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即日起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重點包括五方面整治任務。其中,集中整治網路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方面,將重點整治借疫情、社會熱點事件等挑動網民對立,進行人肉搜尋、辱罵攻擊等網路暴力行為。(據新華社1月25日報道)
當下,一些社會熱點事件一出現,網路暴力往往如影隨形。四川一女醫生在游泳館與人發生衝突,後因遭受網路暴力自殺;一名自殺未遂的女護士被網友指責,導致其二次自殺身亡;疫情期間,天津返回大連的女學生遭到不少人的埋怨、嘲諷,不斷收到騷擾資訊,致使她幾度崩潰。在“尋親男孩”劉學州的社交平臺評論區,有人說他利用尋親立人設博同情,有人說他小小年紀心機重,還有人直接開罵。人們普遍認為,在他走上絕路的多種原因中,網路暴力是無法繞開的一項。令人唏噓的是,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網路暴力可怕”,希望“適可而止”。
有媒體調查發現,如今網路暴力不僅易發、多發,而且花樣翻新,發展為文、圖、影片全方位攻擊。很多時候,網路暴力還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領域,呈現出了有組織、有策劃、有產業鏈條的傾向。
網路是虛擬的,暴力卻真實存在。比起拳打腳踢,網路暴力的傳染性更強,傳播性更廣,危害性更大,常給受害者留下難以消除的心理陰影,甚至會讓一些人不堪忍受而走向極端。網路暴力違背公序良俗,違反法律法規,對其嚴加整治是維護人們合法權益的現實需要,是構建良好網路生態的客觀要求,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網路暴力因何而生?一些人根本不瞭解事情真相和來龍去脈,常常聽風就是雨,跟著別有用心的人瞎起鬨;有的主題先行,藉助熱點事件宣洩自身情緒,在對他人的“暴力”中獲得某種滿足;有的以正義者、審判者自居,急於下結論,結果觀點片面、情緒偏激,助長了戾氣的傳播。再加上很多時候“法不責眾”“法難責眾”,網路暴力的“雪球”常常會越滾越大。要構建清朗的網路環境,首先就需要每個人堅守法律底線,提高網路素養,客觀發聲、理性表達,不當謠言傳聲筒、暴力擴散器。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構建清朗的網路環境,需要健全法律法規,架起相應的“防火牆”和“高壓線”,發揮警示、預防、懲戒作用,讓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網際網路平臺要按照中央網信辦要求“強化技術手段,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內容稽核管理,及時清理違法和不良資訊”。針對劉學州事件,微博已對相關洩露當事人個人隱私、挑動矛盾糾紛的違規內容進行排查清理,並對1000餘名在此期間傳送私信使用者暫停私信功能。亡羊補牢之舉表明,平臺承擔起相應社會責任,以更精細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改變“重運營輕管理、重流量輕引導”的做法,就能在杜絕網路暴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清朗2022年春節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亮明瞭監管方的鮮明態度,展示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決心。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再無網路暴力,我們一起享有平和理性、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