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湖邊每天撈起半噸“海瓜子” 很少吃貨知道這三種養生功效

由 藍樹芬 釋出於 綜合

  近日,天氣炎熱,西湖引水玉皇預處理場的沉澱池裡,每天能撈出500到2000斤的“海瓜子”!據介紹,這叫“突殼肌蛤”,屬於蛤蜊的一種,如果不及時攔住,將影響西湖水質,它的殼較薄,遠遠看去好似瓜子,重點是,它能吃!網友紛紛放話:蔥油 or 紅燒?西湖交給我拯救!

  很多人只知道蛤蜊味道鮮美,卻不知它有三大食療作用。這裡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

  一、為人體提供多種營養物質

  “海瓜子”的營養特點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鐵、高鈣、少脂肪。“海瓜子”中的營養物質豐富,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鈣、鎂、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它的氨基酸種類組成及其配比較為合理,能很好的被人體吸收消化,食用蛤蜊之後,可以為自身提供多種營養物質。

  二、有利於降低膽固醇

  “海瓜子”屬於貝類軟體動物,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洩膽固醇的獨特作用,有利於降低膽固醇。

  三、潤五臟、止消渴、開胃,解酒毒

  宋代名醫唐慎微所著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記載蛤蜊有如下功效:潤五臟,止消渴,開胃,解酒毒。可以用於五臟陰虛、乾咳、腰痠、失眠等多種燥熱症狀的食療。

  吃蛤蜊類海鮮儘量少喝啤酒 最好不要吃過夜的

  “海瓜子”最好不要和啤酒等一起吃,以免誘發痛風。“海瓜子”屬於海鮮類的食品,是不提倡過夜的。因為“海瓜子”本身就是寒性的,寄生在裡面的細菌抗低溫的能力很強,即使在冰箱裡冷凍也並不能把細菌殺死。

  吃新鮮的“海瓜子”也要充分加熱,建議是最好是當天吃完。由於“海瓜子”性寒,一些脾胃虛寒者吃過之後容易出現拉肚子等症狀,加之天熱貝類更容易死亡和變質,因而食用就更要特別注意。保險起見,對於黑色的內臟部分儘量不要食用。

  (圖片來源於網路)


  近日,恰逢過番的長輩回國相聚‍‍‍見到餐桌上的一盤薄殼,激動萬分,二話不說舀上一勺,啜完一勺又一勺連連稱讚「我在其他地方都吃不到這麼新鮮的薄殼,家鄉的味道實在好好味!」

  「薄殼炒金不換」人盡皆知,一旦入夏,便有鮮薄殼吃了農曆六月中旬到中秋前後是薄殼最為肥美的時節。這是潮汕人夏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也是潮菜入門的必品菜式。

  * 圖片來源於網路

  薄殼又叫海瓜子,一種小型貽貝殼薄色青有花紋,生長在鹽度較高的淺海灘塗中喜歡群聚生活,幾十個薄殼伸出足絲連到一起,並附著於岩石或泥沙中,所以新鮮採摘的薄殼中間都會有串泥土,如同嬰兒的臍帶源源不斷地給薄殼供應養營養,稱為「薄殼凳」。

  但你知道什麼是薄殼米嗎?

  薄殼米不是米,是薄殼肉。薄殼體小肉也小,要一顆顆吮吸⛄️心急吃不了鮮薄殼,機智的漁民們便想到了一個方法✨讓薄殼脫殼,薄殼肉一粒一粒的如米一般,能讓食客大飽口福

  但無論是採摘薄殼還是加工製作成薄殼米,都很不簡單。

  * 圖片來源於網路

  討海人在凌晨三、四點就要裸身潛入海水中憋氣倒爬,拿著彎刀將薄殼割入網袋,再由船上的人拉上水面,倒入綁在船舷的大竹籮中洗去泥土,於是採摘薄殼在潮汕地區也稱為「洗薄殼」

  加工薄殼首先要脫凳,用竹製曲尺形的專用工具——薄殼絞纏上一條線後插入薄殼凳中,在水裡不停繞圈攪拌這樣薄殼就會一顆顆的脫落下來,省時又省力。

  文中帶*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聯刪;

