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22日電 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文學院聯合主辦的“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文學對談活動日前在十月文學院佑聖寺舉行。
捷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李素、愛理,著名作家、批評家寧肯、梁鴻,作為對談嘉賓,共同探討當代中國文學活動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以及中國文學在捷克和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李素與愛理是來自捷克的著名漢學家、中國文學翻譯家。李素翻譯過張愛玲、蘇童、劉震雲、王小波、梁鴻等作家的二十多篇中短篇和七部長篇小說,2016年榮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愛理曾長期生活在法國和中國。翻譯出版有莫言的《酒國》《豐乳肥臀》、蘇童的《罌粟之家》、李洱的《花腔》等長篇小說。
捷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愛理 高凱 攝
作為捷克人,李素和愛理曾在中國長期生活,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談到為什麼會學習中文以及中國文學,李素坦言:“我小的時候就很喜歡看書,也喜歡學習外語。學了俄語、英語、德語。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想,我對歐洲的語言已經相當瞭解了,但是亞洲還是一大空白。考慮到中國文化的精彩,以及漢語本身在亞洲地區的重要性,就開始學漢語了。後來越學越喜歡,越學越覺得有意思。也覺得我們在捷克對中國瞭解得太少了。後來就決定讀現代文學專業,然後開始做翻譯。”她坦言,想把更多的中國故事講給捷克讀者聽。
愛理認為,自己作為翻譯家,與出版社一樣,工作性質都類似於“媒婆”。當然,這是他所做的一個比喻,他將文學比喻為美麗的姑娘,而將讀者們比喻為小夥子。他作為媒婆或翻譯者,就是要在讀者和作者之間建立聯絡和溝通。
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日趨豐富,中國文學已經受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越來越多的重視。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量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開始直接從中文翻譯到世界各地,這其中就包括寧肯和梁鴻的著作。隨著“一帶一路”的影響日漸擴大,當代中國文學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已經越來越廣泛。
寧肯今年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連續出版了兩部重要作品,分別是長篇非虛構作品《中關村筆記》和散文集《北京:城與年》。寧肯長於寫作的獨立性、技術性、精神性和批評性,他認為,自己在寫作中的這些層面上,受到了翻譯作品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在當下,中國缺少一種小說家,那就是“影響作家的作家”。“我們讀西方文學的經典作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學習他們怎麼寫,怎麼結構小說,怎麼提煉人物,怎麼用一種創新的精神來構置自己的小說,這方面我覺得在未來的中國小說中存在著很多的可能性,需要我們中國作家在這方面做出努力”。
作為學者和批評家,梁鴻的非虛構作品《出梁莊記》和《中國在梁莊》,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她認為,今天的文學概念,“虛構”“非虛構”,“真實”“想象”等等,都需要重新釐清和界定。“通往文學的道路有多條,好的文學作品總是能夠挑戰既有的文學概念,從而使我們對文學本質、文學與生活的關係進行新的思考和辨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