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責任扛在肩上 把群眾裝在心裡
為總結推廣脫貧攻堅先進經驗、典型做法,由國務院扶貧辦出版的《全國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已於近期發行,重慶市潼南區柏梓鎮啞河村駐村工作隊的事蹟被編入該書。
啞河村扶貧駐村工作隊共有3名工作人員,都是潼南區政協派出的副處級幹部,他們分別是副秘書長王川、教科文衛委副主任李佩娟、學文聯委副主任羅毅。王川為啞河村第一書記,也是駐村工作隊隊長。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工作隊隊員便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裝在心裡,把任務抓在手上,脫貧攻堅取得很大成果:2018年底透過市級驗收,完全達到了整村脫貧、貧困人口全都脫貧摘帽的標準。
一張“日曆片”架起連心橋
啞河村共轄10個村民小組,867戶2967人,其中貧困戶80戶299人,是重慶市潼南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自2015年起,工作隊一直奔走在啞河村的田間地頭,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題。
為方便聯絡,他們不僅記下了村裡絕大多數群眾的電話號碼,還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多、村民平均文化水平低的特點,專門製作了1000張“日曆片”作為新年禮物,張貼到每戶村民牆上。“日曆片”上印有3名工作隊員及幫扶幹部的名字、職務和聯絡電話。有了“日曆片”,群眾辦事方便了,駐村隊員的“麻煩事”就多了。村民時不時會給他們打電話,一天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有的村民凌晨兩三點還要給他們打電話。
村民侯素芳老人總把“日曆片”疊好放在衣服口袋裡,有人問她為啥,她說:“我年齡大,記不住電話號碼,專門多要了一張,有事好直接找王書記,這樣方便。”
2017年冬天的一天凌晨4點,貧困戶李玉華給王川打電話,說天氣太冷,棉被太薄,睡不著覺,希望工作隊給他想想辦法。第二天一早,王川二話沒說就自掏腰包,給李玉華買了一床棉被送去。以後,老人逢人便講駐村隊員的細緻用心。
一張“日曆片”,架起一座連心橋。“日曆片”把啞河村貧困戶和駐村隊員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
一個金點子拔掉窮根
啞河村地處丘陵,離城鎮較遠。村民全靠種植水稻、紅苕等作物養家餬口。經過一次次入戶走訪,駐村工作隊便找到了這個村貧窮落後的根子:沒有一個適合當地發展的致富產業。如何拔掉啞河村的窮根呢?
一天晚上,羅毅在央視經濟頻道看到一個種藕致富的節目,突然眼睛一亮:何不借鑑這個經驗,也讓啞河村的父老鄉親試試種藕呢?在第二天的村民大會上,工作隊開門見山,講了他們的想法,不少村民對他的這個點子半信半疑。工作隊動員為人踏實肯幹的貧困戶倪純兵先行先試,等他試驗成功後再在全村推廣。
工作隊首先推薦倪純兵參加了區裡組織的蓮藕種植技術培訓班,讓他學會了蓮藕種植技術,同時還給他爭取到了1.2萬元產業補助資金,引導他種植了13.5畝“鄂蓮”良種藕,當年就獲得了14萬元的收入。2016年他擴大到了16畝,又獲得了大豐收。
工作隊透過讓倪純兵現身說法,引導倪純良、倪純銀、文志江等10戶致富無門的困難群眾種植了50畝良種藕。這藕每畝能產4000多斤,每斤要賣3元錢,他們種植的藕銷往成都、西昌等地,收入比原來高了十幾倍。2016年,貧困戶文志江種藕收入10萬元,也蓋了一座小洋樓。倪純銀等10戶困難群眾都透過種藕脫了貧、致了富。
工作隊動員倪純兵在無償提供技術、幫忙銷售的同時,還組建了挖藕隊,利用農閒領著鄉親外出掙錢。僅種藕、挖藕兩項一年可為當地村民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倪純兵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藕大哥”,還被譽為“最美貧困戶”。