  其餘圖片均由兜裡工作室拍攝,如需聯轉。

  你或許對一下內容感興趣:

  專注潮汕傳統文化&美食

  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

  用更年輕的手法呈現出來

  商業攝影 | 創意影片 | 企業宣傳

  平面設計 | 品牌策劃 | 個人專訪

  - Doully潮州 -

  (2017-08-02)


  在這分分鐘熱到變型熱的酷暑天,唯有“走,吃小海鮮去”是一劑拯救你的良方。小海鮮是淺海、近海捕撈或採摘而來的海產,相較於只飽眼福,多吃膩口的大海鮮,既飽口福且久食不厭的小海鮮,才妥妥是夏天的真愛。

  01鮮從何處來

  鮮和甜酸鹹苦並列五大基本味道,相較其它4種帶給人明確清晰的味覺記憶,小海鮮給舌尖帶來的那抹“鮮”,雖難以描述但有種讓人念念不忘的魔力。

  事實上,這種鮮味主要來自所含的多種呈鮮氨基酸,如穀氨酸鈉、組氨酸等。除了穀氨酸鈉和鳥苷酸鹽,貝的鮮味更取決於琥珀酸。海鮮的氨基酸鏈比陸地上的肉類的要短一些,更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在活體被宰殺後,體內蛋白質又在酶的作用下開始分解,使其味道更鮮美。

  早在夏商時代,我們就有“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的講究。如今,東部沿海的諸多海域從6月陸續進入禁漁期。此時的餐桌上,各式海生魚類褪去主角光環,乖乖讓位給袒露礁石上肆意生長的貝類、螺類。

  不過相較於鮮從何出來這個命題,更讓我們小海鮮臉盲黨困惑的是辨別各路貝和螺。別方,我們來一起盤點盤點那些常見,但很易混淆的小海鮮。這樣,以後把人家吃進肚前,就可以默唸一句,某某君,你可以說是死得其所啦!

  02gé蛤

  ►花蛤

  在介紹花蛤前,我們先來理清花蛤和蛤蜊的關係。蛤蜊(gé lí),在學術定義上,不是單指某一種特定品種,而是雙殼綱軟體動物簾蛤目多個物種的統稱。不過更多時候,蛤蜊會被用來特指某種雙瞉貝類,海瓜子就是白色的小蛤蜊,而被特指頻率最高的要數花蛤和文蛤了。所以說白了,花蛤也是蛤蜊大家庭的一員。

  花蛤的學名全稱是菲律賓簾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我國南方多稱其花蛤,遼寧一帶稱蜆子,也有花甲,花蛤仔,等邊蛤等俗名, 英文俗稱 Equilateral Venus 。

  ☞模樣

  外殼前端圓弧,後端三角形,殼顏色有灰綠色至白色。殼上有許多美麗而不規則的花紋,及很細的成長輪刻,有時還會有意向不到的斑紋如英文字母。殼內面為白色且具瓷器的光澤,鉸齒堅韌而發達。

  ☞家鄉

  太平洋西部,澳洲北部到日本,中國北起遼寧南至海南沿岸,臺灣沿海等地。

  ☞王牌料理

  辣炒花蛤

  ►文蛤

  文蛤(Meretrix lusoria)也較為常見,俗名有粉蟯、蚶仔、麗文蛤 ,英文俗稱Poker-chip Venus 。

  ☞模樣

  殼呈卵圓而約略三角形,前端梨形的小月面相當清晰,殼表顏色變化極大,有深灰色、深褐色、米白色、白色等顏色。殼表平滑,斑紋變化也比較大,有放射紋、波浪紋、點狀紋和不規則斑紋。

  ☞家鄉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等地。

  ☞王牌料理

  文蛤蒸蛋

  ►青蛤

  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別稱就更多了,也叫環文蛤、赤嘴仔、赤嘴蛤、鐵蛤、黑蛤、牛眼蛤、海蜆,英文俗稱 Chinese Venus 。

