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上海法治報主辦的“2020年最打動人心的禁毒故事”徵文活動過去已有3個月,一篇篇禁毒社工和幫教物件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仍歷歷在目。
2020年9月9日,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舉行了一場主題為《禁毒社會工作故事專業元素之我見》的線上培訓會,社工們分享文章創作背後的故事,講述了其中的專業元素,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費梅蘋和上海法治報融媒體部副主任王菁參與此次培訓會議,從社工專業與媒體視角闡述瞭如何傳遞社工價值理念,講好社工好故事等話題。
“眼淚”背後的專業元素
在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會中,有兩位社工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們分別是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寶山工作站的社工朱玥以及楊浦工作站的社工馬宏豔,兩名社工的故事一個跌宕起伏,一個娓娓道來。
朱玥在文章《上門幫教卻被推出門,我差點摔倒流產,太難了!|禁毒社工故事》中講述了曾經幫教過的兩位服務物件的故事。小李的家人因為深受傷害,與其隔閡很大,朱玥用耐心開導他們,用家人的力量幫助小李告別過去;阿美在唾液檢測中查出陽性,但其堅稱自己沒有復吸,朱玥給予她信任,再次檢測的結果也證明了她的清白。
馬宏豔的文章《我做社工這麼多年》則講述了自己的服務物件小靜本想透過吸毒減肥,結果卻染上毒癮,在面對媽媽、奶奶離世時的痛苦,對頻繁抽檢的不理解時,馬宏豔始終陪伴在側,也終於幫她融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兩篇文章真實地描述了社工和服務物件走過戒毒之路的心酸與不易,在備受感動的同時,透過參與培訓會的社工之間的討論,故事中蘊含的社工幫教專業元素也得以展現。
“朱玥社工透過‘優勢視角’發現了小李在吸毒前對家庭的責任,以此為突破口開導兒子,與家屬建立起了專業關係。”常敬芳社工在交流中說,“在阿美的故事中,朱玥體現了社會工作‘信任’、‘接納’的理念,在服務物件面前,讓他們覺得社工是安全的,是值得信任的。”
而馬宏豔的故事中,高慧琦社工分析道她使用了生態系統圖的方式理清了小靜家中的人物生態環境以及可以利用的資源,而在小靜因為自己的肥胖而產生消極與自卑心理時,馬宏豔社工透過“自我暴露”,講述了自己曾經也因為黑而自卑,後來又是如何心理調節的經歷,讓小靜極端的想法得到改善。
無論是“聯合家庭治療”“雙向信任”還是“自我披露”,都是社工在幫教工作中專業素養的體現,正如馬宏豔社工在文章中所寫的那樣,“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才能使服務更有成效”,而在交流中,社工們抓住其中門道,在未來工作中的運用也將如虎添翼。
講好故事,門道很多
對社工來說,每一次的幫教都是注入心血的全情投入,毋庸置疑,將這些經歷透過文字展現時情感一定真摯,但是如何能夠將故事更好提升為一則有學習價值的案例或者一篇優質的新聞稿件?
費梅蘋教授在評述了兩位社工故事中透露的專業點以外,還從一篇完整的案例方面進行了補充。例如在朱玥社工的故事中,費教授指出可以補充此前家庭產生隔閡的原因,後續戒毒中經歷的曲折等。“在個案的撰寫中應該以物件為中心,讓整個事件更豐滿。”
從媒體的角度,王菁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文章的導語和標題很重要,在朱玥社工的原文中,標題是《日就“玥”將,矢志不移》,雖然很具有文學性,但是作為新媒體推送文章來說,標題並不夠吸引人。因此將朱玥身懷六甲險些被推下樓的資訊點做入標題,再進行場景式的導語描寫,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而馬宏豔社工的文章,當時並沒有透過選拔,對此王菁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馬宏豔社工的文章本身很有宣傳點,少女因‘減肥’而吸毒這點也能引起同齡讀者的共鳴。”但是這篇文章的行文過於平鋪直敘,全文沒有小標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透過小標題,大故事可以分成幾個小故事,也便於讀者捕捉故事的脈絡。”
透過交流中多種角度的碰撞,社工們也產生了多樣的啟發。靜安工作站的蘇暘社工說:“雖然我是一個剛入門的沒多久的門外漢,但是我感受到社工的不易,也在專家的點評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文章賞析和創作技巧。”長寧工作站的鄭姬社工說:“在不斷紮實業務能力,同時也要學會如何講述專業故事。”
費梅蘋教授說:“對於社工來說,有兩個維度的發展目標,一個是對服務物件個體的社會工作,還有一點是對於社會安全等層面來說。在捕捉熱點的背後,社工服務的個案也同樣可以具有社會意義。”王菁說:“我們去傳播這樣的社工故事也是為了讓社會能產生一種正面的認知,瞭解到默默工作傳遞著正能量的社工群體,從而改變社會的氛圍。”
每一位社工的工作都具有著不凡的意義,而透過將這樣的個案進行分享,不僅能讓人們認識到毒品對於每個人的人生、每個家庭的命運帶來的影響,從而自覺做到遠離毒品,也讓社工的工作為大家所熟悉,讓點點滴滴的偉大付出為更多人所共同見證。
見習記者 | 張旭凡
編輯 |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