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歧視有前科的專車司機,或許代價更大 2016.4.2日
近日,某地方政府多個部門聯合釋出通告,聲稱在網約車駕駛員中,發現過千人有前科,其中不乏重大刑事犯罪刑滿釋放人員。“有前科的專車司機”已經不止一次,成為討論焦點。
刑釋人員再犯罪率很高,社會表達焦慮可以理解
浴火重生、浪子回頭,這些斬斷過去迎接新生的美好詞彙,常被各地監獄拿來鼓勵即將刑滿釋放的人員。
但他們永遠都擺脫不了的一個身份是:有前科的人。
“他們是普通公民”、“他們擁有憲法賦予的一切權利”、“你有什麼資格歧視他們?”
這些都對。但道理終究勝不過人心。人心是什麼?在這件事上,人心就是恐懼。在密閉的車內,午夜12點,單身女性,如果你告訴她,此刻的專車司機曾經犯過強姦罪,她還能安心坐車嗎?
刑釋人員如何融入社會,是長期困擾各國政府的難題
從總體來說,這種恐懼和焦慮其來有自。比較近的一份研究來自北京地區,2014年北京市監獄管理局釋出資料,稱透過長達三年的追蹤(2011年至2013年),認為北京市的重新犯罪率為5.89%。
接近6%的再罪率確實有點嚇人,很多人憂心忡忡可以理解。
對專車司機進行背景調查,也不是中國特色
這次,“有前科的專車司機”受到阻擊,輿論的反應有一個新動向:出現了一批反歧視、呼籲保障刑釋人員勞動權的普通網民。
他們認為,不應該對專車司機進行有無犯罪記錄的審查。有網友反問,“你們不是很討厭祖國大地處處要開無犯罪記錄證明的糟心事嗎?”
這位網友恐怕搞錯了重點。大家討厭的是“你讓我自己去開證明”,嫌煩。
網約車平臺做這種審查,也不是中國特色。在Uber官網,專門有一章節介紹Uber如何審查司機的資質,尤其是有無犯罪記錄。
所有想入駐Uber平臺的司機,都必須經過一個篩選程式,Uber把這個程式外包給了一家叫做Checkr的專業背景調查公司。Checkr會查詢司機在本國、本州、本縣的犯罪記錄,甚至還要查他們的曾用名和曾經的居住地。
其實不只約車平臺,大多數美國公司,在招聘員工時,都要做背景審查。涉及到的內容,既包括履歷是否造假,也包括是否有犯罪記錄。這些工作,往往是公司裡的HR應付不來的,需要專業人士操作。
這種專門的工種,在中國也逐漸湧現,員工背景調查就包括了“犯罪記錄”
政府參與所攜帶的強制基因,才是問題所在
某網約車平臺已經宣佈,他們將清退這次被發現有前科的專車司機。顯然,這是受到了當地多個政府部門的壓力。而這恰恰也是問題所在。
政府機構攪和進來,天然地帶有強制性。而強制性需要法律支撐。
比如,《公務員法》、《律師法》、《公司法》分別規定,有刑事犯罪記錄的人,不得被錄用為國家公務員、不予頒發律師執業證書、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等高管職位。
這個時候,把違法犯罪記錄與職業准入掛鉤,是有法可依的。但是對於有前科的專車司機,禁止他們進入這個行業,是沒有任何法律法規可依的。甚至,官方一直認為更加靠譜安全的計程車業,也沒有禁止有前科人員進入。
除了法律上的問題外,給企業充分的自由也很重要。今年1月,Uber在美國加州,就放寬司機背景審查標準,即使曾有偷竊與詐欺等罪名的非暴力犯罪或非性犯罪記錄,都能申請成為Uber司機。
之所以要這樣做,因為即使司機有過犯罪記錄,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是故意犯罪,而有的人只是過失;有些人的前科指向了暴力犯罪、對未成年人侵害等,而有些只是非暴力的偷竊。
而且,行業和行業之間千差萬別,什麼時候需要背景調查,沒有人比企業主更清楚。如果是一家經營銀行安保業務的企業,他們肯定對僱員是否有前科非常敏感;但若是一家連鎖超市,就可能對僱員是否有前科沒那麼敏感。
任何歧視都要付出代價
設定門檻,拒絕有前科的人進入某行業,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歧視。
歧視的本質,是偏好。既然是偏好,必然顧此失彼,要付出代價。你小時候喜歡吃糖,長大了牙齒就要倒黴;企業只招“985”畢業生,就會錯過一些有實力的非“985”人才。
那麼,對刑釋人員進行歧視,代價是什麼呢?
根據福建省監獄管理局2012年公佈的資料,重新犯罪的刑釋人員中,有59.2%的人因無法找到工作的經濟困境,而重新犯罪,這也讓侵財類犯罪在重新犯罪中高居榜首。
所以,某個行業對刑釋人員設定准入限制,它造成的後果之一,一定是把刑釋人員的再犯罪風險提高了。具體到“有前科的專車司機”身上,他們被清退後,可能變成了“有前科的黑車司機”,也可能變成了“有前科的失業人群”,他們不增不減就在那裡。
既然給刑滿釋放人員培訓技能,就要有用武之地
中國每年平均有40萬刑釋人員迴歸社會。監獄,不僅是懲罰人的牢籠,也是改造人之場所。不給機會只給歧視,這背後的代價我們可得想清楚了。
結語:一個溫暖、寬容的社會,永遠值得被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