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設定充電樁?能否增添露營區?湯巷公園要改造了,這場居民徵詢會提了不少需求
圖說:湯巷公園效果圖 採訪物件供圖(下同)
公園邊的停車位能否再增加些?能否設定些電瓶車充電樁?遮風擋雨的亭子可否再密一些?……今年內,包括浦東湯巷公園的第二批“環城公園”將啟動建設。為了讓公園更“親民”,今天,上海環城生態公園帶暨重點綠化建設專案推進辦、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基建專案處、新區基建中心、湯巷公園設計單位以及周邊社群居民代表齊聚一堂,針對湯巷公園的功能定位、體育配套、便民設施等,開了一場徵詢會。今後,市民意見徵詢將成為環城公園方案確定前的必要環節。
將成浦東16座環上公園之一
湯巷公園位於外環羅山路立交橋東南側,前身是1999年建造的外環防護林帶。本世紀初,因周邊動遷居民逐漸增多,林帶增添了一些基本設施,變身為休憩綠地,成了湯巷中心村、湯巷馨村居民們家門口的好去處。
而這塊53.06公頃的綠地,今年年內就將再次啟動改造,明年將建成一座更具有活力的“環上公園”。徵詢會上,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設計五院院長繆珊珊為居民代表介紹了公園的初步概念方案,一幅藍圖展現在居民眼前——
今後,湯巷公園將基於生態、自然、野趣、靜謐的特點,成為以體育運動為特色的活力公園。公園將分為南北兩大板塊,南面以球類、兒童樂園等動態活動為主,北面則以釣魚、露營等靜態休閒活動為主。此外,園內還將提升步道、增設腳踏車道,從湯巷公園可以一路騎行到三林,再騎行到金海溼地公園,市民將擁有更豐富的林間運動健身體驗,實現“林巷律動,生態共享”的願景。
而在相關部門的規劃中,全市今年將建成首批7座環上公園,明年將再建成10座。其中,浦東新區“十四五”期間將推進16座環上公園的改造提升和外環綠道建設,其中金海溼地公園和沔青公園將於今年年內完成,明年將再完成4座環上公園的改造。
能否增加電瓶車充電樁
聽著設計方的介紹,居民代表全神貫注,不時在本子上進行記錄。在發言環節,大家談起了各自的想法。不少人對於親子家庭的遊玩體驗非常關注,比如有居民認為,原先兒童樂園周邊供大人看護、休息的座椅較少,希望能在改造中增加一些。也有人提出,是否能在生態監測點附近增加一些昆蟲和小動物等,讓孩子們瞭解身邊的“動物朋友”。還有人認為,在露營經濟火熱的當下,公園應多設定露營區、野餐區、騎行區。
圖說:居民徵詢會上,大家暢所欲言
也有居民對便民服務設施提出了更多需求。“非機動車停車點上,能不能安裝一些供電瓶車充電的充電樁?有時候騎到公園正好沒電了,就很尷尬。”一位居民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人補充道,除了電瓶車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也應該有分佈。還有人則認為,71個固定停車位有些少,建議相關部門將康人路沿路劃出一些馬路停車位,以緩解停車壓力。
手機充電寶的租賃、園內Wi-Fi的佈設、自動售貨機和人臉識別儲物櫃的設定、監控探頭的安裝、休憩小亭子的密度……居民們暢所欲言,將心中對於公園的展望和需求提了出來。對此,設計方也做了詳盡記錄,繆珊珊表示:“市民的很多想法將被納入設計方案中,比如大家提出要安裝電瓶車和新能源車充電樁,我們之前就沒想到。”
第一批民意徵集成果豐碩
今天的徵詢會,並不是人民意見徵集工作在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推進中的首次嘗試:去年秋天,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市民“金點子”徵集活動得到了廣泛關注,最終共回收網路問卷26448份,徵集市民網路意見建議反饋4123條,6場線下“面對面”座談會共徵集意見建議129條。
上海環城生態公園帶暨重點綠化建設專案推進辦負責人表示,在後續的環城生態公園帶建設推進工作中,將與市、區綠化管理部門攜手探索建立“市民提意見建議、推進辦搭協調平臺、各區促問題解決”的市民意見徵求工作機制,讓常態化市民意見徵詢成為公園方案確定前的必要環節。原則上,在每個“環上”公園啟動建設前,區相關部門都要開展周邊居民座談會、網路問卷調查、專家方案評審等徵詢活動。
此外,在公園建設初見成效後,推進辦還將邀請居民代表走進公園現場,感受人民建議在公園中的實際體現,並對市民意見的採納情況進行評價。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延伸閱讀】首批啟動建設的 7座“環上公園”採納市民呼聲
浦東金海溼地公園:聽取市民希望突出溼地的特色並加強溼地宣傳的建議,將在公園改造過程中營建室外的科普展示區,提供觀察溼地生境、森林、動植物的空間,並配合科普宣傳牌,形成具有科普功能的溼地公園。
浦東沔青公園:結合市民提出的增加公園配套服務設施,最佳化標識系統的建議,對原有公廁進行立面提升改造,並按照合理的服務半徑新增3處移動式公廁和8處亭廊構築物,滿足市民多樣化遊憩需求,同時對標識系統進行了統一設計,包括警示標識、科普標識等,充分發揮指引、科普的作用。
徐匯華涇公園:針對居民提出的增加體育設施和運動場所的需求,選取合適區段增設可作為多種趣味運動空間的創意籃球場,並打造植入智慧跑步設施與康體智慧人行體驗的老華涇路步道,融合“公園+體育”概念,織補城市功能。
嘉定綏德公園:熱心市民反饋規劃範圍內有黑枕黃鸝築巢育雛,希望公園改造不要打擾這些“小精靈”。相關部門積極與專案施工單位溝通,為築巢鳥媽媽和寶寶們退讓出了100米的範圍,讓它們可以安心愉快地“坐月子”。同時,將原有的硬質駁岸改造為生態駁岸,種植挺水植物,打造對鳥類棲息友好的生態涵養型公園。
閔行梅隴生態公園:市民提出希望將地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打造公園特色文化主題。相關部門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梅”為主題進行演繹,體現花卉之鄉的歷史底蘊,將“隴”的概念與場地地形結合,形成花隴景觀空間,將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效融合。
寶山豐翔智秀公園:市民提出以打造生態基底為基礎,滿足娛樂休閒需求、加入露營等當下流行的活動場地。設計方轉變了最初打造科技秀場設計方向,置入森林劇場、拓展營地、橋下空間、休閒散步道、森林茶室等場所及戶外活動場地,滿足遊客假日休閒、親近自然、互動分享的願望。
普陀春光公園:滿足市民希望公園特色鮮明、有自己的“賣點”的渴望,以《桃花源記》詩意的語言為藍本,努力打造桃源勝景、落英水岸、芳草滿坡等特色景觀,新增紫葉桃、碧桃、五寶桃、壽星桃、帚桃等多種桃花品種,採取沿林緣或水邊種植、孤植、片植等方式,營造主題鮮明、淺草慢行的桃源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