  ☞模樣

  殼呈膨大的圓形,前段圓弧後端稍呈楔形,殼腹緣中央稍尖。前端的小月面及後端的盾面都不清晰。外殼顏色為黃色為黃褐色,邊緣有層淡紫色環,內殼邊緣也都帶有紫色並有細小的鋸齒排列。

  ☞家鄉

  中國、日本、韓國等地。

  ☞王牌料理

  醬油青蛤

  ►油蛤

  相較於以上三種,油蛤(Petrasma pervernicosa)顯得稍稍冷門一些。其實油蛤也是蛤蜊的一種,海南地區通常叫芒果螺,上海稱之腰蛤,也有人叫蛤蜊,花蛤。

  ☞模樣

  殼面黃褐色或淺紫色,密佈不太規則博文狀細花紋,同心生長線也較細。殼內白色或略帶紫色,外套竇彎入淺。雖然也叫花蛤,但和花蛤本尊還是有個很顯著的區別,就是有一層泛著光亮的殼皮。

  ☞家鄉

  臺灣等地。

  ☞王牌料理

  蔥油油蛤

  ►菜蛤

  菜蛤( Perna viridis),又名海虹、孔雀蛤、翡翠貽貝、青口、青口貝、綠殼菜蛤,制幹叫淡菜,英文俗名 Green Mussel 。

  ☞模樣

  長卵形殼,如孔雀的羽毛。殼質堅硬但脆,背側的殼頂微尖而腹側呈圓弧形。殼呈綠褐色,周緣鮮綠,殼內為亮麗的珍珠層。

  家鄉

  ☞家鄉

  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王牌料理

  西班牙海鮮飯

  03chēng蟶

  ►蟶子

  蟶子(Sinonovacula constricta)也是我們常說的縊蟶,也叫西施舌、蟶子皇、聖子、馬刀、蟶虷。關於蟶子的美味,古已有記載,清《寧海縣誌》言到:“蟶、蚌屬,以田種之種之謂蟶田,形狹而長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模樣