一張“老鄉牌”消滅空殼村
啞河村自然條件並不好,過去沒有一個像樣的支柱產業,村委會的賬戶上只有200元錢的存款,村委會連個辦公室都沒有,是個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工作隊進駐該村之後,到處奔波呼籲,找部門、找企業、找愛心人士,希望大家奉獻愛心,關心支援貧困村和貧困群眾。他們透過四川安嶽的一位朋友打聽到有位潼南籍尹姓成功人士準備在貴州投資生態農業,便千方百計找到尹總,打“老鄉牌”,請他來啞河村發展產業。經過前後十餘次“馬拉松”式的洽談和考察,尹總終於被打動了。這樣,投資1000餘萬元,流轉土地1962畝,集觀光、休閒、旅遊於一體的重慶市譽鑫檸檬旅遊有限公司便在啞河村落地了。檸檬基地吸納了貧困戶37戶46人常年在家門口就業。他們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每月都有1000元左右的務工收入。
去年夏天,王川突然發現,貧困戶除流轉土地、在基地務工有些收入之外,別的收入基本為零。於是他就大膽探索,提出了啞河村“三變”改革的扶貧模式,並起草了《潼南區柏梓鎮啞河村“三變”改革實施方案》。啞河村採取“公司+集體經濟+農戶”的運營模式,以譽鑫檸檬公司為承接主體,村民可按照自願、金額限定的原則,以戶為單位與公司簽訂“入股協議書”入股,政府和村集體以專案代資金或產業扶持金入股,農戶以土地流轉承包金或者現金入股,公司每年底對村集體、農戶按一定比例保底分紅。這就建立了公司、集體、農戶為一體的利益聯結長效機制,從而確保了村民們可持續增收和收益最大化。
一紙新民約“約”出新風尚
剛進村的時候,駐村工作隊發現,啞河村村支“兩委”擠在一座破敗不堪的廢棄小學裡辦公,一些村民環保意識不強,農具柴草在房前屋後隨意堆放,髒、亂、差現象比較常見。看著這些,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心裡很不好受,他們透過“把脈”“問診”,相繼開出了兩劑治理鄉村的“藥方”。
一是改善辦公條件。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爭取,獲得50多萬元專案資金,動工修建了便民服務中心。當年底,一座功能齊全的村級服務中心便落成竣工。
二是制定村規民約。為了儘快改變部分村民生活陋習,駐村工作隊透過召開幹部會、黨員會、村民大會、院壩會以及發倡議書等形式,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與村“兩委”一起制定了《啞河村村規民約》,倡導村民人人遵守,動員村“兩委”成員、老黨員帶頭遵守並進行督促。
現在的村民都能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家庭成員和鄉里鄉親之間關係越來越和睦,民風越來越淳樸,鄉村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啞河村被評為市級“和諧示範村”。
啞河村設定了18個垃圾箱,聘請了4名義務保潔員。如今,愛清潔講衛生的群眾多了,馬路乾淨了,房前屋後整潔了,不少家庭還建起了“小花園”。
幾年來,啞河村新建骨幹水渠1公里,整治維修山坪塘16口,修建水泥路19公里、泥結碎石路23公里、生產便道4公里、人行便道4公里,重新規劃拓寬主幹道公路4.5公里、硬化公路6公里,進行啞巴河河道生態整治;流轉土地2122畝,建設檸檬基地1962畝、蓮藕基地160畝;改造危房14戶,補助金額27.2萬元。啞河村實現了整村“八有”,解決了群眾“八難”,工作隊脫貧攻堅取得了豐碩成果。
村黨支部書記倪仁波拉著王川的手激動地說:“你們工作隊入駐後,辦了好幾件我們想解決而無力解決的大事,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代表全村村民感謝你們!我們更有信心與你們一道,帶領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李揚 鄧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