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給跪地乞丐一袋麻花被扔,騙人終害己。近年來在全國各大城市繁華商圈頻現職業乞丐,因職業乞丐主要靠機械化的笑臉、點頭哈腰和跪地等乞討肢體語言,故一些好吃懶做之人,放下尊嚴做起了職業乞討人。3月19日,西安小寨十字天橋上一名約60歲的婦女跪地乞討,一名過路美女給了她一袋麻花,誰知過了一會,竟被她扔進了垃圾桶。這種現象令人憤慨,職業乞丐的長期存在導致信任危機和大眾冷漠,使好吃懶做之風在部分人之間大行其道,而真正的乞丐卻無法得到救助。
女子給跪地乞丐一袋麻花被扔 騙人終害己
近年來,職業乞丐收入頗豐,"日薪"少則二三百元,多則一兩千元,甚至有"年薪"高達三十萬元的乞丐,有的甚至已經買房買車。此類現象在全國範圍內都頗為普遍,這與平日蓬頭垢面、衣不遮體的形象形成強烈的反差,其實這些是以賺取人們的同情心來“發財”的職業乞丐。
中國自古就有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然而“職業乞丐”正是利用這一心理,用那逼真的演技一點點攻破人們的心理防線,拿著別人的憐憫當做自己欺討的資本。當人們面對五花八門的行騙手段時,卻難辨真假,個個都在打著“苦情牌”,使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同情、憐憫之心油然而生。看似不起眼的欺騙,卻一點點蠶食著人們的善心。然而,對於街邊的乞丐,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相關部門還需拿出“照妖鏡”來替人們分辨真假,讓那些披著可憐“外衣”的職業乞丐現出原形。這不僅僅是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更是維護社會文明的重大責任。
女子給跪地乞丐一袋麻花被扔 騙人終害己
對於大街上,職業乞討的“上班族”,他們也同多數白領一樣,都是按時“打卡”上下班,所以說他們的的工作地點、時間相對還是固定的。作為相關部門應起到監管作用,針對那些迫於無奈的乞討者,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而救助站是衡量乞討還是欺討的重要手段,這不僅讓乞討“有家可歸”,而且還會讓欺討“無處可逃”。 對於乞丐“職業化”這一現象要加大治理力度。地鐵站、商圈等人流密集區域要加大排查力度,篩選“假乞丐”並予以打擊和處罰。此外,設立舉報熱線,讓借乞丐身份行騙之徒無處遁逃。依法打擊乞丐行騙行為,不要讓假乞丐傷了善良人的心。執法部門也要加大巡邏檢查力度,完善的處罰規定也要跟進,只有有了硬性的處罰標準,讓利和弊達到平衡,才能徹底防止那些以假亂真的欺討者,這樣的社會才是和諧的。
女子給跪地乞丐一袋麻花被扔 騙人終害己
乞討和欺討,雖只有一字之差,差的卻是做人的良心。倘若兩者之間,缺少了善,阻礙的則是社會文明的進步。分清乞討和欺討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亟需解決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善得以延續、得以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