  蟶子貝殼呈長扁方形,兩端純圓,殼面為黃綠色,生長線顯著,可完全閉合。

  ☞家鄉

  中國南北沿海,日本等地。

  ☞王牌料理

  鹽焗蟶子

  ►竹蟶

  竹蟶( Solen strictus)又名長竹蟶、竹節蟶、蟶仔,英文俗稱Gould's Jackknife Clam。

  ☞模樣

  殼形近細長矩形而筆直,殼頂偏向前段,後端開口是出、入水的地方。殼表為黃綠色,殼薄易碎,殼內面乳白色具有纖細的鉸齒。

  ☞家鄉

  臺灣中南部等地。

  ☞王牌料理

  蔥香竹蟶

  ►大刀蟶

  大刀蟶(Ensis siliqua),也被叫做刀蟶。

  ☞模樣

  大刀蟶的殼長而窄,殼表近白色,邊緣呈橄欖綠色,有紫褐色條紋和塊斑,並被貫穿於殼表的斜紋分隔。截面“O”形,剔除殼內軟體,可透過前端清晰看到主齒。

  ☞家鄉

  挪威至地中海海域等地。

  ☞王牌料理

  焗烤大刀蟶

  04luó螺

  ►花螺

  花螺(Babylonia areolata)又名象牙風螺、東風螺、海豬螺、南風螺、象牙螺、風螺、皇螺。

  ☞模樣

  貝殼為紡錘形,螺塔高,螺層相當明顯,各螺層呈現階梯狀。殼為黃褐色,帶有不規則的咖啡色塊斑。殼口成卵形,內面為白色,口蓋為葉狀角質構造,上有同心圓的深刻紋。

  ☞家鄉

  中國、東南亞、日本等地。

  ☞王牌料理

  白灼花螺

  ►泥螺

  泥螺(Bullacta exarata)也叫泥獅,泥餈,泥板、麥螺、梅螺、麥螺蛤、吐鐵。

  ☞模樣

  卵圓形貝殼,薄而脆,殼口大,表面平滑。體肥略帶黃色,不能全部縮入殼內,皮膚略透明,腹足兩側邊緣各反折掩蓋貝殼的一部分。

  ☞家鄉

  中國、日本、朝鮮等地。

  ☞王牌料理

  醉泥螺

  ►香螺

  香螺(Neptunea cumingi Crosse)又名響螺、馬螺、金絲螺。

  ☞模樣

  香螺殼堅實且厚,略紡錘形。殼塔圓錐形,螺層具有明顯而均勻的螺旋線。殼口淡黃色,有粗細不等、深淺不同的棕褐色條紋,殼內麵灰白色。

  ☞家鄉

  中國、日本等地。

  ☞ 王牌料理

  酒煮香螺

  (2017-07-28)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海邊的也會靠海生活,平時把嘴巴不緊的夥伴說成是住在海邊的,可能海邊居民嘴巴不緊是因為有太多天然的美味吧。

  比如拿著小籃子去海邊撿“海瓜子”,撿到的“海瓜子”看起來像是南瓜子一樣,只不過個頭比南瓜子著實大了許多。每次漲潮都可以去海灘上撿上一小籃子。

  “海瓜子”撿回來也是要養那麼一兩天,把沙子養出來,如果是傳統的漁家人,甚至對“海瓜子”有著一股念想的,長期出海在外,能夠吃到海魚的機會多,吃到“海瓜子”就很難了。

  “海瓜子”的體內有一股粘液,如果不放水在“海瓜子”裡面,等下把手放到“海瓜子”裡面,就會感覺滑膩膩的液體觸滿你的手指間,“海瓜子”養乾淨之後就等著做成美味了。

  海邊的人很少會做醃菜,“海瓜子”倒是裡面的異類,放入容器內,加鹽少許、黃酒若干,然後將容器口封住。等過了一個星期就可以開封了,這時候會有異香撲鼻。

  (2017-06-20)


  近來一直在舟山尋食,我們也知道我是一個痛風的人,不能吃海鮮,所以這幾天我只能默默地為我們攝影記載,趁便吃了幾天素,頭暈眼花很無力。今日在中翰酒店吃晚飯,這家酒店是以宴席菜餚為主。桌上上了許多海鮮,其間就有鹽水雜螺,有蟶子青貝等貝殼類,適當豐厚!現在是禁漁期,但仍是能夠在灘塗上找到貝殼!我們能夠隨意吃!

  醬蟹和鹹熗蟹兩種口味,口味不鹹,是先在水裡邊泡過的。

  今日兄弟們還有幸吃了超高溫保鮮激凍的帝王蟹,用來打邊爐。這帝王蟹的肉質極嫩,在鍋裡邊略微汆一下,立刻撈起,然後蘸一點醋或許美譽都不蘸直接吃,口感又嫩又甜。

  熗蝦即是用鹽醃的蝦,可是吃的時分一定要記得把蝦殼撥開,嘴千萬不能接觸到蝦殼,否則會很鹹。

  山君魚本來即是捕魚達人裡邊魔鬼魚,然後呢山君魚的魚肝,本來格外的新鮮,比方鵝肝還要松化。今日兄弟去東海商場買了一斤海瓜子,一斤就要需求兩百塊錢。目測來看,那是比較大的海瓜子,所以說兄弟們其時吃起來仍是蠻爽的。

  本地很喜愛用蝦籽晾乾用來炒菜。舟山本地喜愛把鰻魚切成絲炒包菜,包菜又甜,鰻魚又鮮,口味適當好!

  ——————————————————————————————————

  食神何晨

  何晨,餐飲江湖人稱“食神"。從事美食記者十二年,最高紀錄一晚趕場吃13頓。

  一向以“五愛四美——愛日子,愛美食,愛美人,愛美景(旅行),愛美酒"為日子哲學,近期為身體健康宣告戒酒,扔掉“愛美酒",改為“愛美茶,愛美咖"!

  杭州本鄉“老男子",獨愛老杭州滋味和各地民間口味,愛吃江湖小店“旮旯頭美食",愛做餐飲行業調查剖析,因身體因素不吃甜食和海鮮。

  (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