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南崑崙山下的物流園裡,一派繁忙景象。 本報記者 石 晶攝
千里青藏線上運輸物資的軍車。(青藏兵站部供圖)
67年前,築路軍民修建青藏公路時的場景。(青藏兵站部供圖)
格爾木城市一景。馮春梓攝
在青海省格爾木市區西北角有一座將軍樓公園,是為紀念慕生忠將軍和他率領的青藏公路築路大軍而修建的。將軍樓公園進門處的“築路忠魂”雕塑,展現了築路勇士們在艱苦卓絕的自然環境下修建青藏公路的場景。這些築路英雄神態各異,有的奮力向前,有的抵足躬身,有的目視前方,有的回眸沉思,把我們帶回到那段充滿艱辛和激情的歲月。
在柴達木的開發建設歷程中,一批批石油大軍、鹽湖大軍、農墾大軍……在勘探開發資源和修築青藏公路的同時,奠定了格爾木的發展基礎,使其成為連線甘肅、新疆、西藏的交通樞紐和西南、西北邊防的戰略要地。
千里線上運糧急
西藏和平解放後,為解決駐藏黨政軍人員的後勤供給,遵照毛澤東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中央委託西北局組建西藏運輸總隊,從青海向西藏運糧。同時,指示西藏運輸總隊,為修築青藏公路再探一條比較理想的路線。
1953年8月,西藏運輸總隊在蘭州成立。時任西藏工委組織部部長的慕生忠擔任運輸總隊政治委員。
莫河駱駝場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存虎介紹,運輸總隊從寧夏、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等地,先後購買了2.7萬峰駱駝,僱駝工2420名,在青海都蘭香日德鎮組成駝隊向拉薩運糧。浩浩蕩蕩的駝隊綿延幾十裡,用時4個多月,30多人倒在運糧途中,損失駱駝4000多峰。
在駝隊運糧進藏的同時,西藏運輸總隊還組成了以任啟明副政委為隊長的探路隊,再次勘探青藏路。
1953年11月15日,探路隊從香日德出發,15天后便順利到達格爾木。1954年1月23日,探路隊趕著木輪大車到達藏北重鎮黑河。這次探路的結論是:青藏高原“遠看是山,近看是川。山高坡度緩,河多水不深”,雖然艱險,但可以修築公路。
1954年5月,慕生忠帶領19名幹部、1200多名築路軍民來到格爾木的荒原上,開始了由格爾木至拉薩的築路工作。30萬元前期修路經費、10輛卡車、150公斤炸藥就是全部家當。築路軍民分為6隊,每人配1把鐵鍬、1把十字鎬,以格爾木為起點開始了向世界屋脊的進發……
築路軍民克服艱難險阻,用時7個月零4天,將全長1283公里的簡易青藏公路修到了拉薩。1954年12月,青藏公路與川藏(康藏)公路同時舉行通車典禮,青藏高原告別了沒有公路的歷史。
築路大軍寫忠誠
在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部軍史館裡,展示著自1954年修建青藏公路至兵站建設67年以來的軍史資料。
1954年,青藏兵站部成立,慕生忠被任命為總指揮,這位修路的功勳將軍成了兵站部的奠基人。
青藏公路修通後,第一批青藏兵站部官兵紮根高原。青藏兵站部作為一支後勤保障力量,負責保障青藏公路沿線的交通運輸、通訊光纜、輸油管線等任務。青藏公路全長1937公里,它始於西寧,止於拉薩。青藏公路連同依傍著它的輸油管線和光纜通訊線,被稱為“四千裡青藏線”。
青藏公路修通後,第一批青藏兵站部官兵挺進雪域高原。從此,汽笛響徹崑崙,滾滾車輪越過唐古拉,揭開了部隊上線執勤和運輸保障的新篇章。
巍巍崑崙,遙遙天路,青藏線歷代官兵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奉獻之歌。
記者採訪期間,青藏兵站部宣傳保衛科科長王先鋒講了一段青藏線上“唐古拉25晝夜”的故事:1956年12月,某汽車團204名官兵,出動75臺車,裝載390噸貨物,執行緊急戰備物資運送任務。1957年1月10日,車隊行至唐古拉山時,被特大暴風雪圍堵。在零下40多攝氏度、風力達10級以上的惡劣環境中,全體官兵經過25個晝夜的戰鬥,硬是用鋼鍬挖出一條“雪衚衕”,衝出了死亡線。在25個晝夜裡,沒有凍壞一輛車,沒有損失一件承運物資,但有50多名官兵被凍傷,4人截肢。
半個多世紀以來,青藏線官兵在綿延千里的青藏公路上住帳篷、吃乾菜、喝雪水,以“鋼釺打不進,人也要紮根”的豪情壯志,守護著青藏線。
暢通的青藏公路大動脈,承擔著西藏駐軍80%的物資運輸任務。青藏公路沿線8個兵站常年堅守在高海拔地區。自上高原執勤以來,至今已有780多名官兵長眠於雪山凍土。
軍民共建模範城
在修建青藏公路的同時,格爾木作為後勤基地,城市雛形逐漸形成。1954年4月,在慕生忠和任啟明的組織指揮下,工人們利用青藏公路動工前的空餘時間,修渠放水,開荒種地,從青海湟源縣拉了14萬株樹苗,種下了格爾木第一批樹木,開墾了格爾木的第一塊田地,修建了格爾木的第一代營房、第一棟樓房。
在將軍樓公園的歷史展覽館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格爾木所取得的成就,是兩省(區)軍民共建的結果,青海所屬單位、駐軍部隊、西藏駐格爾木辦事處三支重要力量,為格爾木市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青藏兵站部的官兵駐守高原67年以來,積極參與地方交通、衛生、教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格爾木幹部群眾攜手共進,推動了地方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1956年7月,西北軍區第二門診部從西安移防格爾木,組建第二十二醫院,這所醫院到現在為止都是當地裝置先進、技術精湛的一流醫院,在這裡出生了一代又一代新格爾木人。
從1992年開始,格爾木市多次被評為軍民共建“雙擁模範城”。2003年12月,第5次獲得這一殊榮後,格爾木市委、市政府和駐軍在江源路與柴達木路交匯處,豎起雙擁模範城紀念碑。
如今,隨著青藏鐵路的西進、格庫鐵路開通、青藏公路改建、敦格公路開通、航空線路的搭建,格爾木已是人便其行,物暢其流。《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將格爾木規劃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格爾木迎來了發展的又一個歷史性機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玉宏 石 晶)
留言簿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教師考參團: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革命精神,辦好人民教育。
西安科技大學師生:高原精神,永載史冊。
遊客馬力:漫漫天路,青藏軍魂。
遊客孫楷文:弘揚高原精神,再創輝煌業績。
老兵張明:柴達木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我們要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