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菲律賓馬尼拉,孩子們身著可再生材料製作的服飾參加“兒童遊行”。 新華社發
德國柏林一處兒童遊樂場內,孩子們在盡情玩耍。 本報記者 李 強攝
在紐西蘭黑斯廷斯,孩子們在花車吹出的泡沫中嬉戲。 新華社發
在丹麥比隆兒童圖書館內,孩子們正在看書。 資料圖片
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共同發起兒童友好城市倡議,旨在推動全球各地更好地把兒童福祉融入社會發展和城市治理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很多城市在規劃建設和治理中,越來越重視兒童友好的理念。站在兒童角度審視城市發展,不僅體現出對兒童成長需求的重視,而且將為城市帶來更多活力和創新力
德國柏林
更好地保障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本報記者李強
在德國考駕照,教練總會反覆向學員強調:注意畫有兒童嬉戲圖樣的指示牌。看到這個指示牌,表示附近有兒童遊樂場所,車速必須降至5公里/小時以內,否則會直接判定不及格,這是當地駕照考試最重要的考點之一。這不僅體現了社會對兒童安全的重視,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在德國,兒童遊樂場數量很多,需要定製專門的指示牌。
在德國,提供更多更好的適兒化基礎設施,是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社群的主要任務。其中,兒童遊樂場是重要的抓手。
根據《聯合國兒童友好城市規劃手冊》,遊樂場和兒童友好型公共和綠地空間能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這些空間創造了互動機會,建立了兒童、看護者和城市環境之間的親密連線。
以首都柏林為例,該市於1995年透過《兒童遊樂場法》,明確將兒童遊樂場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柏林總人口有364萬,兒童遊樂設施建設按照常住居民人均1平方米的目標展開,每年柏林市政府都要向市議會提交相關建設進度報告。目前柏林各級政府已投資建成1858個公共兒童遊樂場,佔地面積332萬平方米。
這裡的“兒童遊樂場”,並非需要購票遊覽的大型遊樂場,而是在社群和街道公園裡開闢空間,鋪上沙子等柔軟材料,並佈置鞦韆、滑梯、蹺蹺板、攀爬架等兒童運動遊樂設施。
為了保障兒童安全,德國早在1976年便出臺了首個針對公共遊樂場設施的標準,此後還專門制定了《兒童活動器具和兒童活動場地地面安全規範》,對兒童遊樂場設施的材料、強度、規格等進行嚴格規定,設施扶手的粗細程度、開口直徑、跌落高度和空間等均有詳細的資料規範,甚至連覆蓋遊樂場地的沙土也有定期維護的要求。正是因為這些嚴格的標準和法規,遊樂場裡,家長基本無需時刻盯著孩子,大都是坐在遠處聊天,讓孩子們盡情玩耍。
在老齡化問題突出、噪聲管理非常嚴格的德國,孩子玩樂的聲音難免會帶來擾民問題,很多人會因此訴諸法律,抵制類似遊樂場、幼兒園的建設。但為了更好地保障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德國政府修改了《聯邦汙染控制法》,將兒童嬉鬧聲從噪音汙染中去除,避免了類似的訴訟糾紛,為推動兒童遊樂設施建設、維護兒童遊樂權益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保障。
德國政府發言人塞伯特表示:“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對兒童友好的國家。我們願意接受孩子的一切天性,包括喧譁玩耍、嬉笑打鬧。”
此外,在遊樂場建設過程中,“德國兒童友好社群協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兒童友好型社群建設方案的制定和管理者,該協會常常邀請孩子和家長一同參與制定規劃方案,並將這些意見反饋給專業設計師。設計師則根據不同街區情況和需求因地制宜,避免了千篇一律,增加了遊樂設施的針對性和豐富度。
形態各異、數量眾多的遊樂場所,也催生了專門為兒童遊樂提供服務的民間平臺。在柏林,很多有小孩的家庭會經常登入一個名為“兒童輕鬆”的網站,輸入街區或是郵編點選“搜尋”,就會出現附近兒童遊樂場的清單,上面不但有遊樂場的設施介紹、適用年齡,還有趣味程度評級等,家長可以根據相關資訊為孩子們尋找喜歡的遊樂場所。
除了遊樂場,“兒童輕鬆”網站還提供適合兒童的運動場館、博物館、圖書館、天文館、藝術工坊、趣味課程等諸多服務資訊。同時,網站還蒐集各類活動資訊,家長可以使用RSS訂閱功能,選擇參加感興趣的活動。疫情防控期間,網站還聯合民間兒童機構,共同開發了一系列居家親子互動活動,如在客廳搭野營帳篷、在浴缸裡塗水彩、用鐳射手電玩逃脫遊戲、製作黏土模型、種植花朵草藥等。
正是在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下,柏林在適兒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誠如柏林市政府的口號:“與孩子們一起遊覽柏林,對整個家庭都是一件趣事,柏林是一座兒童友好城市!”
