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寧可送外賣,也不願打工?因為自由和零工經濟興起

1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外賣騎手等“新興職業”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靈活就業非標準的勞動關係已成為就業常態和趨勢,建設中國新型勞動關係的體系與制度刻不容緩。

去年9月,我國著名實業家、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去工廠上班了。這是目前國內製造業的困境,年輕人不能老是去送外賣!”

由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上班,很多製造企業都面臨著“用工荒”問題。特別是在經歷了疫情的風波之後,工廠的“用工荒”和人才市場的“求職難”曾並存勢態。

然而,另一邊有資料表明,今年2月以來的2個月內新增了58萬外賣小哥。其中美團騎手新增33.6萬人,餓了麼新增騎手24.4萬人。

4月21日,餓了麼公佈了一組騎手資料,新增騎手中,其中30%來自餐飲、旅遊、商場等服務行業。

40%來自制造業工人,20%來自自由職業者和那些破產的個體戶老闆們,10%來自於應屆畢業生,10%來自其他行業。

2

外賣小哥這類職業,在老一輩的口中就是“打零工”,甚至“無穩定正當職業”。

因其收入不穩定、社會地位不高、風吹日曬、被客戶挑剔等元素,都讓送外賣在過去一個時代成為不被看好的職業。

為什麼在現今,越來越多人寧願送外賣,也不願打工?

我想至少有二個原因:

1. 每個靈魂的深處都渴望自由;

2. 時代造就“零工經濟”模式興起。

一些組織特別是工廠,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環境,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結構化的工作標準。

人在工廠裡的存在,更多是一顆螺絲釘。最大的價值是按照統一的模式把任務完成,你作為“人”的那部分並不重要,甚至最好不要有太多的彰顯。

你需要壓抑住內在的創造性和自主動,犧牲作息正常的身體節奏來迎合一個巨大的管理模式,最終換取一些賴以生存的資料。

即便是工作環境好一些的白領類工作,也存在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套路滿滿的職場規則,每天數次打卡的制約,每天鬧鐘一響,腦子裡湧現五百條請假理由……

雖然外表可能過得精緻豐盛,內在卻麻木不仁,如“牢籠”般的煉獄。可能在那些世俗意義上越被稱為“好工作”的地方,你的自由越被限制,你在其中會逐漸失去自我。

正如杭州90後設計師轉行送外賣事件的熱議,4萬的月薪也攔不住他逃離甲方的摧殘和嚮往自由的心。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是渴望自由的。靈魂是平等的,無論他是工廠工作,外賣小哥,滴滴司機還是高官顯貴。

我們的內心底層,都有一個純淨的世界,那是一方淨土。

每一個感知自由的能力還未被世俗完全碾軋死的人們,都渴望在這方淨土裡不被世俗約束,找到一種超然物外又身在其中的生存方式,從現實出發抵達心靈的自由。

這份放鬆與自在,會讓每一個靈魂終生嚮往!

送外賣這類的工作,看起來“不穩定”,但它存在著一定意義的自由。比如,人們不被禁錮在一個小小的方格里,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馳騁。

人都需要放風與流動,這種工作方式滿足了人的這部分需求;其次工作狀態上不受複雜的人際關係的掣肘,工作回報上清晰公平,多勞多得。

3

前段時間,一篇《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在朋友圈裡刷屏。

北大碩士畢業生張根,發現自己每日坐在鮮亮的北京寫字樓裡,和當年在國營廠裡機械工作的老一輩沒有分別。他覺得人生按部就班,索然無味。

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算了,但“總有人整天嚇唬我,就連這種生活都無法長久。

常見的威脅包括,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時代不打招呼就會把你拋棄之類,每日話術翻新”。

於是,在女朋友出國後,他辭掉了坐寫字樓的工作,去做了一名外賣員。

穿上藍色制服的時候,他對著玻璃裡面的自己拍了張照片,心想:我現在已經來到了你告訴我的底層,你們還能把我怎麼樣。

4個月的送外賣生活,他瘦了40斤。

最重要的是,這一段時間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深刻覺察,讓他可以靜下心來,安穩地做好任何一種工作。

他終於明白:“我已經習慣了透過追求不屬於我的東西讓自己變得體面,但是每次都讓時間撕掉了遮羞布。”

戒掉了焦慮和急功近利,換個角度看世界,生活帶給了他更多的驚喜。

幾個月後,他辭掉了外送員的人作,開始了新的人生階段。

有北大畢業生標籤的張根,使外賣員的職業經歷成為一種緩解焦慮的底層生活體驗。但對於更多人來說,外賣員、微商、滴滴司機、買手、跑腿、網路直播帶貨等工作正成為轉型的熱門職業。

4

因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種全新的勞務關係——零工經濟在悄然流行。

零工經濟是勞動關係自然調節的產物,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職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利用網際網路和移動技術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體工作和經應用程式接洽的按需工作兩種形式。

零工經濟是共享經濟的一種重要的組成形式,是人力資源的一種新型分配形式。

它打破了傳統工作模式對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集合了來自全球各地、體量龐大、型別多樣的人力資源,給各類技能人才提供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這是生產力持續發展導致的人類社會工作組織形態的深刻變革,而疫情則在不斷放大零工經濟的優勢,讓更多人正視它的存在。

“零工經濟”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有效開發人力資源,降低社會成本,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對於就業者來說,工作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滿足了自主安排生活的需要;對於社會來說,可以有效地緩解全職人員的不足。

《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員工數約716萬人,比上年增加131萬人,佔當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9.7%。

未來,更多的零工經濟模式將不斷湧現,零工經濟的參與範圍也將逐漸擴充套件到科技研發、工程師、行政管理、家庭護理、律師、教育、醫療等眾多領域,深刻改變傳統的人力僱傭方式。

只是,面對新的職業生態,我們之所以還有矛盾,是因為內在的低價值感。

這種感覺讓我們把自己的價值附著在工作上,認為工作有“高低貴賤”之分;認為“世界是匱乏”,只有“削尖腦袋”進入一個穩定的機構,人生才能得以安穩;

認為只有犧牲自己最在意的價值觀、時間、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不被打敗,最後換取到賴以生存的物質……

正如《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一文的最後,作者在寫給爺爺的信中說:“我希望在自己臨死前,回想人生時可以感慨,自己沒有遺憾地釋放自己全部的生命。

以後不論貧窮或者富有,高峰或者低谷,擁擠或獨處,顯赫或者貧窮,高貴或者低賤,我都可以平靜地接受它們。

我的選擇只會出於打磨掉慾望後生命的真正渴求,只有如此,我才不會被時代擊敗”。

趙忻老師

火把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師

心理諮詢師

高階情感教練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14年省級新聞媒體工作經歷,高階主任記者職稱。

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見證眾多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起承轉合,深諳世事規律;常年與社會各階層、各行業、各部門打交道,社會閱歷豐富,世界觀多元,人生觀立體,價值觀廣博。

8年省級政府部門培訓授課經驗,11次榮獲福建新聞界最高獎,及其他各類省級新聞業務獎項。

33歲開始轉型到諮詢行業,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諮詢,是女性中年轉型的探索者、實踐者和支持者。

有豐富的個案諮詢和團體教學經驗,擅長支援年輕人找到職業方向、中年人職業轉型、職場人際困擾、情感及人際關係問題、女性個人成長、中高考前焦慮。

聚焦問題迅捷、諮詢思路清晰,擅於分析問題、促進諮詢者深度覺察,走出迷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14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很多人寧可送外賣,也不願打工?因為自由和零工經濟興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