孩子所取得的成績,強化放大孩子的努力過程。表揚和鼓勵看似區別不大,但鼓勵比表揚更能讓孩子產生向上的動力。而最終的結果,哪怕是失敗了,但這種努力的過程因為獲得了大人的肯定,並不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同樣很關鍵

  除了鼓勵孩子多嘗試,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 張國超看來 ,父母的陪伴也是拯救草莓寶寶的關鍵所在。“父母的陪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好的教育是一種家庭關係,體現在氛圍、親密模式和交流型別上。對於孩子而言,高質量的陪伴是幫助孩子確立安全感、樹立自信心的必經之路。充足的安全感,才能給孩子足夠自信。足夠的自信,才能讓孩子擁有應對各種挑戰的強大內心。因此哪怕工作再忙,也應該儘可能地騰出更多的親子時光。”

  小測試

  你家的寶寶是草莓族嗎?

  草莓族寶寶通常表現得比較膽小,不敢去做新的嘗試。

  草莓族寶寶抗打擊能力比較低,遇到困難總是習慣性地退縮、生氣或者放棄,而且比一般的孩子愛哭。

  草莓族寶寶依賴性強,大事小事都喜歡請求大人幫忙。(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