丹麥比隆
讓孩子們在快樂玩耍中學習
本報記者任彥
今年暑假,讀小學五年級的托馬斯和父母一起到丹麥小城比隆度假。他們一家和本報記者住在布魯塞爾同一棟公寓樓裡,聽其母親介紹,去年因為疫情沒有去比隆度假,托馬斯整個假期都有些無精打采,今年終於可以再次去那裡待上幾周,孩子高興得不得了。“比隆是兒童的樂園,大人也覺得那裡很有趣。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一家人每年暑假都去那裡。”
位於丹麥西南部日德蘭半島的比隆,是該國首個“兒童友好城市”。這裡曾經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常住人口不足300人。20世紀30年代,樂高玩具廠在該市建立,1968年全球首家樂高樂園在這裡建成。作為樂高積木的誕生地,如今的比隆擁有丹麥第二大機場,街道上滿是外牆色彩鮮豔明快、看上去就像用樂高積木搭建而成的房屋,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上百萬的遊客前來觀光。
比隆市市長伊布·克里斯滕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丹麥語中,“樂高”的意思是“玩得好”。“玩得好”不僅是樂高集團的奮鬥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也成為比隆市的發展方向。2010年,比隆市政府決定將該市打造為“兒童之都”,讓比隆成為兒童的樂園,讓孩子們在快樂玩耍中學習。
“當今世界日趨複雜且不確定性明顯增加,過去的經驗或將難以解決當下及未來遇到的難題,只有具備想象力和創造力才可以有效應對危機。”克里斯滕森說,多項科學研究表明,玩耍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梯。在玩耍中學習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016年竣工的比隆兒童圖書館以寓教於樂為宗旨。寬敞明亮的圖書館內有島嶼、海洋、沙漠、山嶺、稻田等造型,色彩繽紛,錯落有致。這些設計獨特的造型不僅是空間景觀裝置,也是書架、滑梯、小屋和桌椅等。在這裡,孩子們可以擺脫成人社會的規範,自由玩耍嬉鬧,去發現和探索奇妙的世界。在該圖書館設計者看來,這裡就像知識的樂土,不僅適用於兒童,還可以激發各年齡段人內心深處潛藏的那顆童心,透過趣味化的多元空間激發成人從孩子的角度去學習、去審視世界。
在比隆,孩子們可以盡興玩耍的地方有很多。有佔地面積達45公頃的樂高樂園,還有水上樂園、自然與野生動物區、雕塑公園等。“要想成為‘兒童之都’,必須要有足夠多元且差異化的兒童遊樂設施。”克里斯滕森說,“過去10年間,比隆擴建和增建了一系列兒童活動空間和設施,特別是戶外設施,這對於兒童釋放天性、親近自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比隆,孩子們有的玩、玩得好,但這還不足以讓這座城市成為‘兒童之都’。”克里斯滕森指出,比隆在城市規劃決策中賦予兒童平等參與的權利,相信兒童和成年人一樣,有能力作為城市主體表達自身觀點。在比隆人眼裡,兒童不僅僅是重要的消費群體,更是這座城市的主人。
為了保障兒童的城市主體地位,比隆市政府、媒體和其他一些兒童發展機構會定期邀請一些孩子擔任一天的“市長”“總編輯”或“機構主管”,在決策過程中聽取他們的意見。此外,比隆市還建立了“兒童之都小組”,由9名中小學生代表組成,以兒童的視角參與到政策制定當中。“‘兒童之都’不是為兒童決策,而是讓兒童決策,兒童在城市規劃中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克里斯滕森說。
2019年,比隆的兒童代表提出,該市有10個區域對於兒童獨自行走不是很安全,提議市政府改善這些區域的出行環境。市政府採納了孩子們的提議,並把道路安全作為年度優先施政議題。在該市一所學校門口有一條隧道,開通該隧道的初衷是為了避開地面交通擁堵、方便學生安全出入學校,然而不少年齡小的孩子們並不願意途經這裡,因為隧道牆壁的塗鴉和內部的回聲讓他們感到不安。聽取兒童提議後,市政府在隧道牆壁上畫上了孩子們喜歡的圖案,並對回聲效果進行了改造。
新加坡
努力打造豐富多元的兒童發展空間
本報記者劉慧
新加坡的鄭先生和夫人在國外工作生活多年,有了孩子後,他們決定搬回新加坡居住。在鄭先生看來,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新加坡生活非常便利。在大多數社群附近,除了設有託兒所、幼兒園等,還有公園、遊樂場、博物館等公共設施,為兒童提供一個健康、安全、有趣的成長環境,成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考量。
新加坡的組屋設計中,幾乎所有公寓都有“三世同堂”的遊樂空間。一般組屋的底層是開放的公共空間,供居民靈活使用。捉迷藏、玩滑板,孩子們在這裡擁有安全、充足的活動空間,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家長、老人們則可以一邊看孩子,一邊納涼、聊天。社群裡,空曠的地帶設有露天的兒童遊樂場,還有健身角。家長、老年人和孩子在同一個空間一起活動,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的理解。
為了給孩子們創造在自然中玩耍的機會,2019年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專門針對學齡前兒童建設了“自然遊樂園”。自然遊樂園幾乎全部用原木、砂石和竹子等天然材料打造,捨棄了常見的塑膠滑梯等設施。這樣的設計理念,讓兒童更多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自身的創造力。未來幾年,國家公園局計劃建造更多類似的自然遊樂園。
除了城市和社群空間設計,新加坡注重透過政策、法律、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等綜合措施,為兒童創造了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守護他們的成長。
新加坡出臺了專門的《兒童與青少年法》,相關機構依法在兒童受到虐待或權益被忽視時進行干預。該國設立了專業的兒童保護網路,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作為主要負責機構,與警方、學校、醫院、社會服務機構、法院等展開密切合作,共同維護兒童利益。家庭服務中心、兒童保護專家中心等社群機構為保護兒童提供了支援。如針對情緒和經濟壓力等原因影響家庭照顧兒童的情況,家庭服務中心會透過早期干預,提供諸如資金支援、諮詢服務等,幫助父母更好地應對壓力,照顧好孩子。
優質的醫療資源和保健服務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重要保障。兒童可免費接種疫苗,6歲以下孩童還可免費接受兒童發育檢測。進入小學後,新加坡政府每年都會安排醫生和護士到各學校進行一次免費健康檢查。除此以外,新加坡保健促進局與學校合作推出了各種健康計劃,以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從國家立法到政策支援,從對兒童設施的投入到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新加坡將兒童的發展需求放在重要位置,透過多方面合力,為兒童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發展空間。